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在使用半年后左右就写这篇文章的,没想到拖延症发作,一拖又是半年过去...
时间回到 2023/10/12 ,Nikon Zf 在台湾发售的首日
也许是因为翘班抢首发的缘故,心中的不安与期待让我心跳不已
已经好久没有这种兴奋感了,多巴安炸裂!
随着相机市场渐渐不再热络后,已经许久没有如此期待一台相机能赶快拿到手
由于首发当天的数量有限,那种不安的紧张焦急感放大了所有感官
从入场的手刀冲刺、排队等号码牌、拿到实机开箱的过程与心情,到现在都还历历在目。
经过了一年的时间磨合后,同步率已愈来愈高
当然,他仍然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接下来就来分享个人的主观感受。
回想起当年Nikon发表的第一台复古造型数位机身的 Df,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这样的规格表
:
D4感光元件 + D600对焦系统 + D700录影功能 + D800售价 = Df
在当时的DSLR年代可是掀起了一个不小的话题
而Zf 这次先有了Zfc 在市场试水温后,开出的硬件规格相较于Df 有诚意许多
硬件规格与相关评测相信在这一年里大家已经看多了,这边就不再赘述
直接进入本次主题 - 主观的使用经验分享
依照以往惯例,直接点评几项个人觉得需要更加改善的地方。
1. 不佳的握持体验
Zf 为了承袭经典的FM2 底片机身的外型,而牺牲掉握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光是机身的重量就高达710g,过浅的握把导致在握持上非常的费力
若配上较重的镜头后,不外加上把手真的是对握力的一大考验
导致在初期使用时,捏到拇指与中指发痛
而关于握把的选购,文章后面接着讨论
2. 过少的Fn按钮
自定义Fn按钮在现代机身上已是标配,在快速的拍摄节奏下能发挥很好的效率
也许是为了顾及外观,也许是产品定位分级
在机身上能够自定义的按钮只有5个...
相较于陪伴我多年的Fujifilm X-T2 都还有9个Fn按钮,甚至有小摇杆
更别说新一代的机身还多加入触控操作手势
最让我觉得可惜的是那万年不变的方向键以及+ -扭都没办法自定义成其他功能
占据了操控区最精华的键位,却没有实用的功能
这在Nikon Z 系列上都有着同样的通病
让我不禁好奇,真的有这么多使用者会时常去放大画面对焦吗?
3. Auto/Manual ISO切换繁琐
进入无反时代后,画面的预览都是所见即所得
我的拍摄习惯已变成半按快门AE-L后在透过EV补偿去做曝光的调整
鲜少透过手动转动ISO转盘去调整曝光,ISO档位常驻在C档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
C档与Auto ISO两者完全没有关联...
Auto / Manual ISO的切换还是必须进到选单内做切换
快一点的做法是将ISO独立设定到一个Fn按钮上,按住并用前滚轮做切换
但如此一来又必须牺牲一颗少到不能再少的Fn按钮,实在不划算...
设置一档Auto ISO在转盘上真的这么困难吗?
4. 逻辑打架的模式转盘
在光圈、快门、ISO都有各自独立控制的旋钮下,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理由必须保留模式
转盘?
除了Auto模式可以理解是为了产品定位而设立的,其余的MASP模式有点多余
像是在A模式下,右手边的快门旋钮就变得完全没有功能
底片机操作的精髓不就是在转动那旋钮的浪漫吗?
为何不一开始设计就做得像Fujifilm一样,分别在光圈、快门、ISO多设置一个A档就能完美解
决
这点让我觉得Nikon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在软硬件整合上
更倾向是一台换壳堆料卖外观的产品。
5. 原厂镜头无光圈控制环
Z 系列的原厂镜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设计独立的光圈控制环
虽然有自订环可以设定控制
光圈,但那手感与操控性完全不能和实体光圈环相提并论
缺少有段光圈环的调整就少了一大乐趣
理由同上,底片机操作的乐趣就在转动这些旋钮的回馈感
目前只能透过转接镜头来满足需求。
6. 关于握把
为了解决握持的问题,陆续购入了三个手把
分别为原厂Zf-GR1、SmallRig、老虎钳三个品牌
先说结论:原厂的不要买!原厂的不要买!原厂的不要买!
原厂握把除了外观一致性较高外,其余都是扣分项
过厚的底座除了徒增重量,连前握把增加的厚度也完全不足
虽然是三者中唯一有增加拇指沟槽的手把
但那拇指沟槽有跟没有差不多... 又是一个徒增重量的设计
而且增加出来的厚度还会妨碍按钮的按压
价格也是三者中最贵的,SmallRig + 老虎钳的价格都还不及一个原厂Zf-GR1
完!全!不!推!
至于SmallRig与老虎钳,两者都有不错的握持感
大致差异只有在握把的部分材质不同
而SmallRig在导角等细节处理是最好的,没有生硬的直角,下方的螺丝锁也不需额外使用
工具上锁
在这些细节上老虎钳手把就略显粗糙,但木质握把是我无法割舍的一大主因
当然,Zf 也还是有许多优点的
说了这么多缺点后,也该为Zf 平反一下。
1. 机身做工质感
在机身质感上Zf 能挑惕的不多,旋钮的回馈感让我爱不释手
按钮的细节处也都有还原FM2 许多经典设计
蒙皮的软硬度也掌握得恰到好处
整天拿着把玩也开心
2. AF效能
得益于Expeed 7处理器,Zf 的自动对焦与第一梯队的Z9/Z8有着相近的效能Y使追焦拍
摄一些鸟类题材也不是大问题
人像的追焦拍摄,自然就不在话下
不必顾虑太多,放心的交给AF系统去处理
机身的反应速度对于常要街拍的我格外重要
许多稍纵即逝的画面也因为Zf 的灵敏反应而增加不少成功率
3. IBIS
而机身防手震也超越Z9/Z8 来到8级防手震,这点真的感受显著
特别是在录影时更能体会到画面有感的稳定
静态拍摄手持曝光2秒是目前最佳纪录。
4. 独立黑白色调开关
偶尔想转换心情时,只要透过一个拨杆就能快速切换至黑白模式
不起眼的功能令Zf 又增添了一点可玩性
总结
“最好的相机就是你需要时在你身边的那台。”
无疑Zf 是一台好相机,因为他的颜值与怀旧的操作模式,让我愿意时常带着出门扫街
虽然在操控与握持上需要有所妥协,但
仍不减我想每天带着他出门的欲望
在成为社畜后,拍摄的热情消退迅速
这一年内他陪我度过许多无聊日常,记录下许多瞬间
不得不说,新器材真的能够为生活激起一点热情
期望在未来也能保持这份热情,持续的拍摄下去
最后,分享这一年来使用Zf 捕捉的一些日常
希望文章有帮助到你们,感谢各位的观赏 :)
也欢迎至Instagram追踪
https://www.instagram.com/cat_zheng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