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嗯

楼主: htx9 (蚂蚁)   2021-03-05 20:09:04
关于思考工具或模型,有些我觉得有感而发。
例如效能与效率,如上篇所述,先要求正确地做事,再要求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正确地做事包括做真正有价值、重要的事项,以及不做一些不重要的事项。
常言道:“要决定做什么之前,先决定不做什么。”
我们总是希望面面俱到,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是能够利用的时间很少。
如果什么事情都想去做,什么杂事都亲力亲为,那么我们终将一事无成。
当然偶尔放松一下无伤大雅,人生除去过多不必要的事情,便会变得索然无味。
把自己逼得太紧,跟无所事事或只做一些无谓小事一样会导致工作绩效降低。
帕雷托分析即是80/20法则,20%的行动带来80%的结果,该法则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这其实对于完美主义者如我可能是一记当头棒喝,把事情从90分做到100分所花的时间,
相当于从0分做到90分。过度追求完美、吹毛求疵,结果浪费许多的时间。
无怪乎以前尽管狂加班把身体操坏,结果工作绩效还是这么地低。
很多事情,够好就好,做到70、80分就可以了,尤其是不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依照性质再做到90、100分。
凡事先求有再求好,过度追求完美无异是浪费时间、自讨苦吃,
结果就是导致其它工作事项Delay到原本的进度。
而这种过度追求完美的心态,往往会因为失败而陷入自责的情绪。
过度的自责情绪又会影响到工作的情绪,进而导致负面循环。
结果就是明明能力就很强,但因为表现不佳而被社会淘汰。
真的是相当的可惜。
自信心训练是教导我们利用察觉的思考来化解冲突,首先是了解冲突的反应和结果,
然后保持平静的心态。因为当冲突发生时,我们很容易因为意气之争,
把责任推给对方或者说出做出伤害人的话或行为。
但是了解意见相左时,冲突的发生是正常行为。双方都应当追求双赢的结果,
而不是一方妥协,等到下次有冲突的时候进行报复。
这样冤冤相报得到的结果就是双输。
以相互尊重、理性平静、客观分析的态度进行协议,让问题能够解决。
如果只顾著吵个渔死网破,除了伤害彼此的感情,而且原本的工作也会搁置,
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浪费彼此时间罢了。
知识格网理论,是透过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事物,找到学习的需求。
除了强化原本就知晓的事情,还要去学习自己不知道的事物。
了解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
因为有些事情是自己明明知道,但是自己以为自己不知道。
同时也可以去发掘以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做为学习的参考。
例如这些思考工具,有些是我以前就知道的,有些是我以前不知道的。
透过学习这些已知或未知的东西,可以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情,
避免思考僵化。这也是为什么活到老要学到老。
透过阅读或学习,可以学习各式各样的知识和知慧。从过往的经验中也可以学习到
不少的东西,然后运用到下一次实践上。
人是不断累积学习的动物,除了学习还要学会去实践,只有亲身体会过,
才能够去检验自己所学的是不是有用处? 有什么需要调整和改善的地方?
绩效曲线则是介绍焦虑度和工作绩效的关系,它在图形上是呈现钟形的曲线。
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工作绩效,但过度或过少的焦虑则会降低工作绩效。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但是过度的压力会把我们身体和心灵压垮。
例如过度的完美主义,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压力和焦虑,进而让工作绩效降低。
既然过多和过少的压力和焦虑所得到的工作绩效一样,那为什么我们不选择放过自己?
工作是求气长而且气盛,懂得让自己放轻松,才能够在工作职场上生存比较久。
平常就让自己的焦虑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同时维持一定的工作绩效。
等到重要或急迫的任务需要进行的时候,才有余力全力冲刺。
在马拉松比赛中,懂得分段配速的选手,比起一开始就全力冲刺的选手,
更能够顺利地跑到终点。
复原周期其实讲得是“一切都会过去的!”的概念。遇到失败或挫折时,
相信时间会帮我们疗伤,能够比较快速地康复。了解有这种心理模型的存在,
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察觉的方法。每当陷入负面情绪当中时,
会认知到自己在这模型中处在什么位置,然后相信士气平复或高昂的那一天终将会到来。
这也是不断阅读和学习的好处,透过学习不同的思考方式,
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察觉的力量。
当我又在完美主义、吹毛求疵了。“啊! 差点忘记80/20法则了。”
当我看不惯其他人正在享受着放纵生活。“啊! 我的嫉妒心又发作了。”
当我陷入难过、自责的情绪当中。“没关系! 先把事情做好,一切都会过去的。”
当我又陷入成瘾症事物。“没关系! 人生除去过多不必要的事物,便会变得索然无味。”
“偶尔放松无伤大雅,不必太自责。”
阅读和学习不一定要透过看书,看网络文章和影片、听演讲或与人聊天、
旅游与看展览、亲近大自然等等,有很多事情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思考。
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好机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