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魔笛》读后-童话就是要不断地杀人

楼主: lokiishere (飞柳)   2021-03-04 10:09:20
陈浩基先生在《魔笛:童话推理事件簿》一书里,分别以<杰克与豌豆>、<蓝胡子>和<吹
笛人>等三篇故事为主轴,在符合当时欧洲的时空背景下,以实证方式推导出符合逻辑的
现实情形。
童话之所以是童话,就因为它不需符合科学逻辑,可以让剧情随想像力奔驰,但扯到推理
,就好像要把鸟从空中拉下来变鸵鸟,谈何容易?豌豆豆茎是怎么一夜之间直上天际的?
上面的巨人是谁?鸡要怎么下金蛋?竖琴还能自动演奏?这些狂想都必须要有一个在现今
科学中合理的解释。但其实真实生活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事,但大家都能合理脑补...故事
如果没办法符合读者的脑补可是会被批评的很惨,所以人生比故事还曲折是真的!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合理化犯罪的动机!
合理化残酷的成果—童话
从古至今人们习惯替异常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多伦多大学的史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教授在《这才是心理学!》将这种行为诠释为“概念化”,这样的行为起初是
为了了解事物运作的原理,人们才能趋吉避凶,也因此在知识获取上达到许多重大成果。
只是跟钱一样,好运(或说成功)是不嫌少的,当社会越专注在寻求概念化,就越来越凸显
一种过度地适应行为,那就是不能接受偶然及随机性的存在。(交不到女朋友不是我有甚
么问题好吗?是偶然!是随机性没有挑到我!)
当我们说一件事决定于偶然时,并不必然表示它是不确定的,而只是说它是当下无法确
定的。
在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例子应该属“犯罪”和“股票”。
一旦社会上发生犯罪,我们可能不太深究凶器、时间、地点等等这些会让警察头痛的问题
,但我们一定会问“动机”,因为对社会来说这就是一个将坏事概念化的仪式,让我们依
然可以相信只要不去触碰到某些条件,伤害就不会发生。而社会当然也不会接受只要时间
、地点的条件都满足了,犯罪都有可能发生的说法。
而“股票”也很有趣,有很多老师对于短期的下跌都能有一套独门见解,不论是国际情势
、公司治理、散户疯炒或大户倒货等等等等,就因为影响的要素太多了,反而变成你想怎
么解释都行,最后忽略了其实股票市场本没有什么规则可言,但承认这点就等同降低自身
对金融市场的掌握度。所以老师说得越理直气壮越好,才能把错都归咎在学生身上。
那童话、传说是否也等同于杀人的动机、或股票起伏的解释,属于特定现象强制概念化而
生成的产物?
童话怎么手起刀落的杀不停
这里要提到一本书,那就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凯许登教授(Sheldon Cashdan)的《巫婆一定
得死》,拜桐生操之赐,童话故事起初的乡野版本是大人间一种社交工具这件事已经广为
人知,那格林或其他故事家为何要把它修改为儿童适宜的版本?凯许登教授认为这些故事
是要帮孩子们学习如何处理欲望,每个童话故事中都有个女巫或类似的角色,代表着主角
要面对并处理的欲望,孩童必须借由故事知道屈服欲望带来的后果,并理解到它不是不能
征服的。
在<杰克与豌豆>里,即便两度从巨人手中偷到值钱宝物,杰克仍第三次从巨人手边窃取
物品,小孩必须知道灾祸降临(巨人逼近)都是源于杰克的贪婪,所以为了终止坏事的发
生,杰克用斧头将贪婪的象征(藤蔓和巨人)一并解决了。但讲解完诚心建议不要给小孩
发问的机会,因为我很难回答为什么贪婪的杰克最后能娶公主有个圆满大结局,只能说童
话嘛.....小孩子话这么多干嘛!听完就给我去睡觉!
而<蓝胡子>则是要处理占有的问题,咦?怎么不是处理好奇心的问题?故事大致的流程
是妻子因好奇心而开启了禁忌的地下室,进而发现蓝胡子谋杀过历任妻子,蓝胡子发现后
愤怒的要让现任妻子得到相同的下场。当然有些版本的确在副标就警告不可过于好奇,这
也是可以告诫孩童的一点,但凯许登教授提出实际下等同于女巫的蓝胡子是死在因贪婪而
做出的“蒐集”行为,蒐集人体?这样讲很恐怖耶!童话怎么可能会有!......等等,它
还真的是这样写......我还真没想过蓝胡子何必把杀过的妻子统一存放在地窖里......
