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UoSqHN- ]
作者: nervcgbeva1 (西贡桥下说书人)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问卦] 底片相机跟数位相机差在哪里?
时间: Sun May 24 09:25:25 2020
※ 引述《pipi8696044 (披埃)》之铭言:
: 如题
: 底片相机跟数位相机
: 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
: 一个是用底片记录画面
: 一个是用感光元件(如CCD、CMOS)加讯号处理器记录画面
: 那
: 这两个拍出来的东西到底有没有差呢?
: 为什么拍底片这么麻烦
: 拍完之后还有送冲、扫描,最后才会得到影像
Hi 这位Brother, 你好,
我是西贡桥下说书人,
本鲁叔不才(没办法, 快40了, 再称呼自己是底迪葛格好像不适合...
正好对于底片相机和数位相机都略有涉略,
这边就以自身经历与经验和你分享一些故事.
老规矩, 文章会很长, 赶时间的乡民们请往左, 慢走不送.
希望下次还有为您说故事的机会~
有关于为何会和底片相机结下不解之缘, 背后的推手就是我爷爷,
但这不是这次的主题, 若有兴趣的乡民,
可以到DSLR板按"#"搜寻如下文章代码即可窥知原由.
#1BXtRCo9
所谓的"照相"或"摄影"其实是一门艺术,
一门捕捉光与影的艺术.
而照相机, 不论底片或是数位, 就是一个截取光与影的工具.
俗话说的好, 江湖在走, 义气要有, 时代在走, 工具也要进步~
以前8+9干架是拿刀棍球棒, 现在干架喷子机关枪都给你搬出来~
照相机, 也是.
科技来自于人性, 人性终始于惰性~
照相机, 更是如此.
"暗箱"算的上是人类史上第一个最接近具有照相功能的设备 :
https://imgur.com/Um833bx (截自网络照片)
生产年份:15世纪 镜头:凸透镜或双凸透镜
感光原理:画家目视 画素:5亿
所需曝光(显影)时间:数小时至数周(视画家技术而定)
影像储存载具:画纸或画布
其他:本机内建美肌系统, 视该影像处理器(画家的脑)而定.
结构简单又牢靠, 坚固安全, 还可以坐着隐藏杀机(咦~
缺点也简而易见, 笨重, 庞大, 显影时间过久, 费用昂贵,
以及是否能获得真实影像, 要靠运气.
有时候遇到影像处理器太烂的时候, 就会出现以下惨状...orz
https://imgur.com/43hdbzW
"达盖尔照相机", 则是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
https://imgur.com/a/BMy3Qr5 (截自网络照片)
生产年份:1839 镜头:75mm f17 (Chevalier Achromatic Lens)
感光原理:固态卤化银感光 画素: < 6.022141 x 10^23
所须曝光(显影)时间:约30分钟
影像储存载具:银板
拍摄出来的照片如下:
https://imgur.com/fwE9COg (截自网络照片)
使用银板来进行拍照(所以当时能拍照的都是好野人~)
曝光时间约为30分钟, 可以获得能长久保存精美细致的影像,
大大缩减了摄影的时间, 实现真正的方便, 快捷.
达盖尔也因此被尊称为 - 照相机之父.
达盖尔照相机在2007的一场拍卖会上, 成交价600万.
但, 即便已经把曝光时间缩减成30分钟, 还是太久了!
各位可以想像使用盖尔达相机来自拍或是纪录520情人大餐, 情况会如何吗?
首先第一个哭的一定是负责拿相机的那位仁兄(夭寿, 好重, 还没曝光好吗!?)
再来第二个哭的是摆着灿烂笑容的美眉(几分钟了~ 老娘的嘴角和脖子要抽筋啦~)
第三个哭的可能是餐厅老板(我的翻桌率呀~ 是不是要新增"本店禁止自拍"?)
自此, 相机的经典结构(镜头+暗箱+感光材料)大致底定.
后续所有的演化都是基于改良镜头, 快门, 暗箱或感光材料.
1840年, 佩兹法尔(Joseph Max Petzval)博士开发出全新的4片3群镜头,
被称为Petzval镜头, 由光学巨擘福伦达(Voigtlander)公司生产,
焦距143mm, 光圈f/3.7, 成相圈约95mm.
聚光速度是盖尔达相机镜头的16倍速, 大幅降低曝光时间.
