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体制内脱逃 李静宜与她的芮尼克探案

楼主: medama ( )   2018-05-04 20:31:22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12601
https://i.imgur.com/3X5MpCk.jpg
专访》从体制内脱逃的翻译/推理术:李静宜与她的芮尼克探案系列
2018-05-04 17:22 沈眠 文字工作者 王志元
许多年来,英国犯罪小说家约翰.哈威(John Harvey)一直是台湾重度推理读者的心头
爱。哈威小说厚实,需要专注深入的阅读,在迷信速度之恶灵的时代,很容易被市场机制
抛却遗忘。但懂得类型精髓的人始终忘不了哈威,尤其是他笔下跟四只猫一起生活、度过
漫漫孤寂长夜的警探查理.芮尼克。
翻译过五十几本书、以《追风筝的孩子》优美译笔闻名的李静宜,就是其中之一。在成立
东美出版事业后,她决定亲自翻译,完整引进,并重启“芮尼克探案”系列。预计花费6
年时间,重新推出全系列12部作品。
何以这般心心念念于哈威的芮尼克警探?又为什么要在如此惨澹的出版年代进入出版领域
呢?
▉脱下高跟鞋,翻译谋杀故事
李静宜翻译小说的缘起,是有一回她跟远流出版董事长王荣文聊天,提到自己的心愿其实
是译一本推理小说。王荣文当下回应:这有何难呢,多的是小说需要翻译。当时,由詹宏
志策画选书的“谋杀专门店”推理经典俱乐部(远流出版)正如火如荼、波澜壮阔进行,
于是,李静宜的译界人生就此展开,接连有《双面狄米崔》、《法律的悲剧》、《古乌伏
手卷》问世。其后,即使在忙碌的公务之余,她也一再接下翻译工作,乐此不疲。
李静宜曾任职外交部,后来调升至总统府负责机要工作,平日上班时穿套装、高跟鞋,工
作繁重。而作为兴趣的翻译,能够帮助有效地去除盘据脑中的各种公务。她笑言:“这样
说虽然很奇怪,但翻译时需要进入深度的阅读状态,相当花脑力,根本没办法想其他事,
反而可以让我摆脱烦人事务的纠缠。”在日常的耗损中,看似要多花精气神的翻译工作,
竟尔成为个人补充电力的机制。
对李静宜来说,翻译作业无疑是人生最美丽的逃脱术。
担任高阶公务员,想来会让不少人艳羡,李静宜却在一年前毅然退休,并且决定投入出版
工作。在丈夫的支持下,东美出版公司火速成立。
为何会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李静宜强调,倒也不算雄心壮志,只是人生的上半场已完成很
多别人的期待,觉得已经够了。“下半场,我就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真正值得去做的
事。”停顿几秒,李静宜笑笑地说:“也有可能,单纯只是中年危机的反射动作。”
经营出版社至今的心得是?李静宜露出苦笑:“如果说我一点都没有后悔,真的太矫情了
。”实际上是,各种细琐的事层出不穷。从选书、收稿、编辑、审订、设计、选纸、印刷
、企画到找经销商、上通路等等,都让她有奔命之感。访谈前日,有份译稿问题较多,她
独自编修到半夜二点,难免有何苦找自己麻烦的念想。
“以前单纯翻译,简单多了,我只要完稿就可以。说起来有点好笑,我以前真的认为,书
只要印好了就可以直接进书店卖。中间该有的程序、步骤什么的,我完全不晓得。”李静
宜笑起自己的天真。
但她并不想放弃,“做出版很有趣,每件事情都很惊奇,都是全新的挑战。”尤其看到了
书的成品,乃至于东美的作品受到赞誉与得奖时,都在在鼓舞著李静宜继续下去。
虽然现在普遍认为阅读是非必要的,但李静宜深信“阅读是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方式。”她
认为,渺小的人类不可能亲身经验所有的事,要理解广大的时空,只能透过阅读,以此延
伸自己的想像力与视野。是以,她认为出版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且感觉到无与伦比的幸
福。
李静宜语气沉稳深刻地说:“也会是这辈子,我所能留下的最好的东西。”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69/img20180503144225.jpg
李静宜的译作丰硕(东美出版提供)
▉连犯罪小说家哈威看过都说无可挑剔
说起钟爱的哈威、卜洛克(Lawrence Block)、席勒曼(Tony Hillerman)、康纳利(
Michael Connelly)、以及荷瓦儿与法勒(Maj Sjowall&Per Wahloo)夫妻档,李静宜的
眼神自自然然地明亮晶莹起来。她原就喜欢读推理小说,这种充满迷团的神祕书种强烈吸
引着她。“当然,一开始只是作为打发时间的阅读,但随着岁月的累积,读得愈多就想得
愈多,也就开始树立起自己的品味与爱好,再也不可能那么简单只是消遣而已。”
不过,李静宜真正对推理类型有全面认识,还是要溯及1997年的“谋杀专门店”丛书计画
