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3

楼主: opm (活着堆好积木)   2019-03-13 05:31:49
4:30猫的闹钟响还是啥,起来,猫起来
今天打算去做一般生化检查跟心脏超音波,先不吃药
宝宝昨晚呼吸声没那么大,也许哭两次鼻子里的过敏原啥冲掉些?
也不知她为啥会哭?想爸爸?
知道老爸走时我好像哭不太出来,差不多过了一个月才开始哭吧...-.-
然后处理老妈失能的事,后来大大也走了,就呆呆的处理,处理...
拖着不太舒服的身体,继续检查,吃药,上班,想着怎么样可以继续有功能的活下去付帐单
猫说不是闹钟响,是地震警报,我是觉得真出事用处不会太大,反应时间大概不到1分钟
唸佛
谢谢
听听快乐颂
夏尔克的音乐故事摘记
在这首最后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贝多芬排除了人性和温情的要素,用全然的冷漠和沉思
,来看待他一生的奋斗经历。从前面阴暗、神秘的 d小调 和弦,缓慢进展到D大调 的乐
段,可视为一种迈向光明的挣扎,这过程往往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当时青少年的我,不知道怎么去理解它。尤其是最后的尾声,出现了木管的颤音,和
半音阶式的进行,听起来非常诡异,几乎像是一种厄运的前兆;到了最后,再使用悲痛的
呐喊来结束,而且仍然是 d 小调。这是不是象征这些努力虽然悲壮,但仍然是徒劳无功
的呢?
无论用轻松或抒情的态度,想要理解这样一个充满哲理性的壮丽乐章,都将归于失败。只
有从了解他晚年的心境着手,才能略窥创作此曲的意图和想法:
以对抗命运的折磨而闻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1800年在得知自己耳聋后,虽一度绝望的想自杀,但在坦然接受这样的遭遇后,反而写下
了许多不屈不挠,充满英雄气慨的作品:例如第三号交响曲“英雄”(1804),第五号交响
曲“命运”(1808),和钢琴协奏曲“皇帝”(1809)等。这也是他的黄金时代,许多这时候
写的作品都成为千古名曲,并为后人所熟识赞赏。
但自1814年以后,他的创作力突然衰退了,原因应该是在他弟弟死后,为了和其弟媳争夺
姪子的监护权的关系。一生独身的贝多芬,可能渴望有个儿子,并能继承他的衣钵。而且
他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到此时已几近全聋了......
也许有人以为他就此会开始丧失创作力,也对,一个完全丧失听觉的人,虽然可以靠脑中
想像出音符的组合,并以此来作出曲子。但他毕竟已经无法听到真实的声音,所以难免有
些差距,也容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因此当托尔斯泰写他的美学著作艺术论(1898
年)时,就用这个理由,反对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这是一首完成于1824年典型的贝多
芬晚期作品,此时距离他去世的1827年,只剩下三年。
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他在历经一连串的打击和磨难后,还能再重拾创造力,写出像“
第九交响曲”这样的宏伟巨作。虽然第一和第三乐章(慢板)都给人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
觉;但第二乐章的诙谐曲(Scherzo)和终乐章的“快乐颂”,气氛却都是令人欢欣鼓舞的
。可见贝多芬晚年在面对疾病,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姪子又因不服他管教而自杀的状况下,
仍然充满著对人生的希望。只不过这种希望完全是他个人的理想,许多人宣称在终乐章的
“快乐颂”合唱中听到全人类相亲相爱的和平愿景,这或许是有可能,但未必是贝多芬的
原始本意。
那是亲人丧生,自己垂死失聪老人的音乐作品...-.-到死都在奋斗的人吧?
莫名想起王永庆,那种人身上似乎没有啥叫退休的事,就是做到倒下,也很美?
生时丽似夏花,死时美如秋叶
邓小平同志的觉悟是骨灰撒进海里
至少要饿到8点多吧?好吧,其实没多饿,似乎只是习惯时间到了该吃点啥?
83.8kg
猫出门上班,去帮宝宝水壶灌温水,泡奶
要帮猫寄信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opm (活着堆好积木)   2019-03-13 07:38:00
宝宝送到幼稚园,便便,走时哭到诊所留尿量身高体重腰围,抽血完,去素食自助餐吃早餐坐公共汽车去医院等心脏超音波检查医院报到,设定app登入医生说看起来还好,手举高酸痛,去复健科活着就过下去,遇到能处理的问题就处理,处理不了再说回家,有挂号信要领,吃完水果再出门继续行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nGZuWocVQ其实我注意的不是音乐,是画面上的街道和建物,好干净整齐药局量饭后血糖159诊所热敷电疗开始跑销户流程元大帐户没销,营业员跑出来说先保留,移除证券户股票,提光银行户存款,邮局领信,寄信,去板信弄销户吃药,出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