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tx9 (蚂蚁)
2022-06-26 14:18:08(1) 民众在享受健保的便宜和方便之时,不要忘了这些“福利”是建立在少数人的牺牲上
。医疗价值如果被过度低估,容易造成人才出走、医者失去本心、医护人员过劳。
在抗疫的过程,民众往往把焦点聚集在确诊数、死亡数和其相关的新闻身上,然后痛骂政
府的无能,却常常忽略站在第一线医护人员的辛劳,有些偏激的人还会呛他们嫌累不要做
。如果这样的血汗能够给予合理的待遇也许还能够接受,不过现实可能常常不是如此。
(2) 民众在看病之前自己也要做些功课,不要凡事把决定权交由专业人员来决定。
有些小毛病并不一定要看医生,先试着做一些努力例如改善生活习惯再来考虑就医。
不过在蒐集资讯的过程中切忌过度疑心,认为自己可能得了什么大病而心神不宁。
心理常常会影响生理健康,然后再反过来影响心理,陷入恶性循环。
当然就医、做检查是为了了解自己得了什么病,虽然有些病症很难确认是罹患什么疾病,
或者有时候医师也有误诊的时候。也许我们为了征求第二意见而去看其它医师的门诊,
在感谢健保便宜方便之余,可以再想想看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全民健保的精神本来就是互助,千万不要抱持着“不要浪费已缴的费用”或“反正大家都
在浪费,为什么我要乖乖缴费”的态度来滥用资源。
同时也要了解到预防重于治疗的道理,在年轻之时就应该开始储存健康资本,随时注意自
己身体的状况并适时地做调整或治疗,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来后悔。
(3) 有个问题“擅长用Google找寻解答的是不是算很聪明?”
聪明可能有很多解释,这里就用比较模糊的概念,可能是思绪敏捷,也可能是学习力强,
或者是智商高等等。
可以先考虑不同的情况:
(a) 某教授在授课过程中问一个问题,这问题可能要想一下才能回答正确,但有某位同学
利用Google在短时间内找到解答并回答,那么这位同学算是聪明还是Google厉害?
(b) 某知名部落客常常在回答网友的问题,有些问题如果这位部落客不确定于是利用
Google蒐集资料,并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那么能够说这位部落客博学多闻、具有高度智
慧,还是使用工具和分析归纳的能力极强?
(c) 未来如果有一天能够在大脑中植入芯片(已有相关技术发展),让我们可以利用大脑
上网的功能来蒐集资讯,那么这个蒐集资讯的功能算是我们人类能力的一种吗?
使用工具其实是我们能力的一种,当然每个人使用工具的方式和效率不同,擅长使用
Google或其它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可以算是聪明的一种,只是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
不要忘了工具只是一种辅助。在某些情况发生时,如果我们暂时不能使用这些方便的工具
之时,那我们还剩下些什么?
同时也要记得不要过度依赖这些方便的工具,有时候过度依赖可能会造成某些问题:
(a) 大脑功能的退化: 我们不必思考就能得到解答,不必记忆就能获取资讯,可能会造成
大脑功能退化。
(b) 认知上的偏误: 在我们蒐集资讯的过程中可能会偏好搜寻某方面的资讯,造成许多
认知上的偏误,如锚定效应、自动化的偏见、逆火效应、确认偏误、资讯偏误、
选择性注意…等等。
(c) 态度上的高傲: 误认为网络上蒐集到的资讯就是自己大脑里面的东西,觉得自己很聪
明、很有料。其他人如果不懂的话就是比自己笨。
(d) 过度搜寻太多无用的资讯,花了太多的时间。有时候资讯太多会造成难以选择,无所
适从。
嗯? 不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