看完一本书《打开你的阅读脑袋》,应该说翻完才对,薄薄一本书,没有讲太多的东西,
主要拿来刷读册数的。虽然说读书应当重质不重量,随便浏览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了。
这本书是200x年出版的,有些资讯已经过时了。随着资讯科技的进步,读书已经不再是
获取资讯的首选,这边读书指的是阅读课外读物,不是为了考试或工作而读书。
200x年网络应该已经普及化,不过很多东西应该还没出现或者完备。
现在要获取知识或资讯的话,稍微Google一下就好了,或者去找专门的教材或影片来研究
还比较有效率。读书的话,如果精神无法集中或者有阅读障碍的,可能读书效率不彰。
就好像学习程式语言,如果拿一本教学书从头看到尾,跑几十个范例,结果看到后面忘了
前面,学习上没有效率可言,好吧我以前也是这样; 还不如找个教学案例来做,或去买教
学课程(或找免费教学),直接从实作下手还比较有帮助。这边算是为了工作而学习。
阅读也是一样,现在的学习媒介相当多元可供选择,有免费有付费的,从Google或其它搜
寻引擎、新闻、Youtube、社群网站、各种App、电影或影集、纪录片、有声书、Wiki、
Podcast、专门教学网站或付费课程等等,你想学习什么领域的知识或资讯大部分可以从
网络上找得到,不过太多选择常常会导致我们难以选择,什么都想学结果变成“样样通,
样样松”的现象。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书本的价值(无论是纸本书还电子书),喜欢读书的自然会去找书读
。只是读什么、为什么而读、怎么读相当地重要,你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价值而读书?
那可能去学习其它一技之长还比较有用。你是为了排忧解闷而读书? 你是为了寻找自我而
读书? 还是因为无聊而读书? 我其实也不晓得为什么而读书,不过我相信我读过的书对我
的人生有些许的帮助。读书不一定要追求什么,也不一定要得到什么,只是因为有时候想
读书就去读了。至于读哪些书目前还是依照个人喜好和直觉来选择,也许应该改变做法,
多去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什么样的书籍算是对自己有帮助? 除了可以参考书评
、长销书或经典书,还可以透过延伸阅读、主题式阅读等等方式让自己有系统性、目标性
地阅读,而不是漫无目标,饥不择食。当然有时候泛读和深入学习也要并重,避免过于偏
食,知识过于狭隘。
读书的方式也应该改变,不是每一本书都要求从头读到尾,有些书本浅显易懂,通俗但不
深入,这种书虽然可能比较畅销,但不一定有阅读的必要,因为大部分讲的内容自己早以
知道,浏览一下即可。至于比较深入的书籍,就值得慢慢细读的。当然如果对自己没有帮
助或者太枯燥乏味的书籍,也许也没有读它的必要。但如果是那些可以引爆自己某些热情
的书籍,就值得多读几次。现在大部分看过的书籍都是图书馆借来的,所以大部分只会
读...2遍(一遍细读、一遍略读),也许有机会去找回几本觉得不错的书回来读,
例如那本让我边看边哭的《最后的笑颜:莎哟娜啦,让我们笑着说再见》。
值得一再阅读的书籍或者某些教科书把它买回来有空再读它们也许也是可以考虑的。
不过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读书动力,毕竟没有同好一起努力,所以动力常常是有一
阵没一阵。想要增加读书动力,可能还是必须接触...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