。台湾首次有这么完整的推理小说书系,又以会员制行销(按月寄送到府、精装书无法在
市面上购得),使得李静宜大开眼界。同时期,陈雨航、唐诺等人主事的脸谱出版,也正
接续推出卜洛克、汉密特(Samuel Dashiell Hammett)、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席勒曼、哈威、麦唐诺(Ross MacDonald)等推理作家的系列作。詹宏志的
规画是广度呈现,唐诺则提供深度认识,让李静宜对此类型书种的想法,大获提升。
再后来,她和傅月庵等品味近似的友人常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那些深情所爱的推理小说
家,总设想着日后要开哈威出版社、康纳利出版社或藤泽周平出版社,把这些在台湾被轻
忽作者的书都出齐了,就关掉,再开另一间以作者为名的出版社。
这些念想,成了东美出版诞生的契机。而其中,在台湾书市重启过好几次,但始终没办法
全套出齐的芮尼克探案,多舛的命运也让李静宜最为挂心。
东美成立后,李静宜非做不可的也是芮尼克探案。她打算一年2本,慢慢把系列的12本译
完、出版,而且不假他人之手。“因为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小说,当然一定要自己翻译。”
李静宜补充:“我们一票人嚷嚷着要开哈威出版社的时候,版权经纪人
谭光磊也跳出来赞声过,说他会帮忙谈版权。”她满眼都是温暖的笑意,“等我真的要开
出版社了,那他也一定要谈个漂亮的价钱回来啊。”
谭光磊使命必达,确实把整个系列都谈下来,并且成功将授权年限拉长,以避免发生最后
一本芮尼克译好发行时,第一本的中文版权已到期的窘境。
台湾出版推理系列作品,常为了试探市场需求,不按照原文系列的顺序,而是拣选较受瞩
目的几本迳自发行,以求速成,比如卜洛克中文版是先有《八百万种死法》(系列作的第
5本),后来热卖后改版才调整回来。当年的约翰.哈威也是,前后发行了系列第6本《冷
光》与第5本《荒芜年岁》。
李静宜也曾考虑过,是不是该依循现实,采行相同作法?最后,她决定必须按照原来的顺
序。以往阅读中文版时常有很深的困惑,因为顺序乱跳,以致有些事件与人物会产生错乱
。更重要的是,她说:“应该把发生过的生命经验,依序放回主角身上。就像人一样,今
天的我,一定是来自于昨天的我。经历过特定事件与变动后,人的状态会很强烈,而且反
应可能会截然不同。这些差异,非得要依照顺序来读,才能有所体会。”
“长远而完整,是我对芮尼克探案的坚持。”李静宜表示。
东美与设计师刘克韦的合作模式,也是以12本为单位。目前已经出版的《寂寞芳心》与《
变调人生》,前者的书背是爱心,后者是圆形图案,其后每一本都会出自一致的概念,系
列出齐后放在一块儿看,自会显现出最高的完成度。李静宜露出满足的笑容:“书封设计
好后,我们传给哈威看,他很快就回复说,制作非常精美,根本没有什么能挑剔的。”
▉体制内的他们,温柔地不让自己被改变
芮尼克的魅力何在?李静宜举另一个她喜爱的警探、康纳利笔下的鲍许作为对比。鲍许是
硬汉,孤狼也似的,思维与行事都带着激烈的感觉,去冲撞现实,咬紧不放。芮尼克则是
温柔的人,一个普通人。他会以温和的态度,去面对不公不义。他活在警察组织里,活在
体制内,接受现况,但又能不让外面狠毒邪恶残酷的世界改变自己。
李静宜深情地说:“他的心中还是留着一块温柔的位置,给自己和生活。”这名警探养著
4只以爵士乐手命名的猫,当他带着深深的疲倦回到家里,与猫相处的温柔情境,每每让
李静宜动容。那显然是一个努力维持温柔的人,不想被恐怖颠倒的现代坏灭击毁。李静宜
喜欢哈威慢步调的叙述,芮尼克如何迎接悽惨的冷酷现实,但又能保持自身的信念,活在
日常里。
“坚持住对人性最后的一丝信心,我以为是最重要的。”李静宜说。
李静宜觉得自己过往的公务员生涯也是这样的,工作总是全副武装,准备打战。回到家后
,依靠阅读与翻译,方能让自己复原。
对不养猫的李静宜来说,也许翻译就是她的猫吧,一股温柔而神祕的力量。
哈威养猫吗?据李静宜所知,并没有,但他把猫写得很生动,也把人与猫之间的情感与互
动写得十分真实。养猫是芮尼克的特殊标识,一个终日跟冷酷罪犯打交道的人,回到家喂
猫这件事,相当不可思议的诗意——也因此在书封与宣传海报上,都可以看见猫的存在。
李静宜认为:“猫可能是隐喻,是人性的反射,是哈威藉以展现世界残暴与温柔两面性的
巧妙设计。”
哈威的主要魅力是什么呢?李静宜回答:“他在犯罪小说里,塑造了音乐和诗的世界。”
同时写诗的哈威成立Slow Dance出版社,专门出版诗集,至今已经79岁的他仍然会举办以
爵士乐伴奏的朗诗会,亲自登场。他的小说也有大量的诗歌、音乐元素。李静宜赞叹地说
:“他的行文用字相当简洁,但又能立体地表现出最为深沉的场景与情感。”
也许,对真实人生里的哈威来说,诗和爵士乐就是他心中绵延不断养著、共同生活的猫吧
。东美有没有可能出版他的诗集?李静宜表示,这几年间诗集出版在台湾确实很蓬勃,她
会慎重评估。
▉理解,才能推理
访问最后提出的问题是:推理与翻译是不是很像的两件事?
