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 Q2初用两周感想

楼主: andybird (我想念皮儿 很想很想)   2021-09-22 00:51:44
Q2初用两周感想
1)入手过程:
自己原本相机是OM-D EM-1 Mark 1, 当初买了之后觉得会不停的想要换镜头玩看看,
就下定决心下一台买不可换镜头定焦机, 本来是有看上Sony RX1R II,
但是一直有点舍不得砸下10多万, 慢慢的也就淡忘了这回事…
今年因为一些疫情原因滞留在上海一直回不了台湾心情很郁闷,
想拍照连相机都放在台湾没带在身边, 于是做了一下功课后,
发现Q2就是我的完美选择了…
做功课的时候考虑以下几点:
1.主要旅游, 街拍为主, 个人还蛮喜欢街拍, 无压力随手记录城市面貌,
尤其喜欢街头老人家那种感觉.
2.既然是以旅游街拍为主, 那么轻便性就是最主要的考量
3.做了功课之后, 名单上剩下: Q, Q2, GR3, X100V
X100V是这几台唯一的35mm, 对我来说焦段没那么讲究, 28 or 35是可忽略的一点差异.
X100V是最早移出清单的, 因为如果要买APSC, 那么GR3的轻便性太无敌了,
网络评价好像富士的滤镜很厉害, 不过我自己是不排斥使用LR, 所以滤镜这一点可以忽略.
GR3让我犹豫了一阵子, 毕竟他的轻便性几乎无可取代,
不过当初买了M43后其实心中就一直有个小声音下次想要上Full Frame,
加上看到GR3一些关于自动对焦或者入尘的评价后,
另外也想GR3已经出了一阵子, 而且也没有防水防尘. 还是先不考虑GR3吧.
(结果GR3X没多久发布了, 虽然不影响我的决定就是了)
最后考虑得最久的其实是Q or Q2, 先不说价格差异的话,
规格上来说我不喜欢Q2的点可能是4700万像素有点过多了,
基本上没有大图印刷的需求, 顶多印个A4当装饰纪念了不起了,
这样单纯就是占容量而已, 而且网络上查了下其实高像素会造成单位像素的入光量降低,
虽然我个人觉得我没那么专业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差异,
不过还是希望如果Q2会是原来的2400万像素可能更好,
起码就省硬盘空间更敢放手拍了, 现在什么SD跟SSD都还是蛮贵的...
Q2相比Q来说吸引我最大的点是, 防水防尘.
因为旅游什么来说的, 其实很容易碰到雨天,
比如说去了什么马丘比丘结果下雨了, 你能够不拿出相机吗?
而且街拍来说, 其实碰到下雨下雪的天气拍起来都很有趣,
所以一台不能防水防尘的相机拿在手里, 那样还是负担感有点太重了…
最后决定差异的来说可能还是价格, 我在上海的星光摄影城逛了一整天,
全新的Q已经没卖了, 在二手的Q与Q2, 与全新的Q2(水货)之间犹豫了一阵子,
三者的价格大约是65000/100000/135000的差别, 很均匀的价格区段…
最后决定还是放弃二手, 因为觉得自己眼光经验不够,
还是不敢买这么高价位的二手产品啊…
配件搭配来说, 买了个USB电池充电器, 皮套镜头盖, 手把皮套, 大拇指柄.
原厂的金属镜头盖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实用很容易掉,
手把皮套跟大拇指柄都是加强手感.
这些配件都是非原厂, 大概加起来将近5000台币吧? (原厂配件的价格太恐怖了…)
2)使用体验:
入手之前有跟徕卡专柜预约体验使用, 不得不说徕卡的客户服务做的的确很好,
店员非常专业, 也不会给人太大的推销压力,
简单的基本介绍了一下相机的功能使用教学等等,
我感觉比EM-5单纯太多了, 就算不懂光圈快门ISO, 全部都调成自动就变成傻瓜相机,
其实使用起来非常没有门槛与压力.
(话说有点对不起那位店员, 没办法行货硬生生的比水货贵上5万多台币… 舍不得…)
入手后的两周细玩的感想则是, 他的操作便利性很让人舒服.
光圈, 快门, ISO, 曝光补偿, 都有很明确的转轮或者按钮,
初始设定搞好之后, 几乎没什么需要另外进Menu选单去更改.
现在出门街拍我就快门设定为1/250或者1/500, 光圈抓在5.6或8, 最高ISO设定为6400,
根据天气状况再去调整这样
操作部分最让我喜欢的部分有点讶异, 竟然是手动对焦的部分!?
慢慢做了些功课, 查了一下Zone Focus的方式, 发现其实Zone Focus非常好用,
我自己做了些测试, 自动对焦即使设定为<单点对焦>,
假设前景与背景的对比并非十分明确的状况, 其实可能三次才能抓对一次而已.
(我测试的状况为前景是不锈钢水管, 背景是灰色柏油路,
其实不算是那种非常极端的状况, 一般街拍还蛮常见的,
很容易就抓错焦到背景的柏油路部分了.)
吐槽的部分则是, Leica Fotos这个App做得太烂了, 连线超级不稳定,
所以拍完照上传手机平板或者GPS纪录的功能都形同虚设, 变成完全看运气了...
另外有个点则是, 快门速度目前韧体(好像是)有锁起来, 最长快门是限定120秒,
不过我个人应该是没什么机会去拍星轨什么的, 所以这一点不是很在意就是了.
3)效能感想:
这部分来说, 我虽然是美术相关从业人员, 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其实是个木头眼,
体会不出大家常说的富士色, 徕卡色等等的差异.
