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推理小说-秦建日子(未读可入)

楼主: LittleDiDi (小弟弟弟弟大)   2015-08-04 23:48:21
不是什么入流的书
不嫌弃的话
不妨瞧瞧增广见闻
Blog版不嫌弃就点一下吧
http://littledidi.pixnet.net/blog/post/201862873
作者: 秦 建日子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7/09/03
[内容简介]
不公平的人是谁?
日本销售突破56万册
日剧、电影《Unfair》(非关正义)原著
《推理小说》向推理小说读者挑衅!!
  继横沟正史的《侦探小说》、都筑道夫的《以奇幻小说为书名的奇幻小说》、三枝和
子的《恋爱小说》,又一以小说类型名称作为书名之作。
  HERO、东大特训班、救命病栋24时(2)编剧;最受瞩目的作家--秦建日子,最让
人惊愕的出道作!
  要想阻止案件继续下去,就来竞标这部小说接下来的部份!
  没有什么比“推理小说”还无聊的小说了,犯人一定查得出来是谁,公平地安插让人
惊讶的案情。
但我要宣告这部小说里的所有伏笔不一定会全部明朗化,
我要你们为我所信奉的真实性及原创性,付出高得吓人的代价。
尸体要几具才好?首先得从这里开始构思。
往往是既无害也无益的陈腐书籍成为畅销书!
推理小说一定要公平?真实感到底是什么?
明天将有两条人命牺牲,以唤醒我的才能
(以上来自博客来)
N年前还是学生时代看过的一本书,烂的令我印象深刻,多年过去也忘了烂在哪,这礼拜
六因故被迫困在市立图书馆一整天,居然又让我瞧到了这本书,刚好可以拿来做文章冲点
篇数,顺便复习一下为何当初这本书会令我如此感到不悦。
相信不只是我,很多人对本书的第一印象,蛮有意思的书名,无论是正面支持或反向讽刺
推理文学,都好似作者是个独霸一方的权威,这种狂妄的道理就像断水流大师兄,不屑的
语气、淫贱的表情,当面羞辱在场的各位都是垃圾一样,事实上就本书的结果论来讲,作
者对于推理文学既存的规则与俗套充满愤世嫉俗,所以此书一出,真能打脸所有的推理作
家,取笑所有的推理书迷吗?
因此,这本书是有默认前提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推翻推理文学的流于形式,先不谈成功多
少(从一开始我就说很烂,随便猜也知道结果),先稍微了解一下本书的出身背景,作者别
说是推理小说界,就连小说界也名不见经传,何许人也能出来写这么霸气的题目,原来这
家伙是许多“知名”日剧,如"Hero"跟"东大特训班",讲到这个就有点好笑,若非书中作
者简介,谁会去管日剧的编剧是哪位,"Hero"谁的印象不是只有木村拓哉跟松隆子,而且
还只是其中一季的编剧,"东大特训班"就更好笑了,这不是漫画改编的东西吗?编剧的责
任就只是越改越糟而已,这种东西也敢拿出来说嘴,别闹了吧大佬。
从结果论来看,作者的意图当然是失败的,否则作者就不会到今天还是这样默默无名,甚
至我觉得将成为推理小说界的笑话,对于会去找本书来看的读者,如我就只是想知道,本
书将会以怎样的形式或方法,挑战整个推理小说界,不置可否地,本书依旧选择以一个推
理小说常见的形式,有骇世惊俗的杀人事件,有体力无上限的硬汉刑警侦探,也有心思缜
密的幕后真凶,就故事情节上与一般推理小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而对于"推理小说"的挑战,来自于书中安排的脚色,畅销却式微过气的推理作家与二流出
版商的责任编辑,穿插关于推理小说过度规则化的叙述,诸如凶手一定是看起来最不可能
但举足轻重的脚色,侦探必定不能是凶手,凶手可以讲了整本的谎话,但在某关键时刻的
陈述必定是真话...等等,字里行间多所嘲讽,再透过杀人凶手激烈的行为,甚至将杀人
预告写成小说,昭告天下希望警方媒体竞标以防范犯罪。
饼画的很大,尤其是诉诸媒体放送犯罪行为这种辛辣的情节,就写小说的术语而言,称之
为冲突,冲突是制造高潮、刺激读者的重要元素,本书确实在故事情节上是积极制造冲突
,在对话上也尽量务求趣味性,尤其是许多小说写作教科书中引以为诫的视角观点原则,
本书可说是彻底犯规,不仅是大量的视角与场景转换,还随时可以从第三人称观点变成第
一人称揣摩心理状态的描述,不过说来也挺强的,作者平易近人的叙述风格还不至于令读
者看的雾煞煞,当然你也可以说,主要脚色不多,情节大众化,想混淆视听也很难。
整本书我大概花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从来不用往回翻页回顾的推理小说,我还是第一
