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蒲生邸事件》读后感

楼主: tsuyolover (粉红˙海)   2014-11-06 18:19:07
网志版 http://pinksea51244.pixnet.net/blog/post/189710067
作者:宫部美幸
译者:刘姿君、王华懋、娄美莲
出版:独步
时间会过去,但终究会留下痕迹。 ─塔可夫斯基《牺牲》
读完贯井德郎《不要说永别》之后,对于“跳跃时空”的题材感到趣味,便顺势找了在该
书导读中出现过的相关著作,宫部美幸《蒲生邸事件》来读。
尾崎孝史是名没考上大学的高三重考生,除了课业之外,对日本的近代史完全不熟也不感
兴趣。命运却安排他住进蒲生邸旧址所改建的老旧旅馆内,在逃脱不及的火灾现场内,被
自称“平田”的时空旅者,一把拉进了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年〉的浦生邸,“二二六”
事件正在发生的时空里。
所谓的二二六事件,应该是日本陷入黑暗时代的转泪点吧。在那个转泪点之后,有的尽是死
亡的恐怖、饥荒、匮乏等不幸。
虽然书后的简介写着“而少年能凭一己之力,改变史实,阻止二二六事件爆发吗?”,会
让还没读过此书的读者,误认为该故事主要是在描写尾崎少年介入二二六事件,但其实本
书的主旨实际上是围绕在蒲生邸中所发生的“蒲生大将自决事件”,与二二六的发生与否
无关。当少年与平田一同来到这个时代的同时,二二六已经是“正在进行式”了。尾崎并
没有直接接触二二六事件,而是透过一个现代年轻人的观点,来亲身体验二二六事件发生
当时的日本社会、百姓的生活影响。
二二六事件对日本二战时期的近代史产生了重大的转折,对日本来说应该是相当重要的历
史事件,但作者却刻意安排了一个对近代史完全不了解的现代年轻人来穿越时空,正面迎
击。这样的设定除了刻意对比现代日本人对二战时期的过往观感和了解之外,也方便作者
在书中替对此事件不甚了解的读者,一边借由情节安排解说。
虽然时值二二六事件爆发,但少年所面对的不是军事和政治上的直接冲突,而是作者在蒲
生邸中所虚构的“蒲生邸事件”。当时,军中皇道派正计画展开内部革命,和皇道派青年
将官向来接触甚密的蒲生大将,在二二六事件爆发的当天,举枪自决。多年后被发现其所
留下的遗书中,对当时的政局有着犀利且深入的分析,并且留下洞烛先机的精准谏言,得
到后世的赞赏。蒲生大将病后突如其来的思想转变,以及自决现场消失的手枪,才是尾崎
少年真正面对的难题。
假使作者安排一个熟悉历史的主角掉进事件当中,也许能使角色更融合当时的氛围;但是
,这样也同时失去了现代人和过去所碰触而激起的冲突感。毕竟大部分的人是更贴近尾崎
少年那般,汲汲营营于眼前己身的事物,而对于过去不感兴趣。借由尾崎的眼睛和直率的
心灵来感受当时社会和阶级上的冲突,更能把故事表现的深具现实。尽管这是一部科幻小
说,宫部却也很实际的去操作这些来自时代的矛盾,而不是用一个概括的设定将其带过。
掉进阶级分明的蒲生家是个灵巧的设计,把时下诺大的日本社会浓缩进一个退休将军的宅
邸内,同时规划出男人和女人、军人和实业家、主人和仆人间在战前日本的社会中所存在
的阶级关系。
我们人类对于历史的洪流而言,只不过是小小的零件,是可以替换的。个别零件的生死,对
历史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个别零件的境遇如何,没有意义。历史终会流向自己的目标。
在跳越时空的题材上,宫部美幸挑选的路线可是一点都不保守。时空旅人在本书中具有自
由挑选时空移动的能力,甚至说是华丽的时空技能都不为过。可是相对的,在时空走廊上
的穿梭,却必须耗费身体相当大的能量,所以体能会逐渐衰落。为了避免在历史上和人群
的接触产生矛盾,时空旅人都周遭总是环绕着无法折射光线的黯淡气场,让人难以与之亲
近。甚至,面对着庞大的历史机械,即使努力改变了某个小零件的运作,整体发展的脉络
像是写死在历史里的程式,终究还是会趋向既定目标。
既握有像神一般洞悉未来的能力,却无法改变必然的结果,如同“伪神”的身分,是时空
旅人既存在又无用的矛盾价值。无论是平田的重新为人论,或是奉献自己的能力在特定的
人身上,也许隐约表达了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即使微不足道,还是期许能够活出其生命的
意义。走了这一遭后,让主角尾崎少年在故事的最后,从原本浑浑噩噩的重考生心态,脱
胎换骨的成熟了许多。
尾崎的参与虽然撼动不了历史的前进,却扎实的在这八天之中,帮助蒲生家的人寻找生命
价值更透彻的意义。经过了这个事件之后,微小的历史细节被改变了,虽然大方向和对后
世影响不变,但是对当时存在于蒲生邸里的人们来说,也算是得到了救赎,和从战争中坚
强面对生活的勇气。从结果论来说,后世的人当然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讨论或批评过往
年代的决策,因为有实地的结论握在手中。但是真正面对事件的当时的人物,也许只是在
生存的夹缝中作了一个出于本能的决策,他无法真正的看透未来,所以即使最后论定这是
错误的,再回头重新批判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站在不公平的起点上了。尾崎少年的经历就
像是作者的眼睛,带领着读者透过更贴近历史事件的距离,用每个毛细孔去仔细接收生活
在对等环境中的人们,想要活下去的意念,更能够用宽宏的角度去对待历史的发展。
我想,这是宫部企图在二战之后,日本亟欲撇清的法西斯主义时代所留下的伤痕,以及被
人所诟病的侵略行动当中,找到一个更体贴的定位。既不否认,也不唾弃,而是更温柔的
包容曾经走来的颠簸。
作者: retest (马修)   2014-11-06 22:50:00
感谢分享~
楼主: tsuyolover (粉红˙海)   2014-11-07 09:11:00
修正为"蒲生邸"。
作者: amethysta ( )   2014-11-16 22:01:00
这本书我看完热泪盈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