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1234a123499 (alah)》之铭言:
: 口径是24000mm
: 最好奇当然是感光元件大小
: 三十年前国家级感光元件会是多大
: 一般全幅感光元件是35mm,哈伯会是100mm?350mm?1000mm?
: 有人能解惑嘛?查不到资料
哈伯上的相机跟其他模组有几次更新。
相机的话是WFPC -> WFPC2 -> WFC3
WFPC的原件规格 800x800x15um
https://reurl.cc/l006kq
https://reurl.cc/MZZEAk
https://reurl.cc/0DDNxb 三吋晶圆上的样子
数量是4+4共八颗。
WFPC2 800x800x15um
https://reurl.cc/jqq0ly
数量是3+1颗
WFC3 2颗 2048x4096x15um UV/Optical channel CCD
1颗 1024x1024 IR detector
两颗并起来4Kx4K阵列约6x6公分,两颗中间间隔约31画素。
https://reurl.cc/xggqRE
https://reurl.cc/WEE2ry
https://reurl.cc/o99GaV
https://reurl.cc/6yy6gd
里面有个故事,JPL制造了WFC3 CCD的原型,后来被Teledyne
采用BSI背照式的e2V imager取代。
底下是系统的手册,里面有详细的规格。
光圈 焦距 构型都有。
WFPC => https://reurl.cc/qmme4q
WFPC2 => https://www.stsci.edu/hst/instrumentation/legacy/wfpc2
WFC3 => https://www.stsci.edu/hst/instrumentation/wfc3
可参考底下这美国卫星数位摄影的历史,有大图
http://www.digicamhistory.com/Spacecraft%201960s%20and%2070s.html
http://www.digicamhistory.com/Spacecraft%201980s%20and%2090s.html
http://www.digicamhistory.com/Spacecraft%202000%20and%20Beyond.html
这是新的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规格
https://jwst-docs.stsci.edu/near-infrared-camera/
nircam-observing-modes/nircam-imaging
作者:
rx119tw (rx119)
2021-01-21 13:02:00推
ccd跟cmos比有什么优势是哈伯目前都还用ccd的原因吗
作者:
hizuki (ayaka)
2021-01-21 15:57:00CMOS噪声抑制麻烦成本高吧?
作者:
yuzuki 2021-01-21 16:01:00我记得更久以前还有用底片拍的,底片舱重返地球后再派直升机在空中接住
作者:
PsMonkey (痞子军团团长)
2021-01-21 16:52:00在... 在空中接住?
作者:
klub (shipwreck)
2021-01-21 18:25:00不要怀疑 卫星的发明比数位相机早太多了早期的间谍卫星都是这样干的
我比较好奇航海家一号二号这种是用什么取像系统? 这种飞行器不可能载底片回来 有看过介绍还是看不懂是什么原理
作者:
XXXXHAY (四叉稻草)
2021-01-21 20:06:00早年绕月卫星是在机体里冲洗底片再扫描回传地球的
我看的猜测也是这样 但问题来了 既然有办法扫描没有办法直接拍吗?扫描不也是读取亮度讯号回传 这个"读取亮度"只能用在底片没办法用在真实影像?
应该是以前感光讯号处理不够快 无法有够快的快门先拍再扫描的话时间则充裕太多了
作者:
glad850 (好难决定)
2021-01-22 00:52:00早期侦察卫星是丢底片回来冲,然后扫描的年代是因为感光CCD刚推出时只有线型扫描的构型,直接拍摄画面当时还是用光电管vidicon,现在我们讲的影像传感器1/1.3或者1吋之类的其实跟ccd或cis尺寸没有绝对关系,只是依大小比例沿用当时光电管直径来标示的,最后补推这篇!
作者:
neptunecl (<(  ̄^ ̄)凸︽θ)
2021-01-22 02:20:00CCD比CMOS可以接收侦测更多的红外线,在天文上红外光比紫外光重要太多了
作者:
sqr (发查它)
2021-01-23 11:27:00推
作者:
jiayuan (jiayuan)
2021-01-24 13:40:00想知道航海家一号二号怎传回来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