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6(火) 没有明确目标,但知道方法的自己

楼主: Quadrantid (象限仪座流星雨)   2019-08-06 16:12:43
今天写程式卡关了(其实是从昨天就卡住了)。
去google了许久未使用的关键字后,
偶然看到一篇也许曾经看过的文章:
《学程式的第零课:心态调整》
才点醒了我不少曾经记得却又已忘却的事。
也正是因为该文作者的建议,
我才想到:
“对齁!我好久没来写日记了!”
甚至连mac的中文输入法键盘配置都有点生疏了呢......。
认真说,
最近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飘飘然的,
好像没有什么特定、明确的目标。
没在用ig、不会用ig的我,
昨天偶然兴起,
去逛了一下高中朋友圈的同学的ig。
看了之后有点五味杂陈,
也许是有点老毛病犯了,
看了那些“自己所没有的”而对于自己的人生有所不满。
我们都知道,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
太多我们羡慕不完的,
别人的人生。
不过也许往往会去不经意比较起来的,
就是那些我们生活圈里,
与我们最接近的那些人。
过去的这一年来,
我习惯了自己以“修教程”为重的生活,
甚至在上个学期(107-2),
我成绩单上的4门教育学程学分每科都是A+,
连同资工大学部的算法也拿了A+,
仿佛“硕士论文”这件事不存在一般......。
学期中的我,
也并不是特别认真在过生活,
除了有要特别赶什么作业、报告,或是要考试之前,
我基本上都是没什么专注在“好好努力”过自己的生活,
除非你说,
“好好发懒”也是人生努力的一环。
嗯,
我至少有好好、舒服地睡掉我的硕班生活。
“我蛮喜欢教程的课,
我觉得蛮适合我。”
也许最后得到的是这样的学期结论吧?
不过令我感到最深刻的,
是宝凤老师在我的学习档案心得上所写下的:
“(优秀印章) 妳的学习态度很棒-<3 Keep Going-<3 (优秀印章)”
虽然我自认我的生活过得相当“松散”,
可以说是一种极尽力的“懒”,
但是每每面对各种眼前的无论人、事、物之时,
我也自认,
我可以说是比谁都还要在乎、认真看待的。
只要有心,
我自认我是个很会找到方法去做的人;
即使没有去做,
我自认我是能够比别人更快找到“偷吃步”的方法的。
我习惯性地会去偷懒,
也因此习惯性地会想用容易的方法去达成目标。
可惜这些特质无法坦诚地写在履历表上,
顶多勉强地冠上“投机”这样的字眼,
并且努力地将之修饰、妆点成得以见人的样貌。
简而言之,
目前我的生活状态,
便是处于一种,
没有特定、明确的目标,
但却知道能够达成眼前“想完成的小目标”的方法。
知道有哪些努力的方法,
但缺的就是个“积极”的自己。
也许在旁人眼中看来,
我是相当积极、努力地在达成每件生活中的目标,
但事实是,
那些都是我在完成的“理想的自我”,
而不是真真切切的我自己。
我也想找到能够真正发挥自己擅长的事的领域,
然而我却一直在尝试各种看似光鲜亮丽的角色,
我的人生一直在“cosplay”,
这个角色扮完了便再装扮成另一个角色。
我知道这一个个的角色都只是“理想的达成”,
却不是我真正所热爱,所能投入其中的。
我不知道在哪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所能扮演的角色,
或者说,
能够不用再扮演着谁,
而是踏实地发挥着自己所长的“自我”角色。
曾经被写在理想职业字段上的:
“家庭主妇”。
然而前阵子开始认真觉得,
生养小孩是件需要好好规划的事,
以及,
自己愿意为了孩子奉(牺)上(牲)多少自己的人生。
尤其现在我爸已经快要70岁的年纪了,
看着他的人生:
为孩子奉献至今,
仍然不知终点线在哪,
不知何时才能真正做自己、过自己的人生。
试问自己,
想要自己在哪个年纪的时候,
踏进那样的“坟墓”呢?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我看到的是,
“孩子是人生的坟墓”啊!
从2012重考的那年,
我就帮自己规划著好多、好多的“理想”了。
而直到现在的这个年纪,
我渐渐理解了人生所追求的目标,
不一定要有多么、多么崇高的理想,
而是要能够找到能够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像是现在的我,
仅仅是在图书馆打着这些许久未“键”的文字,
便觉得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了。
能够自在地在图书馆徜徉,
翻阅著自己感到兴趣的每一本书籍,
不挑食地咀嚼著食谱书、儿童绘本,抑或是资讯考用书,
便不自觉地感到我有在“好好地生活”,
如同好好地吃上一顿美食大餐一般。
也许会有罪恶感,
但我想,
好好地过上自己的人生,
又不尝是好好地当个人生的“饕飨之徒”呢?
至少,
现在的我还拥有着眼前的一个个小小的目标。
至少,
或许,
为人师表?
7/29那天,
一位博班学长找我去大同大学暑修,
而我却在当天第一次的课程结束后,
直接决定要退费了。
我很久没有遇到会让我觉得:
“你XX是什么烂老师啊!?”的老师了。
我觉得身为一位老师,
至少要能够稍微同理学生,
进而安排适当的教学吧?