乍听下,李静宜略感惊异,但细想后她表示,确实是近似的:“最好的翻译,是要能入戏
。也就是说,可以同理书中的角色,尽可能地变成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去思考与理解,如
此一来,才能比较精准地传达作者的讯息。”
推理不也是这样吗?推理不止是逻辑演绎而已,你得进入别人的内在状态去认知推敲,才
能有足够的贴近,明白为什么他会有那些选择、决定和行为,进而产生真实的连结。
换句话说,推理是一种与他者同步的能力。
持续对罪犯心理进行探索的芮尼克,亦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他深信,一个人会犯罪,不是
天性邪恶这么简单,而是后天有着各种复杂的原因层层叠叠组成。芮尼克拥有够坚强的正
义感,但又不会过度正义,跨过不可逾越的底线。他行走在罪恶和善良之间,致力于了解
犯罪与邪恶更多。哈威写推理,不是单纯解谜,而是为了有更深的人性认识与共感。
这也是李静宜非常珍惜这个系列的原因。当她透过翻译与阅读理解芮尼克愈多,就愈是如
同生命里真有那样一个人,在挣扎着困惑著矛盾着,又总不放弃,在前往人心的幽暗中,
坚定地相信,在那后面还有温暖的光。
在愈来愈缺乏相互理解意愿的台湾,为什么需要读哈威小说与芮尼克警探,原因或许就在
于此。要维持心灵不坏,就得像波赫士说过的:“我真的很勇敢地怀抱希望。”芮尼克可
说是最好的示范。
专访结束翌日,李静宜发来一封email,关于访谈中提问的推理与翻译,她又再次深思,
觉得真的很相似,故更细腻地在信中解释了其中缘故。
有这样认真面对各种提问的翻译者、出版人,喜欢哈威的人真是有福了。●
寂寞芳心
Lonely Hearts
作者:约翰.哈威(John Harvey)
译者:李静宜
出版:东美出版
定价:380元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4201
作者简介:约翰.哈威(John Harvey)
1938年出生于伦敦,是小说家,也兼有诗人与剧作家身份。
在诺丁罕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曾在中学教授英文与戏剧,后转而从事专职写作。并于
1980年代返回母校,教授电影与文学。作家生涯创作过百余部作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
犯罪推理系列。尤其是芮尼克探案的系列小说。
哈威最为脍炙人口的查理‧芮尼克探案系列第一部作品《寂寞芳心》,甫出版便广受瞩目
,获英国BBC改编为影集,并登上英国泰晤士报的二十世纪百大犯罪小说榜。
2007年,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再度颁发表彰终生成就的钻石匕首奖,推崇他为“犯罪作
家中的犯罪作家”。
作者: gerg (桂格)   2018-05-04 22:15:00
作者: nixo (good)   2018-05-05 04:26:00
我手上有麦田四本,脸谱两本是旧版全部了吗?
作者: kazushige (千森)   2018-05-05 16:10:00
李静宜跟陈宗琛都是值得尊敬的出版人兼译者
作者: vence   2018-05-05 18:03:00
不晓得席勒曼也有机会继续出完吗
作者: tomx (长门大明神保佑)   2018-05-07 19:31:00
改天去买
作者: amberyen (今天起多吃河蟹)   2018-06-05 00:40:00
很棒 会想买来看 希望他真的能出完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