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开始就无法进入状况,是否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了?
深呼吸一下,让自己精神和筋骨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态只会让自己的思维僵化。
视野变狭窄,思维变僵化,昔日的能力和经验仿佛退步了一般。
犹如重新接触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触碰的东西,那般地生疏、疑惑。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暂时还不晓得,也许只是普通的假期后症候群,或者是睡眠不足。
过一阵子后,纷乱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保持平常心,就能够发挥平日水准。
= = = =
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 对自己要求过高,超过了身体的负荷,能力的上限。
所换回来的,并非是达成目标的满足感,而是完美主义所带来的焦虑与痛楚。
很多时候,没有人逼我们,而是我们自己逼自己,把自己逼入了绝境之中。
在痛苦的泥淖之中,我们不禁呐喊,为什么事情会演变成这样的境地?
如果是环境改变所造成无法预期的结果,我们或许无法改变。
但如果是我们的选择所造成的结果,也许我们可以在事态恶化之时及时回头,
根据目前情况,改变目前的做法。而不是钻牛角尖,执著蛮干。
为了避免陷入偏执一方、难以挽回的窘境,我们必须时常意识到,
“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能够养成自我察觉的习惯,便能够在行事偏离正轨之前及时修正方向。
除了要能够自我察觉,也要能够自我反省。
人类是拥有能够自我反省,自我改进的生物。
我们难免都会犯错,一旦犯了错误,重要的不是要自我苛责、懊悔不已。
而是要能够从错误、教训中去学习、累积经验。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再怎么痛苦懊悔也于事无补。
何不放过自己,将多余的时间和心力放在值得追求的事物上面?
= = = =
也确实我时常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无论是工作上、生活上还是交际上。
有些想要想做,但是最后却没有做到得到的事物,因而感到惋惜和伤感。
扪心自问,这些想要想做的事物,当真是必须完成的事情、必须得到的东西吗?
我们常常分不清“想要”和“需要”之间的界线,常常以为自己“想要”,
但事实上并非非要不可。想要的东西,买来之后就放到旁边长灰尘;
想做的事情、想得到的事情,在自己做完、得到之后,
才发觉到这好像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后继续拟定一个“想要”的目标,
继续盲目地追求。
能够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也就是必须要能够彻底地认识自己。
“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过什么样的生活?”
人们常常自以为很了解自己,但是回首才发现,我们好像是最不了解自己的陌生人。
做事情需要动机,而我们常常凭依感觉来行事。
这般的直觉,有时候并非是我们内心真正的渴望与想法,只是单纯地欲望所驱使。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倾听内心的声音、身体的语言。
如此一来,我们明白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便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去做对的事情。
= = = =
自己真正渴求的东西是什么? 有什么是在这辈子非得完成的目标?
昔日确实有过一些梦想,但是不懂的趁年轻及时努力、学习精进,
导致现在仍然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但这样的反省也许是另外一种机会,我可以趁这个机会好好地思考、硺磨。
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列一大堆可有可无的目标,想要全部硬干。
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项想达成的目标都能够做完,所以必须懂得取舍。
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值得投入的事物上面,然后持之以恒、努力不懈。
重要的不是我在这辈子能不能够成功、名留青史,
而是我能不能在临终之前,回顾一下我的人生,回味一下我曾经哭、曾经笑的点点滴滴。
最后说出:“虽然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过我已经满足了…。”
纵使这样的想法还不够豁达,但至少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过得有意义。
不断地学习精进,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无论别人怎么看我,
不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艰难与挫折,我仍想笑着来面对前方,就算一边哭一边笑也好。
能够看淡得失、随遇而安,平静地面对工作、生活、人际与人生等,
达到真正放开心的境界。
= = = =
嗯… 这应该算读书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