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日记 (30) 知识份子的气节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6-06-04 15:40:59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现
今台湾媒体正充斥着“喻于利”的风气。知识份子著述、讲学的目的
原是为了明道、传道,提升个人身心修养及净化社会风气,可称为“
道德逻辑”。但现代学术研究日趋专业化,学者在象牙塔内苦心钻研
,其研究成果往往与社会大众疏离,仅能够成就一己的名声。如果要
走大众化、普及化路线,又容易流于肤浅媚俗而不够纯正。由于大众
喜欢夸张、煽情的风格,及轻松、不用思考的内容,随着风向潮流起
舞,对于较严肃深刻的议题,往往不屑一顾。媒体为了赚钱,也不得
不迎合大众的喜好,可称为“市场逻辑”。
  市场逻辑和儒学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虽然“义”与“利”两者
并非绝对不相容,但总要以“义”为主,先讲求动机的纯正,名利权
位及社会影响力的高低则顺其自然。但知识份子为了求生存或“五子
登科”(房子、车子、妻子、孩子、金子),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
时时挂念自己的文章是否受人欢迎,位子是否顺利卡到,却并未付出
同等甚至更多心力修养身心、改过迁善,道德变成追求名利之余的点
缀,价值观的颠倒错乱莫此为甚。如果将生活重心放在进德修业上,
以道德为核心价值,每天挂念自己的学问是否充实,著作、讲学能否
传达永恒、普遍的道理,根本不会有多余的心思考虑求名求利的事。
例如子张请教孔子如何才能获得名利权位,孔子便不回答这个问题,
只回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每
日三省吾身、谨言慎行,禄位自然在其中,并非刻意经营、追求而得。
  知识份子应保持格调、气节,名利应是著作、讲学自然获得的结
果,而非以著作、讲学做为获取名利的手段、工具。当然儒家并非唱
高调,谋生活动也是实现道德价值的必要基础,以我个人为例,虽在
数间大学兼课而尚能餬口,但在少子化的冲击下,也随时有失业的风
险。故我也做好“继承家业”的心理准备,虽然对家中生意未必感兴
趣,但父母逐渐年老,也需要安享清福。兼课工作告一段落后,一方
面可协助父母,另一方面也可以潜心著述。因儒道思想符合我的志向
、兴趣,故即使无名无利,还是会继续钻研。但我不会做虚伪的事情
:明明动机、考量是为了名利权位,却冠上高尚的口号,为自己营造
完美的形象,吸引群众崇拜。桥归桥,路归路,赚钱也不是坏事,但
既然要著述、讲学,就应该以著述、讲学的标准为主,勿参杂其他动
机,如宣传特定的政治立场、宗教教义,或炒作知名度、建立人脉、
排斥异己等。应该尽量让自己的生心动念单纯化,依照老师传授的十
六字心法来实践:“诚意正心,戒慎恐惧,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才符合儒学的真精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