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618

楼主: ebiebiten (虾虾)   2018-01-06 21:21:46
提及元曲,脑海里浮现的恰恰是一粒铜豌豆。可以置于掌心把玩,可以敲可以锤,但它最
终不会有几分改变。渺小的,倔强的,百折不挠的铜豌豆。
文人总爱以竹以梅以菊以松自比,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意思,什么经霜不凋什么清高独醒
或者零落后芳馥总如故。关汉卿却说自己是一粒铜豌豆。初读此曲时我只是个国中生,当
时是忍不住笑了的。过几年之后捡回来再品几回,无端生出了几分道不清的滋味。又因为
这几分无法言明的滋味感到不甘心。
这份不甘心生于我的挑食。单就文学一事,我一直是偏食的。
遍览中国文学史,我原是喜欢婉转缠绵的词作的。我钟情于宋词,我为晏几道为秦观为周
邦彦倾情,我醉心于那一句句温柔含忧的此恨无关风月。
我不看文人的肖像画,我只依他们的作品自己重新形塑他们的样态。把他们的作品掷入水
中,让那一字一句重新染成墨,然后以那些墨重做一幅人物画,于是真正的其人如其文。
温庭筠在史书里再丑再黑,凭著那几句细腻含情的怨,在我的心里他便是个温柔体贴的翩
翩少年郎。而要我来说,文人们就该是如此的,白衣直胜雪,乌发如鸦羽,温润如玉、君
子谦谦。偏元曲不是,俚俗直白。有些元曲拼凑出来简直就是个满脸落腮胡的糙汉。
怎么会看着这曲不伏老,就轻易被触动了呢?
思来想去,我想起了杨照,然后觉得自己好想懂得了。杨照曾撰文评周梦蝶,兼论其余现
代诗诗人。那篇评文我看过数遍,觉得杨照确实写出了那些我无法精确言说的赞叹,点出
了现代诗动人之处。只一个论点我不大认同,杨照说,传统诗为他人所写,现代诗则为自
己所写。现代诗人如周梦蝶,写诗是为了“安定自己骚动的灵魂”,古代文人何尝不是呢
?至少,在关汉卿的曲里,我同样看到了的意味。这也是,我为何对这样的文字产生了共
鸣。
也许是因为我也正处于一个,于我自己而言,遽变中的年代。一脚踏入大学的门槛,仿佛
就能见到脱下学士服后那个仓皇失措的自己。过往的世界多轻松呀?身为一介学子,所有
必须做好的似乎也就只有学习而已了。但毕业之后又当如何?不能再一味躲在父母的翅翼
底下。
总说中华文化是五千年的一脉相承,但真论起来元朝却是其中一个特出的年代。如一整片
峡蝶穿院,仔细看却发现原来里头藏了一只迷路的小蛾。元代大抵就是那只蛾。科举仍是
有的,但却再不能保证前程了。以往读书人总是被人敬重著的,但今代却有了“九儒十丐
”的说法。于是只能流连于秦楼瓦舍中了。柳永科举不第,负气说著什么“且凭偎红倚翠
”、“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气愤愤嚷着“奉旨填词柳三变”。待到元朝这群文人,却
是真真正正只能填词唱曲了。柳永纵著性子过了几年,想通了换了名字,也就及第任官。
从屈大夫到,多少个因怀才不愈而郁郁的文人,篇篇书著被贬谪的苦,都比不上关马郑白
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