总之虽说在陈浩基的故事里帮小孩解决内心挣扎不再是写作目的,但其实这样童话背景的
故事套用在大人的世界里,其实依然可以处理欲望的问题,只能说这些人性的挣扎的确是
要努力一辈子的课题,像我就还在处理暴食的问题,目前看来是没有终点的一天......
小说的历史考据
真的很多事情都是出张嘴最快,因此我以往在分享小说时对于错误都不遗余力地批评,但
直到自己实际开始写小说后才体悟到,要将故事写得逻辑完美需要考虑多少面向,以至于
后来读的作品一旦发现缺漏,我......还是会骂,哈哈,毕竟都拿来卖书了,要求作者功
课做足应该不过分吧?
具体来说要做多少功课呢?以书中故事为例,在角色设定上主角有贵族和法学博士身分,
所以最少就要对学术和政治阶级有基本了解。再来针对不同故事也有不同的主题要研究,
《杰克与豌豆》里为延迟法庭的判决争取时间,主角要求召开宗教法庭,那作者就要知道
宗教法庭开立有没有什么流程要注意?谁来主持?判决大概会有什么结果?《蓝胡子》里
,为了描写主角随从和蓝胡子间的剑术搏击,所以要研究当时的剑术流派资料,动作才能
描写出其韵味,随从和蓝胡子又因各自身分地位,有可能会使用或不会使用哪种流派?《
吹笛人》中牵涉到金钱的问题,当时币值怎么换算才合理?债务怎么分配才妥适?这些都
影响着故事的合理性。
虽然说要做的功课真的很多很繁琐,而我相信其实大多数读者都跟我一样,对于这些考据
扎实的内容真的是
一点感觉都没有!
我自己也是读完后记才知道,作者下了多少苦心,而我通常都是直接跳过后记的,但自从
开始写心得后,我发觉序和后记其实蛮多资料可以抄.....不是啦,可以参考。所以作者
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些下的功夫可能完全不会帮作品加到分,因为读者连意识都不会意
识到短短几个字的描述是要做多少功课。而上面提的还只是写出来的部分,一定会有部分
功课花时间做了以后,才发现连用都用不上。
所以整本书不论对创作者或读者来说,最精采的部分应该都是后记。对创作者来说,可以
了解不是只有自己在花时间蒐集资料,甚至在白做工。对读者来说,也可以大致窥视作者
的创作历程,到底是如何构筑一个世界的。
参考资料
1. Keith E. Stanovich(2018),〈这才是心理学!〉,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2. Sheldon Cashdan (2001),〈巫婆一定得死〉,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https://linkby.tw/novelplugin
作者: ddavid (谎言接线生)   2021-03-04 10:31:00
作者后记我从来都不会错过,有时很多创作概念精华都在那里
作者: earldunn (yes)   2021-03-04 11:18:00
当年他投稿参赛时,我就是佩服写跨文化小说时所下的工夫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21-03-04 13:16:00
永远都记得杰克魔豆被黑掉首奖的故事...
作者: Tochter (苹果花)   2021-03-04 13:21:00
这本后记真的很好看,陈浩基老师做功课是真的很认真呀!
作者: AppleAlice   2021-03-05 11:35:00
平常比较没关心这些奖项评选过程,不知道三楼说的事耶
作者: lazzier (Ray)   2021-03-05 21:53:00
好奇三楼说的事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21-03-06 10:45:00
维基上还有archive的连结喔简单说就是当初投稿的版本 故事完成度太高 但肯能是刚出道 所以文笔比较生硬 被评审怀疑盗用外文作品来翻译投稿结果直接不列入评比 真的颇呵
作者: AppleAlice   2021-03-06 13:00:00
那还真的是很瞎,质疑是翻译外文作品也要找到凭据吧..
作者: kitedolphin (相信吧。)   2021-03-06 22:55:00
推一下认真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