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十一月十五-品茶,走茶,思量

楼主: warrenchen (来,玩棋吧! :])   2020-11-16 23:41:50
这趟旅行,是打从11/9 在 Tea板看到茶博的消息,便开始筹划难得北上一次的路线。本以
为要等周日深夜才能出发,没想到家人提早尘埃落定。
行前粗略规划:从北投区开始,依开店顺序逐个往第九站(松山区)移动。
https://i.imgur.com/o6mMbiT.png
https://maps.app.goo.gl/1oGErJVq4g7qf4o87
但意外地发生了些变量:
1. 旅宿11/14晚上十点后才确定行程、订房,周六日都客满(原定台北火车站旁的青旅)。
2. 凌晨一点出发、六点到了青旅门口营业时间已结束(网站写24小时,现场没标示,房客
恰好经过才知)昨晚订完房打电话没接就有点不祥的预感了。只好先吃早餐再到附近的网咖
找包厢休息,少了将近一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待青旅更新网站的告示。
3. 没想到展场平面图未列出所有的摊位。就算有,也未必是该茶坊的全名。
4. 人潮约两点左右开始暴增,连不同展览摊位之间的走道也水泄不通。品完酒水的民众未
伸出杯子也未离开,就这么站在酒水前;路过想试的民众未必愿意等,商家似乎只要门庭若
市就好,或许不在意推“广”或推“深”吧。毕竟,客人停留得越久,生意做成的机率越大

所以,实际上开始造访有茶会/茶席/茶事服务的地点,反倒是从离展馆最近的内湖(茶室
花江)开始。这是我的失策…不该贪近,应该直接前往明天没营业、又是最早关门的北投文
物馆。
https://i.imgur.com/SctwW0a.jpg
抵达时已经距离最后一场导览约莫一个多小时。呈茶体验超过六人需预约,从10:30-15:30,
半小时一场。(镜头可能没对焦好或脏了)
https://i.imgur.com/fkHuUGv.jpg
里千家茶道体验需一个半小时,每月不定期开放体验,可电话预约,廿人以上也可致电预约

https://i.imgur.com/2k7cLqv.jpg
和菓子体验…没拍好,但印象中官网或脸书粉丝页有细节。
常设展是看文物馆本身的文物。特展是某位艺术家的绘画展。
要从西湖站到这里,途径捷运,可搭小25或小28,基本上离公共汽车站牌大概有六百米左右的缓
坡要爬(抵达时是下坡,离开时是上坡),靠导航过来的话,要记得提前注意是那一站要下
,因为部份路段的讯号不好,恢复讯号时可能已过站。文物馆外有汽机车停在路边,但没特
别注意是空线还是红黄线。
若真要说的话,我认为没预约、又是超过四点才到这,这边大概就只剩下拍照跟吃饭的功能
了。因为今天抵达时仅存余晖,也不太想急匆匆地灌茶然后慌忙赶往下个点。
想是这么想,虽然过程不同,但后来的几间茶坊,也都是在关店前一小时左右抵达。
要是从六张犁捷运站照导航,逆时针绕圆环到琥泊的话,需要走四个红绿灯。每个红绿灯大
概一百秒左右。顺时针走只需要两个红绿灯,幸运的话可以一次走完,不用等。
琥泊的看板相当低调,盯着导航看还是走过头。一楼是类似艺廊的地方,对面是公园的榕树