至少我有两次在桃园铭传暑修的经验,
两次的老师都让我觉得很能够同理学生,
并且不厌其烦地从零开始教起,
即便是我这样完全没有相关背景的学生,
也能够透过老师的教学,
学会课程所要求的学习目标。
而这两次的暑修,
我也能够很有自信地说我都是保证拿A+的。
然而此次在大同大学的暑修老师,
却不是以“适合暑修同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XX的才不相信那种教学顺序能够让暑修的同学学会什么!
如果真的有那么厉害,
这些同学还会沦落到要来暑修吗?
像我这种不是被当掉,
而是真的需要学分而来第一次修课的同学,
不就是很难透过老师的教学而学到什么吗?
我想,
那位老师,
他就是深知这样的事,
所以才会劝退我这种第一次修习的学生。
但我觉得这样子的教学态度真的很差劲!
你当老师的,
不应该因为这是暑修课而随便让学生通过、拿到学分!
最起码该好好给学生建立的观念也至少先教给学生吧?
我自认自己的学习态度虽然稍微投机了些,
但至少我可以说是比谁都还认真看待了!
而你当老师的,
却因为不希望第一次修课的同学来你的课堂中随便地拿到学分,
竟出言吓唬学生!
跟学生直接地表明:
“这门学科很难,
想光靠自己读是不太可能的!”
我听到后整个问号、问号、问号......连到天边去了!
该名老师甚至说,
他的暑修考试都完全不会公布答案,
更不用说是检讨了!
我想问的是,
这样的教学、测验方式,
究竟对学生有什么帮助呢?
说到底,
是不是就只是想省事,
不明不白地就送学分给暑修的学生?
我在桃园铭传暑修的洪永常老师才跟我们说过,
他身为一位老师,
至少不能对不起自己的教学,
学生能拿多少分数都应该是基于学生付出了多少。
每一项该计算进去的分数,
洪老师甚至还仔细地算给我们看,
让我们知道他不会多给额外的任何分数,
一开始讲好的配分是怎样就是怎样了,
即便最后分数是59分也不会再作任何的调整,
毕竟各种的加分机会都已经提供给我们了,
就看我们有没有好好地做到了。
经历过这么一位好老师的教导后,
我实在无法苟同大同大学老师对于暑修课的教学!
而我也真的很久没有对于一位“师长”感到那么地不满了!
我相信至少我在自己的学校,
甚至是两次暑修的桃园铭传,
我的表现、我的学习态度都是让授课老师有相当不错的印象的,
而我也不太会去随意地批评老师,
但这次真的让我感到非常的不爽!
虽然我没办法怎样地向老师表达我的不满,
仅能当天退费后便不再出席,
但我真的因为大同这位老师的态度而想了不少。
最起码,
这种教学态度的老师,
根本就不适合教书!
也许作为一位老师,
他的学识是足够的,
但他的教学完全无法让学生真正拿到自己应得的分数。
甫修习过“学习评量”这门科目,
你说暑修课不想对学生的分数太计较,可以,
但至少该怎么安排配分比例,该怎么安排教学及测验,
都应该能够问心无愧地跟学生好好交代,
而不是随便说个各占25%,
实际上却是随便送分数给学生。
测验的目的是什么?
测验完都完全不用跟学生讲哪里错了、哪里不懂?
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给学生进行测验,
只为了最后能够随便给学生分数?
就算我只是个连个循环题目都还写不太好的资讯科师培生,
我觉得我比这种人还适合当老师太多了!
最近收到一位教程老师的line讯息:
“恭喜妳申请的自主学习计画通过了!”
上学期末,
我就在计划要怎么为明年的教检,
甚至是往后的教甄作准备,
刚好我们学校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自主学习方案,
不仅可以激励自己达成目标,
又可以领些许的奖励金。
我申请的自主学习方案是一学期会给予1万元的奖励金,
对我来说算是不无小补,
能够加减拿来买些考用书。
虽然我知道我的人生目标从来就没有这么一项“成为资讯老师”,
但至少,
它是我目前一个努力达成的目标,
而我也算是蛮认真地在执行着“我所知道的努力方法”。
我想,
至少从这个面向来看,
我还是一个“人生积极值”至少有PR80的人吧?
最近终于办了人生的第一张信用卡而成功“脱白”,
虽然还蛮衰小的刚好在8/1有新卡友活动前核卡就是了。
人生第二次自己刷了飞往日本的机票。
第二次的出国,
依然是为了去日本的大学上课,
只是这次顺便规划了短期的旅游。
很想问问,
北海道不自驾的行程到底要怎么排才好?
不过仔细想想,
也许就和我们的人生一样,
不一定要有什么特定的规划、目标,
可以只是好好地、随意地、认真地享受,
问心无愧即可,
不会因为我们怎样的规划而受到什么太大的惩罚
(除非有白痴带着中国猪肉)。
人生的有趣之处,
或许就是因为它是由数不尽的旅程所组成的,
规划好的,
抑或不在计画之中的,
都各有其优劣,
所以结论是,
take easy!
想想两年前在东京生活的那一个月,
没有特定的目标,
只是照着随意google到的资讯、随意地走,
反而相当地轻松、惬意。
是不是该把自己的人生,
放进更多的flexibility呢?
很谢谢身边的家人、朋友,
让我现在能够如此享受着这样的片刻。
作者: opm (活着堆好积木)   2019-08-06 16:21:00
修完教程的人,比起教甄有上的人,多的多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