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诸子百家,对人际关系(人伦)的重视是儒家的特色。孟
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五种人际关系各有其特质,如果以人性来区
分,夫妇和父子属于感性,君臣属于理性,兄弟和朋友居中。朋友是
无血缘的兄弟,兄弟是有血缘的朋友。感性的人际关系,优点在于深
度互动,但也有其危险,由于长期相处、关系密切,彼此的缺点看得
很清楚,容易引起冲突。理性的人际关系,优点在涵盖面广,但也有
其危险,由于依靠体制,受限于职务上的角色扮演,难免压抑、封闭
人的真情。又以阶层来区分,父子、君臣、兄弟是上下关系,夫妇和
朋友是对列关系。所以朋友在五伦当中是最中庸而平等的,不偏不倚
、无过不及。以上是将朋友放在各种人际关系的脉络下来看,就友情
本身来说,也牵涉到与自我、与别人、与天道的互动,以下分别讨论。
从与自我的互动来看,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论语‧雍也》)己立才能立人,己达才能达人。人格
独立、自由自在的人才有资格去爱人。但怎样才算是人格独立、自由
自在?我认为是心灵自作主宰,人生的充实感、幸福感、平静感都由
自己决定,不因为别人的言行举止而扰乱自己的心情与生活,应该有
〈大学〉“定静安虑得”的修养。这不仅是友情,也是各种人际关系
的前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难免会以对方为工具来满足自己的期望
,而非真心为对方着想,造成人我的对立。如子贡问友,孔子说:“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我们固
然有义务对朋友的不足之处提出忠告,但接不接受则完全看他个人,
因为每个人的生命状况千变万化、各个不同,不能拿自己的想法和感
受硬套在别人身上,这才是尊重自己(不任性强求)也尊重别人(不
给对方压力)的表现。
从与别人的互动来看,又可分为质与量两方面。以量来说,孔子
说:“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群而不党”(《论语
‧卫灵公》),朋友的交往是多人一起进行的,虽然受限于时间、地
点、个性等因素,能够关心、互动的对象总是少数,但原则上应该肯
定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欣赏、尊重之处,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
我师”(《论语‧述而》)、“汎爱众”(《论语‧学而》),朋友
本质上是开放系统,原则上对所有人开放,而与父子兄弟是命中注定
不可改、夫妇是一对一、君臣是依循体制不同。但朋友也不是愈多愈
好,在心力有限的状况下,还是要有所选择,这就涉及质的问题。我
们应该选择和哪些朋友交往?或者说结交朋友是为了什么?孔子说:
“友直,友谅,友多闻”、“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论语‧季氏》)。交友是为了德性的修养,“以友辅仁”(《论语
‧颜渊》),所以我们也应该选择用心真诚(直)、相互信任(谅)
、能够增广见闻(多闻)的人为友,多欣赏彼此的优点、多向对方学
习,如同给植物浇水,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才会萌芽、生长、茁壮。
最后是与天道的关系。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人有限而天无限,天是意
义、价值的根源。超越地说是天道,落实在人间则是历史文化。“君
子以文会友”(《论语‧颜渊》),交友为什么要从文化活动出发?
因为朋友的本质便是聚散无常、离合不定,不一定能陪我们走到最后
,从结果上看难免有幻灭、凄凉之感。从天道或历史、文化出发,友
情就可以获得意义的贞定,虽然现实不一定圆满,但当下即是永恒,
只要心中怀抱共同的理想,对文化有一分贡献,友情就有存在的价值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