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8 阅读

楼主: htx9 (蚂蚁)   2021-02-28 19:29:38
《正面的解读,逆向的思考》这本书主要倡导转念的生活态度。
面对挫折和苦恼,我们要学会正面解读。这也是许多励志心理的书籍会提及的概念。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你对它哭,它也跟着你哭。
快乐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与其每天愁眉苦脸地过日子,为什么不快乐地过日子?
没有什么会造成我们前进的障碍,只有我们自己把自己困住了。
转念的生活态度,要从生活中开始做起。每个人的领悟能力不尽相同,
也确实遇到重大挫折或变故令人难以调适,但时间可以帮助我们疗伤。
而每一次的苦难,都是让我们成长的基石。
本书从各个主题去探讨人生的意义和面对人生的态度,包含认识自我、信任的爱、
孤独的力量、转念与利他、自由与自在、放下的勇气和生命的归宿。
虽然对于人生的困惑并没有提供完整的解答,不过还是有一些可以参考的部分。
因为本书是作者将访问的心得再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所以不是采一问一答的方式。
而且除了一些共通性原则,有些困惑是用佛教的方式来给出答案。
因此这本书所提供的答案,不见得能够让人满意。
有一些我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
(1) 作者对于一些名词的过度解释或自相矛盾。例如作者认为恐惧来自欲望,
而欲望的根源来自无知。所以是无知->欲望->恐惧的推导关系,
但其实有时候应该是无知->恐惧->欲望的推导关系。
例如不知道死后的世界,所以会对死感到恐惧,进而产生不想死的欲望。
另外就是对于“自由”和“自在”的解释,
自由本来是“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外力拘束或限制”的意思。
自在则是“舒畅、快乐而不受拘束”的意思。
自由比较偏一种状态,自在则是偏一种心境,两者常常一起合用变成“自由自在”。
作者扩大解释,把观世音菩萨来去自如、救人救世的状态和行为称为“自在”。
看得我一头雾水,不晓得是佛教原本就是这么解释的?
(2) 书中有些课题是关于爱,爱有分很多形式,佛教认为最高级的爱是慈悲。
慈悲即是“平等的、没有条件、也不指望对方回馈”的爱,
慈悲除了是一种无私的爱,而且是不分对象的。
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是建立在对象是孩子上,所以不是慈悲。
而对于爱情或婚姻,书中也是教人用慈悲心去面对,这不见得适用所有人。
而且文章有个论点是一但结婚夫妻就要信守承诺,不要轻易离婚。
这部分我觉得就见仁见智,如果真的不合适,做什么事情都无法挽回,
放手并祝对方幸福并不是过错。
真爱是希望对方能够幸福,如果在一起不能幸福,为什么还要勉强彼此在一起呢?
把慈悲套用在爱情,难免会有不入世的感觉。
就好像有人因为遭逢亲人过世而陷入伤痛的情绪中,
你一句想开点或者大谈生命无常的大道理,一样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无法感同身受对方的情绪,除非我们曾经亲身经历过。
这时候你只要默默陪伴在对方的身边,陪着对方一起难过就可以了。
对于人生的许多困惑,许多宗教信仰都提供自己的解答。
有些则是共通性原则,这些原则往往人尽皆知,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做到。
转念也是一种共通性原则,不管身处顺境、逆境,面对生活中各种大小事,
学会正向积极地思考,是为了让我们远离烦恼。
毕竟人生苦短,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烦恼上,也未免太可惜了。
因为我们只能走这一遭。如果没有来生的话…。
虽然圣严法师已经圆寂了,不过他的思想,正透过书中的文字,洗涤我的心灵。
感谢。
作者: srwcc (老马)   2021-02-28 23:2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