但是由于该镜头的像场不平坦, 其画面边缘的散景会呈现"旋转"状态.
https://imgur.com/rUotDkw (截自网络照片)
后续摄影界又开发出"火绵胶摄影法"(Collodion process),
此法因为拍摄过程从头到尾感光载体都是湿的,
又称为"湿板摄影法"(wet plate photography)
https://imgur.com/03JYFYv (截自网络照片)
生产年份:1851 镜头:NA
感光原理:胶状卤化银感光 画素: < 6.022141 x 10^23
所须曝光(显影)时间:十几秒至数分钟
影像储存载具:玻璃或金属片
目前国外正兴起一股湿板复兴风潮(这真的是潮到出水~~都湿了~~
有兴趣的乡民可以看以下湿板作品:
https://reurl.cc/ZO22d6
但是湿板的缺点也很明显:
1. 湿板必须在曝光前新鲜现作.
2. 一张玻璃板只能拍一张照片.
3. 必须趁湿时曝光显影.
因此19世纪想成为摄影师的人, 必修"基础化学"与"36种调配化学溶剂的方法"
外出拍照, 除了相机镜头外, 还需要带一堆的玻璃片, 帐篷, 硝酸银,
定影夜, 显影液等一堆瓶瓶罐罐.
不够强壮或是不够财力聘请助手帮忙搬东西的人,
是没办法成为摄影师的呦~~
1851~1870的20年, 有厂商将浸溼后的湿板以白明胶包覆干燥, 开发出"干板"
自此一般的摄影者终于可以不用自制湿板, 购买由厂商大量化生产的干板拍照.
1879年, 随着塑胶石化工业技术的进步,
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成功量产将玻璃载片改成塑胶材质的干板.
https://imgur.com/CYc0sYs (截自Kodak官网)
隔年创立伊士曼干板公司(Eastman Dry Plate Company),
这就叱吒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柯达公司(Kodak)前身
1885年, 伊士曼公司开发出"卷式"感光胶片, 将其命名为"底片"(Film).
https://imgur.com/r7qB1wV (伊士曼底片广告)
直到现今为止大家口中的"底片", 都起源于此.
但是初期的底片依旧必须靠摄影师自己冲洗显影....囧
一张成功的照片除了拍摄时的妹子....啊! 不是!
是取景, 构图, 水平, 光圈, 快门, 对焦等基本拍摄技巧外,
还需要管控好冲洗底片中, 所有步骤的正确性.
清洗 -> 显影 -> 急制 -> 定影 -> 水洗 -> 干燥
https://imgur.com/1qjlsSS (截自网络照片)
包含显影剂/定影剂的调配, 成分浓度管控, 保存作业温度的调整,
溶剂是否污染, 浸泡水洗时间, 夹持摇晃手势等...罄竹难书...
摄影穷三代, 底片毁一生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
下面是一款已公开的定影液配方:
https://imgur.com/n6gI9fY
大家可以窥知底片冲洗的要求有多严谨多麻烦.
诸位困扰麻烦头痛的声音, 伊士曼听到了~
解决麻烦问题的技术, 就是能赚钱的技术.
1888年, 伊士曼公司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
https://imgur.com/vvrnyMB
还有那响彻云霄的经典口号 "你只需按动快门, 剩下的交给我们"
https://imgur.com/hhRjk2V
生产年份:1888 镜头:Bausch & Lomb 57mm f/9
感光原理:胶卷卤化银感光 画素: < 6.022141 x 10^23
所须曝光(显影)时间:不可考
影像储存载具:底片
其他:本机支援手动100连拍
柯达盒式相机出厂时已经密封装好可拍摄100张照片的底片胶卷.
使用者只需要拍照, 然后将拍完的相机寄送回柯达公司,
柯达负责冲洗底片, 并重新装填另一卷新的底片还给客户.
这台也算的上是世界第一台"即可拍".
奠定了持续至今"照片冲洗服务"的商业模式.
同时也开启了底片相机百花争鸣的时代.
从底片时代到数位时代, 这中间约略有近百种底片规格问世.
数千种各式各样的底片相机,
但绝大部分都消失于历史的浪花之中.
如下分享一些个人收藏已及实拍的照片:
https://imgur.com/Rax5viE
相机名称:Olympusflex 2.8BII 生产年份:1953
镜头:F.Zuiko 75mm f/2.8 影像储存载具:120底片
双眼相机(TLR)曾于20世纪初期短暂风靡全球,
集大成的品牌为Rollei, 其经典TLR相机Rolleiflex至今仍为经典.
绝大部分的TLR都使用120底片拍摄6 x 6cm的正方型影像.
