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德国留学、实习硕论、工作分享

楼主: ivy7921 (Ivy)   2017-04-23 02:54:49
很高兴能有如此一个征文活动,让自己分享一些个人经验给有需要的板友们
这篇文章可能有些琐碎,我会粗略的分一些章节,尽量将文章有脉络一点的表达出来,以
利读者能够更有系统性的阅读,由于在德国已经四年了,对于中文的书写可能有点生疏,
如有出现不通顺的情形还请见谅
请有兴趣阅读本文的板友们先了解,我个人的经历所带给我的看法及心得,并不能代表所
有德国人,或者所有台湾人。我相信每个人的际遇都会不同,而因个体差异也会有不同的
感受,因此本文纯粹分享
一、 个人简介
笔者学士学位为机械工程,女性,毕业后在台湾一家外商工程顾问公司就职两年,之后到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进修硕士学位,目前在德国一家机械零件贸易公司任职,职务主要为供
应商评估、技术采购及协助老板企业发展方面的事务。
二、 国际硕士学程
在2013年申请德国硕士后,我便有在留学板留下详细的申请过程,因此这方面不再赘述,
直接跳到一些可能帮助到大家的其他心得
二、1 选择德国的原因
首先考虑是经济问题,二是自己大学所学,三是外商那两年工作经验的后续进修考量
由于我来自经济层面普通的家庭,在学费方面家里虽不能给予直接帮助,但也不需要我经
济上的支援,让我很幸运的可以选择自己想尝试的路。而自己在台湾工作的两年有些许积
蓄,加上就学贷款,算下来选择德国是可行的,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知道,德国在受留学生
青睐的欧美国家里,学费及生活开销是相对较低的,所以对于当时的我,德国几乎可以说
是唯一选项
再来,大学所学是机械工程,德国在这方面一直都算强项是众所皆知的,加上我大学时期
在选修第二外语时,误打误撞修了德文,其实应该说,当时之所以选择德文,是已经有考
虑过自己本身系所专业的结果,只是以前完全不知道真的有一天会在德国生活,而且这个
误打误撞的选择也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历程
最后,在外商工作时,虽然总公司在英国,但在台湾分公司里也有少许来自其他国家的人
,对我当时这个刚出社会的新鲜人来说,第一次深刻体认到除了英语系国家,也有其他有
趣的国家及文化值得认识与学习
综合以上三点,我放弃了从小的美国梦〈是说本来就也负担不起啦XD〉,选择了德国
二、2 在国际学程里交德国朋友不容易
这个困扰,其实在德国的国际学程学生里并不少见。国际学程里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印度人
,对这些印度人来说,可以说依然是在印度的文化圈里,只是人在德国罢了。我跟两三位
印度同学交情还不错,一开始也是一起寻找德国人当朋友,但最后发现还是交其他国家〈
如:南美、东欧国家〉的朋友比较容易,原因如下:
国际学程的学生大多德文不好,甚至多数刚来时是完全不会的,在国际学程圈里,首要使
用的语言还是英文,学生对德文的掌握度不够,导致认识德国人的机会少掉一大半,其他
一半是那些愿意使用英文去交外国朋友的德国人,但基于德国人偏向内敛害羞的个性,交
流的机会固然有,但成为朋友的机率不高,而且这些德国学生平时还有自己原来的交友圈
,能分出来给外国新朋友们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最后,反倒是交到其他不同国家的朋友机
会高,毕竟大家都是远离家乡,比较容易有革命情感。这其实也非常好,让我有机会认识
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甚至成为挚友
三、 工作心得
三、1 学生工作类别 - HiWi
以外国学生来说,签证容许每周工作最多十九个小时,能够从事类别则有多种,一种是一
个叫HiWi,我个人直接称之为打工,这种打工机会还算多,学校这么多研究单位里就常会
聘用学生去帮助研究生、助教、教授等做一些专业性不用太高但耗时的事情〈说打杂的也
可以啦〉。像我一位印度好朋友,就被一位教授聘去每周为他读论文,最后口头给他个报
告,让他能够快速知道这些论文的重点跟价值在哪里,最后这个教授也成了他的论文指导
教授
Hiwi另外在校外的公司行号也会开缺,一样也多是类似打杂的工作内容,不过这能让学生
以较快一点的速度上手,将学问转换成应用,同时也可以认识业界的需求,以检视自己可
