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 防手震长砲SONY FE 70-300 F4.5-5.6G OSS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22-02-02 23:38:54
好读网页版: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6533816
追焦是我摄影的起点,使用率不高,但总会备着
不过,其实70-300mm一开始不在我的E卡口规划内
一方面是在D3100这类APS-C机身上
最近等效105mm,个人觉得不顺手
望远端又常常手震(A17 NII)拍不好 囧
另一方面,D3100用到后来的最后方案
是用50-150mm + 2x增倍镜来弹性达到追焦需求
所以最原先的希望是用大三元,搭配2x增倍镜
这方案不是没有,SONY 70-200 f/2.8 GM2
有完善的功能,且有原生的1.4x、2x增倍镜可用
但......就是相当高价,而第三方厂商
意外的是,至今没有类似的替代方案
于是又重新考虑70-300mm或100-400mm
TAMRON 70-300又窄又轻又锐利又便宜
但没防手震,只靠机身的IBIS,我没信心 囧
SIGMA 100-400相对划算又有两种模式防手震
不过携带性较差,加上100mm起跳,个人用不惯
寻寻觅觅,找到价格漂亮的意外选择
SONY FE 70-300mm F4.5-5.6 G OSS
体积略微大些,还算便携,重点是有OSS防手震
搭配机身的IBIS,真的是手持稳到有感觉
而且还有对焦限位选择,对于追焦而言,相当加分
这颗镜头适合什么人
因为新品价格不算亲民,比较适合预算充足
且相当需要防手震,至于300端的最大光圈差异
个人觉得差异有限,重点会落在防手震的有无
若对自己的手持稳定性有自信,TAMRON A047真香
SONY FE 70-300mm F4.5-5.6 G OSS是我A7C镜群中
最后入手的,一直在观察与等待,刚好有价格漂亮就出手了
外观一贯SONY G系列风格,简约附带机能感
相较TAMRON A047,显得较为厚实
镜长143.5mm 镜宽84mm 重量854g
是比TAMRON A047大且重
不过,还在个人相机包容许范围内
只是要带其他焦段镜头,就只能是饼干镜了
机身上有三组开关
AF/MF切换开关、对焦限位与防手震
AF/MF几乎是AF长驻,对焦限位则是
追焦时,可以减少合焦行程以加速对焦
至于OSS,由于没有水平模式,追焦时建议关闭
镜身上有1个Fn按键,与锁定镜筒的LOCK拨杆
口径72mm,个人目前唯一的大口径
还好这支的摄影目的,比较不会用到滤镜
最近对焦距离0.9m,小输TAMRON A047的0.8m
还好对70-300用途而言,近摄能力不是第一考量
为内对焦、外变焦双层镜筒,变焦相当紧实
甚至可以感受到卡口会挤压出来的气体
f/4.5-5.6看起来不大,不过拉到300mm端
还是可以营造景深,不过对这支用途而言
更重要的是取得充分的进光量
对焦环的手感满有阻尼感
虽然个人习惯,用它机率不高
圆形遮光罩
固定手感比较轻略松
内侧有消光咬花
标榜奈米AR镀膜,为绿中带黄
实际运用起来,只要不是极端状况都表现得满不错的
后玉的镀膜感觉跟前玉类似
不过更蓝绿色一些?
具有9片叶片,可以围成漂亮的圆形
厂方的MTF资料,70端有不错的表现
300端更是可用,在长焦变焦镜中
算是满有利的成像水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3jjeT18OVM
该镜有些枕型失真
70端较明显,300端最轻微
不过这种程度,很好处理
另外,会有些微暗角
不过缩f/5.6之后,就有较显著的改善
70端,可以看到中央光圈全开可用
边缘略有些色散,缩个1、2级就相当锐利
150端,则是中央/边缘都有相当好的表现
300端则是相较70、150端较软些
以变焦镜而言,个人觉得相当够用
实拍起来,个人是很放心的全开光圈
没有什么明显紫边,而追焦通常缩光圈
只要合得上焦,都算是清晰可用的
暗角影响些微,不提还真的感觉不大
光学结构为16片13群
2片ED低色散镜片 4片非球面镜片
用料加上OSS,价格就比较难亲民
总结:
成像品质本家保证、70-300防手震唯一选择
对于追焦而言,无非希望对焦快速、缩光圈画质可用
最好变焦范围能大些,能够涵盖较有变化的运用情形
而70-300对于一般道路追焦,个人觉得算是适切
且也可以作为风景照所用,运用其压缩感
因为个人的使用经验,对于200mm以上
手持稳定性没信心,尽管机身有IBIS
但看过IBIS vs IBIS + OSS比较影片后
果断选择SONY FE 70-300mm F4.5-5.6 G OSS
毕竟,拍的模糊,跟画面没那么锐利,后者好处理多了
尽管体积较大较重,但成像品质不俗
且还在携行尚可接受的范围内
加上对焦限位功能,有助于加速追焦时的合焦
算是在各方面表现取得不错平衡的产品
光圈最大虽然不是重点,但长焦近摄下
还是有不错的表现,且拍追焦、风景,缩光圈为主
其镀膜表现个人觉得满可以
不会有夸张的鬼影耀光
加上长焦的窄FOV,没什么干扰
在D3100时期,并没有专职的风景用镜
(SIGMA 50-150+2X,成像会有点软)
有了这支OSS功能长焦镜,除了追焦外
还可以用来追景,拓展用途
虽然跟TAMRON A047相比,这支人气明显低得多
或许是没有杀手级的价格,但在功能面绝对给的充实
且便携上还行,旅行或出门街拍,捕捉一些动/静影像
虽然它会有点显眼,但绝对可以好好胜任
作者: sniper0710 (史耐普)   2022-02-03 02:20:00
a047真的香,可惜先买了70300G 配A036出去玩蛮方便的XD
作者: azure27014 (户愚吕秀莲)   2022-02-03 08:20:00
作者: tawintrain (绿叶铁道)   2022-02-03 11:06:00
推,家里有A7C和A6600,拿这支拍火车和风景都很好用,当初二手价2万买到,蛮值的
作者: rx119tw (rx119)   2022-02-03 13:55:00
我是出70200g换70300g的 出游长焦靠这只
作者: oldk13 (OldK)   2022-02-03 19:46:00