,饮茶处在艺廊旁的楼梯往上走。招牌就贴在楼梯旁的木门上。
楼梯的材质亮度很高,但兼顾防滑与非平面反射的安全考量(女性裙底不易走光)。我个人
相当喜欢非线性、非平面的设计,视觉上有点像琉璃,又有点像轻脆的黑曜岩。因为刚进文
湖线时拨电话确认过,可能来不及喝热茶(完整流程建议约需一个半小时),现场只剩冷茶
(蜜叶红)跟茶酒(白兰地和其它的)。
https://i.imgur.com/EzQrVnA.jpg
茶艺师说,人在台南忙的老板最近刚换茶谱,约两季换一次。
https://i.imgur.com/jyLzJ68.jpg
https://i.imgur.com/NtbpsLU.jpg
(不敢移动身体地拿手机拍,所以画面有些歪)
硬件摆设是偏成熟、自然的风格。一体成形的木质吧台,摆放器具的窟窿浑然天成;板岩为
底的茶盘摆上随机装饰的干燥花,看起来是符合秋季的花材(卡兹比亚、芒草,还有一株染
成红色的毬果认不出来)。茶具是出自中日艺术家之手的样子。不对称、手工感强烈的容器
深得我心。
比较可惜的是,石盘底部并不完全平稳,要做到典子女士的茶道中“重者轻放、轻者重持”
却又不发出声音,有点难度。后来干脆自己改变茶盅跟茶杯的位置。
https://i.imgur.com/fv7Vsnm.jpg
冷茶可“回冲”一次。但其实就是“再倒一盅”的意思。茶艺师不急不徐地收拾和上茶,配
上无歌词、但鼓点有些明显的类爵士乐,倒也惬意快活。脑中浮现那几个互相戏称“社畜”
的群友:想像咱们相约某个华灯初上的周末夜,不用嬉笑怒骂,只要轻声点份茶饮,默默地
欣赏茶艺师行云流水的功夫,还有好友们时而闭目深思、时而长吁短叹,倒也是种尽在不言
中、天凉好个秋。
茶艺师说,虽然店内固定座位只有六个,但若是需要包场的话,最多可再加两张椅子。要先
预约就是了。
https://i.imgur.com/8k7sVIl.jpg
出纳台旁高矮不齐、三四个数寸高的大理石圆柱,则是不同茶种的闻香罐。刚入腹回温的蜜
香还在咽喉缠绕,不大想破坏口鼻之间的愉悦感,请荣容我用镜头纪录你们吧,闻香罐啊。
下一站是有点远的无事生活。虽然搭公共汽车过去还有约半小时可以浅尝、附近又找不到Ubike
(后来才发现要用1.0的app找)
…跑过去肯定满头大汗又喘如牛,便奢侈了些,拦辆出租车,不足十分钟便到了。
https://i.imgur.com/dRi1Aya.jpg
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样。店里放著欧美歌手的经典歌曲,干燥花、古物、黑胶播放器、深色亲
水模和仿钨丝的灯泡,又工业又文青的空间。地下室的客人热闹地讨论著什么,窗外的长辈
正微微驼著背细心地为盆栽浇水。
“你平常喝什么茶、或不喝什么呢?怎么会,来到这里呢?”茶主人不急不徐、将对话节奏
拿捏得宜地聊著。简单提到旅行、群组、茶展跟PTT茶板。茶主人知道PTT跟几个大板,却是
第一次听到茶板的样子。
突发奇想。有“无茶谱茶坊”这名词吗。就像“无菜单厨房”那样,茶主人恃著自己的经验
、或对产品的自信,凭直觉决定适合客人当下状态的浓淡冷暖,或者无需客人开口也能精确
地搭出一套量身订做的茶事、之类的?