以往哪一方面的领域前进。我在德国接触的第一间公司便是以HiWi的身份开始的〈后来转
硕论,详见以下〉,基本上只要能力所达,什么都做,小自花一堆时间等机台,大至直接
跟客户商谈等等。
HiWi每周工作多少由合约而定,常见最少为十小时,而外国学生不得超过十九个小时,时
薪法律规定印象中最少8.5欧元,我当时的合约是每周十小时,月薪450欧元,对学生来说
,是个很不错的补贴
三、2 学生工作类别 - Masterarbeit
德国产学合作的风气还满盛行的,因此公司本身可能也有论文的提案,想雇用学生进来实
习并写论文,只要能找到就学的大学教授作为顾问〈Supervisor〉,实习兼写论文是可行
的。
当然若是直接跟教授或实验室写论文也可以,只是在公司写也是一种方式。
实习机会除了网络管道外,在各式各样的就业博览会,也会有公司同时展示他们的论文提
案来向学生介绍
薪资范围则不定,每月0到1000欧的都听过,0欧的就是不给薪,这恐怕就是看领域和运气
了,常见的硕论期间为六个月,每周40小时,有可能不在原本就学的城市,就需要搬家
硕论之后留在原公司转正职的机率颇大,我硕论后原本要续留,但因被现任老板直接开口
要聘用我,决定辞退原公司〈后面说明〉。其他我好朋友的例子,有在蔡司集团写论文,
后来内部有正职缺时转任的〈当然因为是大公司,所以还是有正规面试流程,要跟其他申
请者竞争〉,还有另一个是在博世集团后来转任正职,反倒原本在学校写论文后毕业的,
找工作相较没那么顺利,以上例子都是外国学生
三、3 学生工作类别 - Praktikum
企业实习内容跟硕论的差异不大,主要差别在于你有没有在写硕论,而这方面我个人没经
历过,所以怕给错讯息,只能粗略告诉读者,许多德国的国际企业都有很多实习缺可以让
你尝试,而因为实习期间一定要保有学生身份,在没有写硕论的情况下,要不要多花一个
学期用来实习是需要考虑的
三、4 德国老板不一定好棒棒
其实虽说德国的劳工福利整体不错,但这些是正职后才能享用到的,其实对外国人来说,
要找到一份稳定的正职工作还是不算容易。加上有前面说的这些工作类别,有些体质不够
坚定的小企业就偏好雇用学生〈其实有点免洗概念〉,而体质不错的企业通常还是喜欢将
新人从实习开始聘用
不要以为德国企业主一定是好人,我第一份的工作就遇到非常差的老板,可惜太晚体认现
实,因为当时很害怕自己工作机会难求。当时遇到的情况:薪水迟给〈最高纪录晚三个月
,公司又大多是必须依赖薪水生活的学生和外国年轻员工〉,无故开除正职劳工〈没错,
就算企业主需要给政府”正当理由”,他真的要掰还是掰得出来〉,以及肢体上让人不舒
服的接触〈却又不构成性骚扰,这种特别麻烦〉,无视加班工时等。当然大多现象是公司
经营策略失败牵动出来的连锁效应,但同时遇到个集管理概念不佳、苛待员工,甚至员工
不要求加班费只要求补休都无视于一身的老板也算是中头奖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好处,因为过度使用学生员工,而使得我当时有直接与客户商谈甚至一
起出差到中国的机会,客户在这期间知道我只是硕论不是正职时,就有跟我说可以考虑以
后去他们公司,之后一得知我硕论完成后马上打电话叫我去他们公司玩〈咦?好啦是参观
XD〉,所以我很幸运的在没有经过面试的情况下直接转职到目前这间公司,而现在跟老板
〈原客户〉及同事之间也相处愉快,也算不幸中的大幸了
四、 文化心得
由于我的论文需求,我曾经研读跨文化企业合作、跨国企业方面的知识,所以对这方面还
懂点皮毛,如果以下内容有误,就请有这方面专业的板友笑笑就好XD
四、1 关于长幼有序,阶层有别
我想大多数板友都能了解,东方文化〈或者说东亚儒家文化圈〉较重视长幼尊卑的概念,
因此我们在职场上不容易勇敢地向年长的同事说真话,虽然就公司组织来看他和你是同等
的,加上我们通常管理职也是年长者就任,导致要年轻者要能够成功给予管理者意见就难
上加难。很多时候说是开会,不如说是听演讲比较贴切
当然,在德国这个概念薄弱很多,虽然尊重年长者,但年轻人不会因此不敢说话,长者做
错事、说错话,在理性对谈状况下,年纪轻者还是可以直接指出错误所在,而年长者也不
会觉得请教年轻人是件丢脸的事,有题必问,年轻人知道就答,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在德
国工作时,让我觉得在公司里,是大家要一起学习,而不是只跟长者学习,而长者或老板
不是一定要什么都会,大家要互相交流,不勇于表达自己反而会让人家觉得是不是有点难
相处
四、2 德国人的龟毛
说实在,我觉得还是看人,怎么说呢,在我加入公司之前,大家对于自己所司的职务的就
掌握的很好,但公司日渐壮大,开始需要重整大量的产品资讯时,就发现缺少了规格化、