这颗二手价很甜,接APS-C更长很好用XD
作者: randyj (伦)   2022-02-03 21:02:00
我记得镜头跟Sony机身都有防手震的情况下 只是把相机的部分轴交给镜头处理 本来机身五轴防手震 变成机身三轴 镜头两轴 所以防手震效果 不会因为协作而提高防震级数 有错再麻烦先进改正 谢谢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22-02-03 21:47:00
轴向 跟 几级 应互为独立事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piwmCaXEMhttps://youtu.be/gfCdDUyDyTY?t=476OSS+IBIS在长焦上的差异较明显
作者: jeffc815731 (meow)   2022-02-03 22:30:00
镜片 cmos位置 组件不同 防震几级当然可能不一样囉
作者: randyj (伦)   2022-02-04 00:51:00
轴向跟防震确实是分开看的 但是以影片看是因为动态模糊滑顺了 跟拍照是否有更好的防手震 我觉得不一定画上等号28200跟70300反差锐利度28200好些 颜色是原厂真的好看有感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22-02-04 01:19: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SgKLbw9RW4稳定维持程度 将影响防手震能慢几个stop
作者: randyj (伦)   2022-02-04 01:21:00
因为没同时拥用A047跟70300G 只能跟28200比一下看影片不准的地方有 一、不知用多少快门 二、有动态模糊举个例子 你看他用2875 就算最常见的30P 1/60快门1/60基本上全焦段 拍照都不会糊的 但您看它的影片糊成一片拍影片 任何的震动都是避不掉的 多了镜头防手震有感但是拍照片的场合 可能要看需不需要PAN镜 目前感受差异小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22-02-04 02:43:00
1/60在望远端应该就低于安全快门了假设该影片是以30fps录制 那应该就有差异了
作者: randyj (伦)   2022-02-04 02:45:00
测试中是有开IBIS的 所以1/60基本上28-75应该都没问题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22-02-04 09:58:00
TAMRON [email protected] IBIS / SONY [email protected] IBIS+OSS各拍15张取最好的 https://imgur.com/uNCvnxvISO50 f/13 1/3 若有300mm比对 快门速度差异应更明显
作者: randyj (伦)   2022-02-04 13:40:00
我自己的感觉是 拍照用有防手震的sony 机身不论镜头有没有防手震 实际能降的快门级数都在3-4级 但是拍影片画面会变滑顺拍15张取最好 用f13 两只镜头小光圈 画质不同小光圈画质下降幅度也不同 这样测试是为了什么呢早期A1加上没有mode2的镜头 甚至级数不到3级防手震 成功率开始下降的级数 大约都在三级左右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22-02-04 13:56:00
为了快门速度下降时 维持画面稳定性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22-02-04 21:33:00
早期a1应该韧体有问题,相机IBIS需要好几秒才能稳定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22-02-04 22:27:00
有可能 这篇文章有提到 要更新韧体后 IBIS+OSS才理想https://reurl.cc/VjMxLn
作者: randyj (伦)   2022-02-05 00:30:00
上述测试的A72 IBIS在200端约为降2级快门就开始下降锐利OSS+IBIS在降2级快门之后仅下降1点点 可惜并无测试3~4级因为A73在IBIS在许多外媒的测试中比A72多了1档+的成功率猜想 如果A7C与A73防手震同级 而A73又强化拍照的IBIS虽然官方资料是A72 4.5级防手震 A73 5级防手震在YT上用影片来看晃动 A72 A73的IBIS无差别 也许差在拍照如果IBIS强化之后 却不能像CANON用协作方式来提高防手震对岸的论坛 不少都说可能有多一档防手震 或几乎无感~先声明我不是索黑 我也很希望SONY有CANON的防手震有人说是卡口大小限制了防手震的效果也有人说是对焦跟防手震仅能二选一 在彩蜂摄影指出三代的韧体升级几乎都让对焦速度变慢了 但防手震效果变好对比是用1.1的韧体跟3.0之后的相比 甚至半按快门时间不够防手震会直接失效 <-这个BUG似乎被修复了 但对焦变慢然后对焦速度变慢 有人说更新镜头韧体可以解决但我无对照组可以测试 是否上述资讯为真我自己的结论:IBIS+OSS相较IBIS可能仅多0.0~1.0级防手震尤其在近两年的SONY新机身 应该是相对无感也许如A7C大将军所言 需要更长焦才会有感^__^最初说不会提高防手震 这段有错 因为没考虑到不同镜头效果而不同机身本身的防手震 效果也不同最初在讲安全快门是用12MP像素标准下去订1/FL而CIPA测试防手震级数几乎都是用标准焦段 不是用望远焦段在24MP的机身 有人提倡用1.5/FL 更高像素的机身建议用2/FL也就是说200mm 24MP的安全快门是1/300 42MP需要1/400光是像素、焦段、机身防手震能力、镜头防手震能力这些变量实在太多 加上SONY镜头未曾公开不同镜头OSS级数
楼主: wildspirit (【光羽佳】)   2022-02-05 10:07:00
同感 我自己安全快门都会抓高一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