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建构了整个世界,更建构了整个人生。
一般人总以为“是资源建构了整个世界”
如果世界只剩无穷无尽的资源而无任何意念,
则这种空有资源而无任何意念的世界“将什么也不是”。
意念是及物动词,而资源是意念这个及物动词的受词,
也就是资源完全由意念所支配,
资源(及物动词的受词)必须由意念(及物动词)赋予“资源相对于人的意义”,
否则资源对于人将不具任何意义,这就等于资源不存在。
本人上述的论证有点像海德格的存在哲学:
所谓的存在性是相对于人(人的意念)而言有关联,
与人(人的意念)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就不存在。
Inception(全面启动)的名言说得好:
A single idea from the human mind can Build Cities.
An idea can Transform The World,
and Rewrite All The Rules.
一个人类心灵的单独意念可以建构整个城市,
一个意念可以质变整个世界,
并重写所有的规则/重构全部存在而有用的概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ENqPuozj8
但相对于赋予资源意义的意念而言,
人类语言中的“资源”泛指正面的“正资源”,
对于“反意念”的负资源而言,我们人类的语言并不会以资源总称之。
最常见的负资源是病痛,意外,人祸,天灾等等(唯物的生理面),
以及怯懦,消极,失败主义,有勇无谋行事冲动,愚昧迷惑,完美主义,
强迫症,(被害)妄想症,恐惧症,多疑症,逃避症候群等等。(唯心的心理面)
唯心的心理面当中约莫一半是负资源,另一半则是正资源,
例如:知耻,谦虚,果敢,观照内省,(非无用的)认真,道德勇气,无用之用,
真善美,平实踏实务实,自我实现的勇气,耐心,长时专注力的时间密度,续航力等等。
至于时间与空间都是相对于意念的“非均质”正资源,
非均质的意思是:
如果执行一个意念别人需要十天才能在质与量上完整执行,
而你只需一天就能在质与量上完整执行这个意念,
所以你的一天其实是一般人的十天,这就是说,你的人生等于是别人十个人生。
换种讲法就是,
你十天之内可以完成“十个等价的意念”,别人却只能完成一个意念,
你一辈子就可以完成别人十辈子肖想能够完成的梦想而轻松写意,从容自得悠然自在。
也就是说,
速度/效率可以倍增你的时间资源,速度/效率可以倍增你一生可完成的梦想。
然而速度/效率本身却是个主体“操之在己”的概念与意念而非客体的资源,
所以我一直强调速度/效率这个主体意念,比起“客体时间本身的度量”要重要得多。
上述就是广义资源(包含正资源与负资源)的定义。
如果以“广义资源的定义”来做重构性思考,
我们将会发现,自己“有用的行为”也是一种“资源”,
例如过往丰富的行为(一般人以经验称之)所形成的见多识广(三折肱而成良医),在大部分场合均为正资源,
而这种“有用行为的积累”之正资源会以“能力”的外显形式展现出来。
意念为“个人梦想”所服务所驱策,而梦想则是最高层次最高境界的欲望。
个别意念与其所组织起来的“系统化意念”都是为了服务“梦想”而存在的,
“意念本身”与“它的系统化”,此两者均是为了执行“实现梦想”所设计出来的执行方法。
所以,人终其此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为“实现梦想”而活。
梦想驱策了
(1)想要“系统化所有意念”的意念(内省与谋划的意图)
(2)“被系统化的个别意念”(执行的意图)
(1)(2)这两种意念由梦想所驱动驱策,
其中(2)“被系统化的个别意念”
再驱策“系统化/组织化的行为”与“行为模式(例如速度化/效率化)”此两者,
上述两者被驱策执行后形成有用的行为,并被大脑积累/记忆/储存成为“能力”这个最重要的正资源。
“个人的主体意识”这个终极主宰者
就是借由“意念所驱策的行为”与“正资源”两者间的正确交互作用,完成人生的终极目的“实现梦想”。
最后,必须特别厘清的观念是:
具有“操之在己”“自发性”两属性的才是意念。(操之在己与自发性是意念的前提)
若有被迫/被影响/被操控/被诱惑/被煽动/被蛊惑因素涵盖在内的任何意识与意图,本质都不是意念,
哲学上称本人上述定义的意念为“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