由于其腰平取景器的设计, 导致拍摄者拍照时都需要低头.
表达"对按下的每一次快门与被摄物的尊敬"
Olympusflex 2.8BII 是Olympus于1953年推出的双眼相机,
使用6片4群镜头结构, 光圈f/2.8, 是当时最高级的TLR机种.
https://imgur.com/iWt2kO6 (暮光)
https://imgur.com/Y3TFIxA (渔人码头)
https://imgur.com/VxWY3KJ (桃园慈湖)
https://imgur.com/Hz7Vzob (残花)
https://imgur.com/BtvB6nm (吹萨克斯风的老人)
https://imgur.com/KxWYZ7z
相机名称:Ikoflex Favorit 生产年份:1957
镜头:Zeiss Tessar 75mm f/3.5 影像储存载具:120底片
Ikoflex Favorit是蔡斯公司在1957年推出的最后一款也是最高级的TLR.
导入当时最先进的"非偶极LVS"测光系统,
可以在取景时直接用指标显示拍摄者对应的光圈快门该设定多少.
https://imgur.com/g84BNL5 (雪梨歌剧院)
https://imgur.com/c36KcM9 (蓝山三姊妹岩)
https://imgur.com/vDbzSSQ (水谷茶屋)
https://imgur.com/QE3CFhP (千鸟居)
https://imgur.com/xwdUyV9 (等待日落的女孩)
https://imgur.com/vvdgcTa
相机名称:Horizon kompakt 生产年份:2005
镜头:MC Industar 28mm f/8 影像储存载具:135底片
跟上Lomo风潮的俄制宽景摇头机,
使用135底片拍摄22张24x58mm的宽幅影像
但是镜头本身的成像以及变形抑制不佳, 非常难拍出水平良好的照片.
https://imgur.com/eb8FqtZ (世界的中心, 乌鲁鲁巨岩)
https://imgur.com/LQJFWeS (乌鲁鲁日出)
https://imgur.com/4yvAY6u (雪梨)
https://imgur.com/IYnw8yW (奈良一景)
https://imgur.com/iGCUeO8
相机名称:Super Angulon 614 生产年份:不可考
镜头:Schneider Super-Angulon 75mm f/8 影像储存载具:120底片
日本手工相机, 仅此一台.
十几年前有段时间如同走火入魔般喜欢宽幅摄影,
砸了不少薪饷在日本挖宝. 就挖到了这台手工相机.
使用德国Schneider的最出名的Super-Angulon镜头, 拍摄56x136mm宽幅影像.
(器材小知识:Schneider的Logo就是Super-Angulon的镜组结构)
锐利度, 变型控制都有优良的表现.
https://imgur.com/Uuk4ilq (东京, 三菱一号美术馆)
https://imgur.com/pf17ANb
相机名称:Fujifilm TX-1 生产年份:1998
镜头:Super-EBC Fujinon 镜头群 影像储存载具:135底片
这台相机的姊妹机叫做Hasselblad XPan, 后继机种叫做XPan II.
XPan system是目前商用市场上, 唯一仅存的135旁轴可换镜头宽幅相机.
全系统只有30mm f/5.6, 45mm f/4和90mm f/4, 3颗镜头,
使用135底片拍摄21张24x65mm宽幅影像. 是说书人最喜欢的系统之一.
https://imgur.com/6v45v57 (吉萨金字塔群)
https://imgur.com/lqARaMu (莫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https://imgur.com/3T9viDc (尼罗河日出)
https://imgur.com/FJIZnMh (路克索热气球)
https://imgur.com/LK5j4eL (正丸)
https://imgur.com/LvKVbO8 (天国酒场)
https://imgur.com/b1G4U7O (波上宫)
https://imgur.com/qZfvvMF (夏冰)
https://imgur.com/nTbBGMV (美丽海水族馆)
https://imgur.com/xmFAaPb
相机名称:Olympus Pen F 生产年份:1963
镜头:Olympus Zuiko Pen system镜头群 影像储存载具:135底片
这台也是说书人最爱的系统之一, 也是说书人最常出勤的底片相机.
由Olympus首席设计师 - 米谷美久所设计.
是世界上第一台"可换镜头半格单眼相机", 使用135底片拍摄72张半格影像.
共有17支原生Pen system镜头群支援, 从广角到望远端一应俱全.
古典的造型, 艺术般大F哥德字体, 温润扎实的触感和相对轻巧的机身,
使得它一推出, 就在当时的日本市场造成轰动.
