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湾出现了多起“随机杀人”案,从2014年郑捷在台北捷
运挥刀砍杀无辜乘客,再到最近的内湖杀童案,似乎都可以视为一种
征兆和警讯。由于台湾政治、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人心普遍压抑、苦
闷,生命力被堵塞而找不到出口,人性当中黑暗、受伤、扭曲的那一
面便会慢慢浮现。媒体对凶手的共通特征也做了归纳分析,如年轻男
性、工作不稳定、自卑、疏离、吸毒或有精神病等,由此又引发精神
障碍者该不该强制就医的争议。大众的恐慌可以理解,但上述做法也
只是治标不治本。人生问题的根源,多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所导
致。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关键,这方面孔子可以帮上
很大的忙,因为孔子本人便是身处乱世,生命依然刚健光辉的典范人
物。儒家思想原本就是一种乐观、积极的学说,面对浊世仍持续奋斗
,永不放弃希望。因此我认为在台湾重新提倡儒学是很有必要的。
孔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可以举《论语》开宗
明义的三句话来说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首先,
“学而时习之”,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便是不断地学习、成长,先自我
充实,再将所学活用在生活中。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孔子曾说
自己是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论语‧述而》),虽然学
习和思考必然有其辛苦之处,但在克服困难后,心中的充实感、意义
感、喜悦感也是不言而喻的。“仁者先难而后获”(《论语‧雍也》
),生命就在克服困难的历程中不断超越、提升。第二,“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也不是只考虑自己,人我是
关连在一起的。“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雍也》),当我们生命健康、行有余力时,就要积极、主动帮助别人
,让别人也活得好;正因为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成长,才更证明自己
的生命是充实悦乐的。第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虽然
依照第二点,德性的修养自然会感动、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前来,不
孤单、不寂寞;但如果现实上还是穷困潦倒该怎么办呢?孔子认为我
们应该建立根本自信,即使不受别人重视,依然可以自我肯定。如孟
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
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尽心
上》)财富、名声甚至感情皆是身外之物,并无法完全由自己掌握;
相反地,心性修养、道德实践则操之在己,“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若对自己能够掌握的事物多注意一分,对自己不
能掌握的事物少注意一分,即使身处困阨的环境,心中也不会有太多
抱怨、不满。
上述三点合起来就是对至善的热爱,如孔子说“好仁者,无以尚
之”(《论语‧述而》)或孟子说“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孟
子‧告子上》)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上述这三点,就不至于因为空虚
寂寞、愤怒绝望而杀人。如果社会能够提倡这样的价值观念,强调终
身学习、积极实践、牺牲奉献、不计较毁誉得失的态度,社会一定有
长足的进步,随机杀人的问题也就化解于无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