次看过,简单易读算是本书的最大特点,简单到甚至连"推理要在晚餐后"都望尘莫及。
无庸置疑地,作者在剧本方面是有他的专业存在,问题是今天我们看的是一本小说,小说
与剧本不同的地方在于,剧本是在有影像方面加持下的复合式产物,换句话说人物魅力是
可以掩盖剧本的深度不足,如果说"推理小说"乃至于日剧"非关正义",我认为是不错看的
,完全的影像化叙事风格,它有高潮迭起的突发事件,有硬汉女刑警雪平夏见与孤傲编辑
濑崎一郎两位形象深刻鲜明的男女主角,也有丰富趣味的对话,问题是这本小说的初衷呢
?说好的要打脸推理小说,结果只是一部跟"Hero"近似的造神肥皂剧。
曾经,东野圭吾写出了"名侦探的守则"这部经典,尽管旨在嘲讽推理文学特有的一些现象
,除了也是充满幽默与趣味外,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感觉得到,东野圭吾绝对是有料的,
除了描写方式很有梗以外,很多就推理小说文化的嘲讽角度是必须具有一定的该领域文学
涵养才写的出来的,更何况某些章节的诡计,放到正式本使用都很够格。
举这个例子是要表达,想嘲讽特定文学,那你得必须在该领域达到足够的高度,这比写特
定文学是更高层次的事情。
回归正题,我之所以非常不喜欢这本"推理小说",不仅仅是因为他写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
是推理小说,别说连半点诡计都称不上,甚至最后连细节都草草带过,然后再扯他就是想
嘲讽推理小说,这部小说表示最大质疑推理文学的点在于,真实性与公平性,书里的几行
话看来就非常呛。
没有比“推理小说”更无聊的小说了。
  为什么?因为从开始读的时候起就已经可以猜出结局了。
  肯定能破案。
  肯定能找出凶手。
  而且,真正的凶手肯定一开始就登场了,肯定是个很重要的角色。
  伏笔总是让人感觉到是特意的安排,只要是稍能读些书的人一定能从这一伏笔中推测
出真相。
  第一个登场的可疑人物总是用于“误导”读者的符号,总是变成第二起、第三起凶杀
案的受害者。
  读者们一般都很保守,总是希望作家恪守“公平”。他们说“让我们在公平中欣赏作
品”、“让我们在公平中发现惊奇”。
读者希望看到的总是意料中的“出乎意料的大逆转”,与此同时,却说一切必须
是“真实”的
于是,本书作者基于以上几点论述,再利用书中凶手创作他心目中所谓的真实情况,然而
表达出来的东西不仅也没走出推理小说的框架,更令人觉得只是在替自己写出来的三流作
品找借口,写不出诡计就说为什么杀人一定要带有诡计,就是要让你往被害者有共通性这
点去钻死胡同、让你以为杀人有什么目的性,其实什么屁都没有,再者,这样质疑推理小
说的真实性,根本一点意义也没有,照作者的逻辑,所有的虚构小说大概都可以拿来揶揄
一番了。
一样格式,武侠小说不就同样也是个屁?
没有比“武侠小说”更无聊的小说了。
  为什么?因为从开始读的时候起就已经可以猜出过程了。
  肯定有反派。
  肯定有绝世武功、武林高手。
  而且,主角肯定一开始是个肉咖,也肯定后来会变绝世高手(当然,鹿鼎记除外)。
  历史人物总是让人感觉到是特意的安排,只要是稍能读些书的人一定能从历史人物推
测出年代。
  德高望重之人总是深藏不可告人的秘密,总是会引发牵扯多年的恩怨情仇。
掰不下去了,如果都用这样的想法去看待所有的虚构小说,那岂不自讨无趣,端看书中选
择的所有嘲讽点,不像是个看过许多推理小说的文学家,反而像是个只看过金田一、柯南
等少年漫画的宅宅小朋友,因为小部份推理小说不符现实的特点,就等不及跳出来嘲笑推
理迷们,你们怎么会看这种侦探根本就衰神一样的怪异文学。
其实,对于书的看法,我是不会用如此严厉的言论去批评,毕竟在自己能够写出更优秀的
作品之前,自己是没有什么资格去批评别人作品的好坏,顶多只能主观表示好不好看,但
这本狗眼看人低的伪"推理小说",打从标语就用耸动的字眼去欺上瞒下,无聊当有趣,令
身为推理迷的本人极度不齿,如果有看过本书的话,最后一章的标题表示,整本书其实根
本在搞笑,自己都觉得心虚的东西,我就不知道还有什么看下去的价值。
作者: QluckQ (QluckQ)   2015-08-05 10:28:00
我先看日剧才看小说 看完的印象是有点失望 印象中他真的是有名的剧本家 并不默默无文的样子 不过看完第二集是更失望 但还是想看第三集 可惜中文只有大陆有出版
作者: driftingjong (长空浪子雁)   2015-08-05 18:40:00
名不符实+1
作者: elapseregret (不知何往)   2015-09-12 00:36:00
日剧好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