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移轴镜 NIKON PC-NIKKOR 28mm f/3.5
好读网页版: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6302619
常规原生移轴镜,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高冷
对于一些商业摄影师,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但对于一般人而言,使用率低,且价格偏高
加上天生结构,自动化程度较低,较难上手
也因为非市场热销产品
移轴镜设计更新慢、产品周期长
但数量往往不多,就算二手价也硬
无意间看到LOREO PC Lens in a Cap
这颗小巧便宜的移轴镜,本想玩玩看
不过光圈小,成像品质符合价位
打算用在拍镜射人像会虐自己
"那......来支常规原生移轴镜如何?"
这个大胆念头兴起,不过平常大概会被打退
但,命运总是这么神奇,让我捡到低于1万的
这颗镜头适合什么人
个人认为,除了预算有限的工作者
大概就是对光学原理有强烈兴趣、想实践者
不然就是没办法,就是想拍正面角度的镜射人像
另外,会冲这颗另一个原因
是产品更新慢,以后就算转换系统
还是有转接继续运用的高度价值
生产年间为1980~2008,足足有28年
却只有生产约35,000支,可见其冷门程度
外观很标准的NIKON风格
而且有大大的移轴螺杆
一看就知道是移轴镜
PC-NIKKOR
PC代表Perspective Correction (透视变形控制)
会选择28mm,主要是有室内拍摄需求,故没选35mm
f/3.5是有点小,不过还是比前身f/4大一些些
这个世代的NIKON镜头,大多是用颜色来表示景深范围
黄、蓝、橘有对应光圈值的颜色,来评估之
光圈设计为移轴镜常见的前置设计
并有Pre-set,方便以最大光圈合焦
毕竟,它没有光圈拨杆可以连动
使用时,先往下解离锁定
在调整光圈值,下环为无段式的光圈控制
可以快速从最大光圈转换到设定光圈,以利合焦
最大光圈为f/3.5
毕竟不是以大光圈为目标设计
最小光圈是f/22
最近对焦距离为0.3m,算是不错
移轴螺杆,可以有11mm的移轴量
因为前置光圈,故没有常见的光圈控制环与兔耳
取而代之的是,控制镜头方向的结构
前玉的镀膜为NIKON那世代的绿色为主
后玉的镀膜跟前玉相同
F卡口,为non-AI,因为无AF
无光圈拨杆与AI结构,相当单纯
同时也相当仰赖手动操作
具有9片叶片,算是有诚意
光圈叶片所包围的形状为九边形居多
大多状况是带一点点的星状
无限远合焦时约为64.9mm
最近合焦时的长度约为68.6mm
对焦行程为3.7mm,略短
镜身外径约为74.7mm
含导杆的一端达77.5mm
重量约为400g,以这尺寸的镜头而言略重
基本上,没什么明显的畸变
光圈全开(f/3.5)就可用,中央有不错的锐利度
边缘会稍微糊一点,不过不放大的话就还好
缩个一级,就相当锐利,包含边缘解像力也提升
大约超过f/11后,锐利度开始下降
光学结构为9 片8 群的逆远摄
可能以大像场为设计目标
总结:
少见、使用率低,价格硬,但有特殊性,漂亮价格可遇不可求
虽然现代影像处理软件发达,要以后制的方式
进行透视变形修正不难,不过若变形幅度大
画质难免影响较大,且会相当裁切影像
光学式的移轴镜较无上述问题
而镜中人像,更是难以被取代的能力
虽然可以用后制的方式,有机会把摄影者除去
但若背景复杂,将会相当耗时
对于移轴镜而言,就相对省时省力多了
光圈最大为f/3.5,若是追求浅景深
那它不是你的菜,它的初衷是拍建筑物
拍拼接画面,光圈不是开发重点
其成像品质,以当时名气不大(?)的老镜而言
算是可以了,加上便宜的价格,个人觉得ok
f/3.9光圈全开还算可以用,建议f/5.6常驻
近摄能力虽然不如其他竞品,但堪用
逆光的鬼影、白雾难免出现
在一般日间户外,f/3.9已经够低ISO运用
早晨/黄昏的话,就比较吃力了
对我而言,主要是做为镜中人像所用
其他运用场合随缘,在者,拍建筑校正
个人大多是用LAOWA 17mm f/4
购买阻力,倒是移轴镜的原罪
使用率低、不好上手、价格贵
这支镜头下一代为PC-E NIKKOR 24mm f/3.5D ED
同时是目前现役的款式,标价近10万元
而上一代只要其1/10 (虽然也是运气好)
不过无整合倾斜移轴(TILT)能力,但也没什么好选择了
实际运用起来,加上有合焦芯片辅助
还算容易上手,拿来生活杂拍OK
并可以作为镜射影像专武
如果预算充分,收来做为收藏所用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