流程化、系统化等等的作业来整合各个员工掌握的资讯,但员工里没有人有工程管理的背
景,所以很多事就按照以往惯例进行,算是乱中有序
我加入公司后开始着手非常多事项,其中一大工程就是整合产品、公司流程等等,因为要
整合,所以必须写规章、规范,因为要重建流程,所以要频繁与各个同事及老板沟通,作
为他们的桥梁,然后把他们讲得乱七八糟的资讯理出头绪,架构组织图、流程图等等,搞
得其实我是最龟毛的那个〈等等,不是要讲德国人的龟毛吗?〉
德国人的龟毛在于细节里,大原则好了之后,细节在于怎么执行,比如一张纸,我们要手
写下日期、产品号码、产品名称、客户名,如果公司有过去就养成的不成文规定什么资讯
写在什么位置,就算是一张白纸给他重写,他还是会把一样的资讯写在一样的位置〈希望
大家看得懂我想表达的〉,当然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习惯,所以我每次写的位置都会不一样
XD
四、3 台湾人的优势
其实每个文化之间一定都有差异,可大可小,台湾人虽处在东亚文化圈,但其实有研究指
出,台湾人的文化适应能力也是较东亚其他国家为大的,这意思是说,虽然台湾人有自己
的固有文化,但我们很能接受与学习其他多元文化,或许这跟我们的成长环境有关,毕竟
我们处于同时学习东西文化的位置,这在跨文化企业合作时是个很关键的能力,有助在多
方文化里弹性及适当地与人相处
台湾人还有语言优势,在全球供应炼中,中国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拥有中文为母语,使
得德国人对我们能够跟中国人直接对谈的能力感兴趣,尤其有时候那种“差不多”的态度
无法被德国人忍受时,或者德中双方英文都不佳时,德国人会感到很沮丧。所以一个会讲
中英德文,文化及做事心态上又不那么像中国人的台湾人,其实是有优势的,而有在跟亚
洲供应炼接触的德国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两者的差别,更甚者还会有知道台湾人虽然文化
上类似中国,但心态上却类似日本的德国人〈台湾文化上的相似度这个主题,有与一些德
国生意往来者聊过,所以很讶异他们主动和我提起这个差异,其实也不少中国厂商跟我说
过有差〉
再者,德国女性在社会上的强悍程度并不比男性差,男性看待女性也少有既定印象,而在
台湾虽然两性议题一直是被关切的主题,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相较东亚其他国家,女性已经
算是满有自主权,且受社会及职场尊重的。这一点在中国,除了特级城市外,就跟台湾有
些差别了。会提到这个,是因为我的老板也是女性,她曾经跟我提过,有时感觉与中国厂
商对话不受重视,但他们却会重视我们男性业务所说的话,她觉得非常莫名。最后我跟她
说,我相信如果是台湾厂商的话,是不管男女都会重视的,因为我们在两性发展上是较为
成熟的
五、 其他
最后特别写一件事,在德国发展较高的城市里,多有S-Bahn、U-Bahn、公共汽车做为通勤工具
,但德国城市少有特大型城市,反而中型城市为多,而彼此间有小城连结在一起,这些小
城通常公共汽车只有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一班,区间火车也是,而工业区却又多聚集于中小型城
市周围
因此,若您的职涯是工业类的话,很可能需要开车通勤,请记得,在德国几乎大家都是开
手排车,就算您在台湾拿的已经是手排驾照,到德国换照还是要通过路考,所以请做好在
德国重考驾照的心理准备
然后,中小型城市的连结道路上速限100,但还是很多飙仔开到120以上!所以最好先让自
己建立出良好的心理素质XDD
虽然在第二外语国家生活不容易,不过一旦进入职场语言能力一定会突飞猛进,话说我们
公司所在地是讲当地方言,与德文相近但有很多特殊用词及腔调,所以公司里有个玩笑话

都说德国人专长是机械又龟毛,结果我们公司这位唯一的工程师,只有她讲高地德语,她
更龟毛〈职务所需嘛XD〉,然后她却是台湾人!!
写到这里,希望这些日常经验能或多或少有助各位参考!
作者: sjy0821 (jyunyi)   2017-04-23 07:17:00
作者: linji (临济)   2017-04-23 10:18:00
推推
作者: modeldoggy (马朵)   2017-04-23 13:01:00
推推
作者: ERDDD (err)   2017-04-23 15:28:00
推推推
作者: domorita666 (大王)   2017-04-23 15:43:00
居然是手排车!