‘我没特别喝或不喝什么欸,都好、都好’跟白天时在展场时的回答差不多。如同茶友SORA
所言,我需要的是多打游击。所以目前为止除了“多喝”跟“喝多”以外,每种茶也都混合
常温水跟沸水的比例来泡,再把视、嗅、味觉的感受跟群友们分享。之前每壶大概都放不到
十克,但有了五行白的经验,我认为以后可以试着再少一些。这样,神经会比较发达吗?(
笑)
茶主人推荐包种…那就包种吧。建议的茶点有两种…那就、没听过那种的吧。“特别的”凉
糕。“需要示范吗?”当然,多见识一种茶道的体悟,好个可遇不可求呢。就像夜跑一样,
自己一个人跑和跟着前人的背影跑,同样的条件下,感觉会比较有头绪,更是多了个参考的
目标。
和宜兰方姐、舞鹤林大哥、还有今天南港展的茶主人们相比,吴女士的风格比较偏向方姐跟
荣芳的摊主(没确认姓氏);静的时候像方姐,沉稳而游刃有余。从酒精灯的炉火上提起热
水时,生怕自己的呼吸太大声,听不清热水或茶汤流经茶叶的声响。解说时,却又像荣芳那
时的俯拾即是,彷若每朵茶穗都能说出一番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体感是有些夸张、或过于放大了。不过当下的确是忘记背景音乐在播
放著什么,自己的嘴角又是何时扬起的。
自然而俐落,准确又不蹉跎。倒出第一冲、吴女士准备离开前,思索了几秒后叮嘱我:“一
次一件事。轻啜,慢饮。怀欢喜心,泡欢喜茶。”并非对方的原文,但大概是这个意思。感
觉有道X光贯穿身体。
唔,有点意外。不对,是相当意外。刻板印象里的包种,是像烟火一样“嘣——”地在口鼻
间炸开,然后迅速地消失如乌醋里添了滴墨。但这碗茶汤只喝了约莫五cc吧,竟如同澄清湖
里偶尔游经眼前的大鱼,隐约能从隆起的湖面看得见祂的轮廓,却看不见头尾,只见尾鳍沉
水后的涟漪。前后大概五到十秒的时间说不出话,但脑袋一直在找适当的形容词。再啜一口
、再一口,然后注意到自己每次呼吸的周期变得很长,很长。
https://i.imgur.com/lnYSIUH.jpg
吴女士收拾到一个段落,端著茶点过来;这时大概七点一刻。她提醒我在第二冲后再吃。我
随后询问才晓得,这壶包种茶特别的地方之一,是在制作时多揉了一会儿。所以才会和典型
的包种不同,韵味在后头。
https://i.imgur.com/sy2Y9Gi.jpg
七点半左右,第四冲。吴女士好像在这时候走来问我的行业之类的。过了不久,拿了本类似
剪报的文件夹,里头是某个香港的出版品连续五年刊载她们的文章和故事。关于旅行,关于
丧母,还有花禅、茶禅和活版印刷。
七点三刻左右,第五冲,包种的鱼身还很清楚,只是鳞片淡了些。吴女士柔笑提醒,地下室
有艺廊,可以逛逛。虽然感觉是真诚而客气的欢迎,但我觉得还是别耽搁人家下班休息太久
比较好,所以后面三冲把沸水压低距离,添到壶里。第八冲时,已经连鱼身都看不见了,只
有若隐若现的薄影,如棉絮般飘在湖面。
https://i.imgur.com/R96xBED.jpg
https://i.imgur.com/OZWVKod.jpg
作为某种交换也好、回馈也罢,把这趟随身带着的8 1/2故事书,分享给吴女士(应该是二
姐?)。文件夹里某句“我们都没在找什么、妳在找什么忙?”之类的话,一度让我鼻头一
酸。是以,也将月光巴士跟明年活动的主题关键字提供给吴女士。“我前阵子才跑台南跟高
雄,怎么不知道有这种地方?!(惊)”
https://i.imgur.com/NnvJRdQ.jpg
https://i.imgur.com/9KKDXUC.jpg
给了点茶点跟茶汤互动感的回馈。茶点的甜压过了茶本身的甘味,反而不晓得要先吃、先喝
,还是混在一起、在口腔搅和(笑)。
买单,出门前应邀体验活版印刷的纸杯垫。哎呀,立冬了呀。
看了下地图和时间。搭出租车顺利的话还有一个小时可以好好体验。顺利是顺利地到了,但
吃茶店‧春却提早一个多小时打烊啦。哈哈。膝盖高的铁卷门底下沁出鹅黄色的灯光,还看
得见椅角跟木质地板。
明天,继续把其它点跑完。
今日路径:
https://i.imgur.com/lykZEJh.png
作者: srwcc (老马)   2020-11-17 02:22:00
大推谢谢,这就来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