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设计思维与未来出版 演讲笔记

楼主: ht20170217 (HT)   2017-03-02 17:46:44
在这个版上得到这个演讲的资讯,今天听完后觉得有些地方可以分享给大家
不过因为德文听不懂,中文又不是非常确定他真的表达了Ulrich Weinberg教授的想法
所以很多部分应该都是自己脑补的,希望如果也有今天参与的人觉得有想讨论的地方也
欢迎一起讨论,谢谢大家
主题:设计思维与未来出版
讲师:德国波兹坦HPI设计思想学院院长 Prof. Ulrich Weinberg
网志好读版:https://goo.gl/F9EnrL
全文:
我们都知道IQ是什么,是测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智力商数。然而,在数位时代,个体的
成绩和表现已不再居于绝对的顶端,虽然我们在学校中是以个人的身分取得学位,没有
什么学位是靠团队努力而得的,但是在你的生活中、你的职业中,团队合作却是不可或
缺的。
这也是为什么Ulrich Weinberg,HPI设计思考学院的创办人要推广WeQ。
再谈WeQ前,我们得先来谈谈设计思考。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种思维模
式,与之相比的是工业思考模式。在工业或系统性思考模式中,我们强调个人的专业以
及表现,认为工程师负责解决程式的问题,设计师负责解决美感的问题,然而所有存在
于人类社会中的问题都很难用单一模式完美解决,也因此有了设计思考:由不同领域的
人、在开放无拘束的空间内、进行一连串思考创造的活动。
Tim Brown, IDEO的创办人,在2008年提出了设计思考的定义:设计思考是运用设计师
的观察和方法去设计出技术上可行且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而也可以将商业价值转换成
消费者的价值和市场机会。
Design thinking can be described as a discipline that uses the designer’s
sensibility and methods to match people’s needs with what is technologically
feasible and what a viable business strategy can convert into customer value
and market opportunity.
也就是说,设计思考在普通的工业中增添了设计师的觉察力,而设计师一般有什么样的
觉察力呢?那就是对事物的感受。艺术家可以从落叶中看到生命力,设计师一样也具备
领略世界的不同角度,这就是设计思考的价值。然而,设计思考,并不只是在强调设计
师的功用,而是在强调一种融合的协作模式,没有谁居于特别的位置,每个人提出的看
法都是宝贵的,而整个组织都需要更多不同面向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可能会过度重视设计思考的流程,因为人们总是追求着最简单的
Step by Step,仿佛照着流程图走就不会出错,但却忘记了其实最重要的事人与人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前期的Empathize不只是理解你的用户,同时也必须理解与你合作的人
们,我们都需要从别人身上学习,而这才是最有挑战性的事。
Ulrich Weinberg在他的演讲中提到,在过去,我们习惯系统性的思考方始,有点像是百
科全书,属于A的字放在A的书里里,B的字放在B的书里,分门别类的。虽然这种作法方
便人们查找到正确的知识,但是在数位时代却已经不是这样了,我们有维基百科、百度
、Google,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搜寻引擎了,所以我们为什么需要百科全书呢?他甚至不
能快速地加入新的资料进去!
企业也是一样,企业的组织图就像百科全书,研发部、市场部、设计部,然后在上方是
管理阶级,一层一层的方便人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却也在无形中阻碍了彼此的交流。这
在过去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但如果人际之间就像网络一样是点对点的,而非组块对组块
,是不是能够更增加组织中的合作呢?
过去企业经常表扬有好的个人表现的员工,鼓励人们在自己的领域创造最大价值;然而,
现在我们该开始重视的,不是这种员工间的竞争心态,而是员工间的合作,别再强调I
(我),而是强调We(我们)。WeQ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希望人们可以更重视团队成员所
共同创造的价值。
此外,Ulrich Weinberg还提到了不要害怕使用别人的想法。这当然不是鼓励人们去抄袭
,而是在发想狂野点子的时候,也可以多多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如果他们
做得很好把它融合进你的产品中也没什么好可耻的;许多人都会想要创造出独一无二的
产品,而毫不关心现有的价值或技术,这是很可惜的。
我们要怎么在企业中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这点Ulrich Weinberg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虽
然他持续在推广WeQ的观念,持续与企业合作来传递设计思考,但很多时候也都必须倚赖
企业能有团结一致的决心。什么情况下才不会产生Social loafing(社会惰化,当人的
个数增加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责任就会感到减少),培养更好的合作模式?什么时候人
们才可以放弃将功劳揽到自己身上而非团队的贡献?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的。
只能靠越来越多的人将WeQ的概念纳入己身,从而影响其他人。
最后,有兴趣的人也可以看看Ulrich Weinberg怎么谈设计思考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650&v=BePDcXCHvyA
作者: ak13865 (夜轰轰隆隆)   2017-03-02 18:11:00
用心分享推
作者: na1028 (鱼儿游)   2017-03-02 18:34:00
谢谢分享!
作者: ouo20009 (亚子)   2017-03-02 18:42:00
谢谢原PO分享
作者: Dahu55 (呼)   2017-03-03 00:38:00
十分感谢
作者: fish66 (鱼)   2017-03-03 09:50:00
谢谢分享!
作者: sbaopnn (超脱)   2017-03-03 17:20:00
感谢分享!
作者: shineystar (Sky)   2017-03-03 21:00:00
感谢分享
作者: overjoker (timejoker)   2017-03-04 01:35:00
感谢分享!!!
作者: yoshaaa (起司条)   2017-03-06 14:14: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