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
不要让别人不舒服,
不然backfire的结果,
就是自己不舒服.
今天让别人不舒服的原因是,
我没有全盘采纳对方的意见.
我告诉对方我的想法是什么,
对方的感觉是, 这就是不重视他的看法.
沟通果然还是不能贪快,
甚至, 最好是不要"沟通",
而是要"听话".
怎么会把咨商那套真诚沟通拿来用在真实生活的上位者身上呢?
咨商那套, 是理想, 像一张一百分的考卷的标准答案.
但现实生活, 沟通需要两个人的成熟度,
想得到一百分的对应, 是不合理的期待.
合理的期待是:
对方希望你一百分, 但你不要有任何期待;
包括不要期待对方的理解.
研究所大概是我人生的高峰了,
或者前一个工作的场域也已经很不错了,
周边的长辈或前辈是可以接受不同的声音,
就算不高兴, 也不至于摆出"我就是对的"的姿态,
然后记恨下来, 长期的找碴.
正确的作法, 按那个比较有智慧的资深的做法,
是不可以主动纠正, 而是提问给对方回答.
是不要做最终判断, 而是找第三方公证人.
是做最少的修订建议, 尽可能去全盘采纳.
智慧, 我离智慧还有几年时间.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希望我过了不惑之年会成熟到能好过一些.
我想, 我, 幸好单身,
我无法忍受生活中还要有这么多人际"不能"沟通.
自信?
这是一个缺点.
没有, 也是缺点;
有, 也是缺点.
掉不出眼泪.
================================================
今天的体悟, 幸好我没有小孩.
我对于现在的学校教育觉得 真真切切 在浪费生命.
快乐学习, 学到无法扎实地学好一样东西, 半吊子的差不多先生.
在没有地基的地方往高楼盖去, 这叫危楼, 摇摇欲坠.
这种状况下的学习, 五里云雾中的进阶, 能快乐吗?
明明学过加减, 只因为现在在教乘除,
就不能期望他们同时运算加减吗?
跟古老式的学习法比起来, 有人会学不好;
现在的学习法, 有人恐怕自以为学好了, 其实还是没学好.
既然同样都要有人没学好,
我到宁可是那些在学校学不来的人没学好,
而不是那些没去补习班加强的人才没学好.
那个觉得我标准太高的人,
看他的业绩表现, 分明是表现最差的.
或许自己能力太差, 也会降低对标准的想像.
比马驴效应.
我觉得我还是很有失业风险, 而且名声很臭.
鲁蛇.
期待在学生在学校发展批判思考跟自主性, 真是笑话一则.
批判思考, 即使是在前辈与晚辈之间都是个禁忌了, 何况是上下辈?
自主性, 也是个笑话. 谁想让学生自主烂掉之后, 被家长责怪的压力?
要补习.
当我在做家教的时候,
当我在做补习班的时候,
我反而没有这样的想法.
但当我离开补教业,
我才发现, 补习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