作者: ntust661 (TOEFL_5!)   2017-04-23 15:48:00
推!
作者: tkg2012 (生蛋拌饭)   2017-04-23 16:02:00
大推
作者: julien0815 (老嬉皮)   2017-04-23 17:17:00
作者: remia81   2017-04-23 18:35:00
作者: pig88003 (Bar钧)   2017-04-23 21:09:00
推个
作者: wubaia (Danke)   2017-04-23 21:45:00
推推,跟你背景相似,我也是国际硕士学程出来的
作者: Evagelion (Eva)   2017-04-23 22:40:00
大推!!! 感谢分享~~~ :D
作者: louis10452 (秋天的枫)   2017-04-24 01:18:00
Danke
作者: yulin0312 (yulin)   2017-04-24 04:51:00
推推
作者: Mariobrother (马力欧兄弟)   2017-04-24 08:32:00
推ivy大好文!
作者: mazmaitag56   2017-04-24 13:43:00
作者: gain (PKスターストーム)   2017-04-24 15:00:00
感谢板友Ivy撰文参加征文活动
作者: lodream (angeli)   2017-04-24 19:38:00
推~谢谢分享
作者: kh25715 (kh25715)   2017-04-25 02:42:00
推!希望有更多好文分享
作者: tom9800262 (greenfat)   2017-04-25 07:51:00
好文推
作者: wcalinlinlin (JW)   2017-04-25 09:16:00
非常实用!大推~~感谢分享!!
作者: ForestRock (Darren)   2017-04-25 13:14:00
作者: ortuortu   2017-04-26 00:08:00
推!!!! 感谢分享!!!
作者: ym921227 (HELLO DAY)   2017-04-26 10:41:00
推推
作者: RayHouston   2017-04-26 20:11:00
感谢分享
作者: vicissitudes (无白)   2017-04-27 12:44:00
大推!!
作者: mooju (朴)   2017-04-27 19:33:00
推!好有趣的分享!!
作者: soarhigh (知不知足)   2017-04-28 03:14:00
推~
作者: ontheroad112 (imperfect lover)   2017-04-29 12:01:00
好文推
作者: z97801256 (Zeck)   2017-04-29 20:02:00
谢谢分享~
作者: coldspoon (Disappear)   2017-05-01 15:49:00
推 好文分享
作者: waleic (小蓝鲸)   2017-05-02 05:19:00
推,感谢分享
作者: realjoa (8 )   2017-05-02 23:51:00
推~感谢分享好文!
作者: w52wendy (I love 1D)   2017-05-06 16:56:00
大推特推
作者: cutepupy (Jessica)   2017-05-12 20:54:00
谢谢分享!!! 对于德国求学工作生活又有多点认识~
作者: JHCh (华!那威秀的票去哪买?)   2017-06-02 15:52:00
推推,希望未来可以这么幸运QQ
作者: maroku (飞跃的大雕)   2017-06-09 12:33:00
推推
作者: Muse32UM   2017-06-13 22:15:00
大推 感谢前辈分享!
作者: hungliny   2017-06-26 11:00:00
谢谢分享
作者: Gritty5566 (砂砾56)   2017-08-27 07:18:00
好文
作者: piaoxue323 (Melanie)   2017-09-01 08:00:00
好文
作者: jjjlily41906 (小马马)   2017-09-06 18:05:00
推推
作者: Thelas (SRPR)   2017-10-05 17:32:00
感谢分享
作者: benny5933   2017-11-04 23:02:00
好棒的文!大推!
作者: myth356 (fun356)   2016-01-20 22:07:00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e850908 (元)   2016-02-22 23:16:00
作者: Linusss (Linus)   2016-04-04 22:46:00
大推
作者: mooju (朴)   2016-04-12 01:23:00
作者: brianwang000 (brian)   2016-04-12 15:25:00
请问德国有自排车吗?
楼主: ivy7921 (Ivy)   2017-08-25 02:38:00
是的还是有自排车,但偏少数
作者: shuwen3726 (chris m)   2017-09-12 19:37:00
感谢分享
作者: Refauth (山丘上的长号手)   2017-09-23 09:17:00
推!
作者: lumuci ( )   2017-12-02 01:00:00
谢谢分享!!!!
作者: cigar114 (雪茄)   2016-01-08 00:26:00
推!
作者: letbeit (GTX TITAN绑定仙剑六发售)   2017-07-04 08:52:00
高地德语应该是去慕尼黑读书学的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