我主要看性能差距的部分大概就是弱光表现, 相片的细节(锐利度?), Dynamic Range…
这些部分吧. 同样用EM-5/Q2的RAW放入LR后, 其实放大到100%相比较还是蛮明显的,
虽然说非极端状况下, 用M43理论上可以拍出不输Full Frame的成品,
但我个人觉得相比之下, 就是M43的容错率会相对更低, 更要求操作的技术与精确,
Full Frame就算在还没那么熟悉相机的状况下, 放入LR还是比较容易救的回来.
(也许是我的EM-5太老了也说不定? EM-1 Mark3应该会好很多)
4)Sample参考:
选了几张随手拍, 微距, 夜景让大家参考下,
新手小白如果有什么对焦不准还请包涵,
主要就是分享大家参考下, 新手用Q2拍出来大概的出图是怎么样.
(都是DNG直接输出JPG, 有一两张图有裁切)
https://imgur.com/a/05u3Y2f
5)最后的废话:
也许是太要求了, 以Q2这样的规格来说, 这样的体积已经很精致了,
不过便利性来说, GR3还是太无敌,
带着一台Q2平日上街趴趴走还是有些重量跟显眼(观光客?)
难怪一些Youtuber都是Q2+GR3这样的搭配.
也许等到GR4如果有防水防尘的话, 还是值得买一台当随身机的…
作者: FMANT (OE)   2021-09-22 02:36:00
有推荐皮套跟背带吗?
作者: Qlily (lilyQ)   2021-09-22 04:19:00
你直接买黑卡就好,然后富士滤镜不是Lr Ps弄弄就可以搞出来的
作者: truthseer (Heaven Feels)   2021-09-22 07:45:00
X100V也有耐候,也不算太大台..
楼主: andybird (我想念皮儿 很想很想)   2021-09-22 09:15:00
皮套应该是注意底部可以开洞方便换卡换电池就好,背带本身就有附一条。嗯对于习惯用滤镜富士的确是卖点,我个人是习惯少数照片单一调整效果这样,X100V如果是GR3大小或者Q2片幅会很无敌,哈。
作者: aquablue (LostStars)   2021-09-22 09:49:00
配件可以买手柄,旅游长时间拍摄有差4730万是让你能裁切35/50/75
楼主: andybird (我想念皮儿 很想很想)   2021-09-22 10:30:00
像素问题后来的确往好的地方想,是也许十年后4700万就很基本规格,然后硬盘都10T起跳,哈
作者: XristianBale (The Dark Knight )   2021-09-22 11:03:00
高相素那边理解错了 相素大小对高感影响不大相素高主要是对影响处理负担大*影像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21-09-22 12:48:00
单相素的品质会变差,但实际出图时看的是同面积品质
楼主: andybird (我想念皮儿 很想很想)   2021-09-22 12:54:00
https://www.ephotozine.com/article/complete-guide-to-image-sensor-pixel-size-29652关于单位像素大小的影响,我也不是很确定,只是几个评测有看到这样说法,上面的连结有找到一篇文章讨论此议题刚好有D750与5DSR在iso 6400的比对参考,看来是24M像素的表现好过于50M像素。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21-09-22 13:06:00
那对比图就是关键:两张都是放大成 100% 检视,这时候 5DS R 的成相面积只有 D750 的一半;你等于拿前者的 APS-C 模式在 PK 后者的 FF。正确的比较是将高相素影像处理缩到和低相素的尺寸相同再行比较。这时候高画素的高感可能还有些微劣势但一般来说肉眼难辨了。这是因为同面积时,高画素设计的单一画素取得的光信号较少,但经过后期处理可以将数个品质较差的小画素合并成高品质的大画素。
楼主: andybird (我想念皮儿 很想很想)   2021-09-22 13:17:00
感谢前辈说明,我自己有个疑问是,如果看同显示区域对比,也就是把高像素影像缩图比较的话,那不就无法展现100%显示时的高像素优势?意思就是那麽何必要50m像素规格,维持原有24m像素不就好了?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21-09-22 13:22:00
你可以这样想:后期处理时是 50MP 缩成 24MP 容易还是 24MP 扩充成 50MP 容易?另,由于高画素纪录了更多的细节,所以在后期缩图时也会得到更精确的相素对比和色彩过渡。但那些终究是附带的细微差异。如果不用大图输出,就没必要选高画素,这本质上没有问题。现在很多人选高画素,更多是觉得裁切画面还能保留
楼主: andybird (我想念皮儿 很想很想)   2021-09-22 13:29:00
谢谢说明,那的确跟我理解是一样的,也是跟自己说反正高像素以后8k萤幕普及总用得到的,多买点硬盘就好了,哈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21-09-22 13:29:00
足够的输出尺寸,也就是可以少带一些辅助性的长焦。
作者: kax0205 (说好的数学史呢?)   2021-09-22 20:52:00
Q2的优点就是可以裁切50mm
作者: shellpig (贝壳)   2021-09-23 09:41:00
只要会做裁切处理或是放上电脑萤幕然后稍微放大看(还不是100%哦),24mp就是不够,因为我现在就是呜呜呜呜
作者: benage (阿边)   2021-09-23 11:40:00
13万的Q2好便宜!
作者: ahaw99 (限速100)   2021-09-23 21:21:00
Q2应该是最不轻便的吧,淘汰rx1rii的理由是太旧吗
楼主: andybird (我想念皮儿 很想很想)   2021-09-23 21:52:00
对的太旧了,听说自动对焦表现不大好,而且现在用了Q2之后,其实觉得日系相机的接口功能有点太复杂繁琐了。而且假设有三代的话,也许会心动,但应该跟Q2其实价差不会大
作者: ahaw99 (限速100)   2021-09-23 23:56:00
感谢回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