它绝对不是当代画质最好的底片系统, 也不是最轻巧的底片相机,
但说书人认为它是一款在画质/轻巧和拍摄成本中, 达到最平衡的相机.
"能够带出去拍照的相机, 就是好相机"
https://imgur.com/3bUH5nC (雨后 水岸)
https://imgur.com/RuRMbF9 (孤寂 落日)
https://imgur.com/TC9tFvm (出洞 出动)
https://imgur.com/dvw1Haf (大雨 街头)
由于半格相机是将原本的一张135底片分成两次拍摄,
因此单张的照片成本也会比全幅135底片便宜一些.
更甚者可以透过精妙的构图技巧与巧思,
将两次拍摄的照片融和延伸成新的画面.
https://imgur.com/vMQLGBU (店里 店外)
上面这张照片乍看之下好像只是某个纪念品店的外观.
但是实际上是由一张"由内向外"拍摄的半格照片,
再加上一张"由外向内"拍摄的半格照片组合而成.
红绿两个邮筒位置刚好也对称, 形成对比.
这张也是说书人拍了数十卷底片中, 误打误撞唯一成功的一张照片.
由于底片相机的故事实在太多, 就连镜头都有一堆故事可以讲,
在这边就不再花费篇幅讲述, 等以后有机会再和各位分享.
1969年,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威拉德 博伊尔和乔治 史密斯
发明出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缩写"CCD".
两人因此于2009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 (等了50年.... 囧)
1975年, 世界上第一台数位相机,
在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由史蒂芬 沙森(Steven J.Sasson)发明出来.
https://imgur.com/I596lHL
使用CCD感光元件, 画素为1万画素, 影像储存媒介为磁带.
拍摄一张照片只需要50毫秒, 但记录到磁带上要花23秒,
一卷磁带可以拍摄30张照片, 拍摄完后可将磁带于电视上播放.
https://imgur.com/UCwQWg7
但在当时, 人类还没准备好进入个人电脑时代,
https://imgur.com/3AO15Ro (截自网络照片)
(1976年苹果公司开发的第一台电脑 Apple 1)
柯达公司也是, 再者担心数位相机会影响到底片相机的销路,
因此该数位相机并未持续开发上市.
但随着数位科技, 电脑/手机技术和网际网络的急速发展,
数位相机在短短三四十年间, 彻底的取代了"底片"与"底片相机".
更甚具备拍照功能的"智慧型手机", 也在短短的十年间,
鲸吞蚕食了数位相机的市场.
故事最后我们回到楼主的问题, 底片相机拍出来的东西,
和数位相机拍出来的东西, 有什么差别呢?
这个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端从你看的观点和角度而有不同的答案.
底片是银盐, 靠着片基上的卤化银与光线反应形成银原子,
再通过与显影剂/定影剂反应后清洗留下银盐影像.
数位是CCD (或CMOS), 靠着半导体感光产生电荷传递给放大器,
转成电压讯号, 再通过数字电路把讯号采样数字化储存起来,
再由影像处理器转化成数位影像.
这两个本质上就是不同的东西, 一个是银化合物, 一个则是数位讯号.
因此去争论底片相机和数位相机拍摄出来的东西, 有什么差别?
实在意义不大. 差的东西可多了.
回到最初所讲的主题,
照相, 摄影是一门捕捉光影的艺术.
那捕捉光影的目的是什么?
说书人在这边斗胆的询问还认真听我讲故事的乡民一个问题,
当你拿起你的摄影工具拍照的时候, 不论是相机, 手机, 数位还是底片,
你拍照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也许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了~
也许只是路边看到一个正妹, 想分享给好兄弟也看看,
或是看到一幅美丽的风景, 一只可爱的狗, 想把这个传达给姊妹淘,
吃到了一份美丽/美味的餐点, 想把这份喜悦也传给家人,
和好朋友一起玩, 想把这份欢乐保留下来,
x的, 有个王八蛋追撞我, 还好林北有行车记录器,
哪个天杀没良心的, 下雨天偷干伞, 被我逮到你就死定了,
说书人自以为, 照相/摄影最核心目的是"记录"和"分享".
一个快门, 一张照片, 一个瞬间,
记录着你我普罗大众各自的人生与各自的风景,
偶尔我们在茫茫人海里相遇碰撞时, 互相拿出来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
它(照片)不仅承载着光与影, 更承载着那一刻, 你我或被摄者的情感.
一张好的照片, 它一定必须要能够感动你自己, 才有办法去感动其他人,
如下是说书人自己总结这几年的拍摄作品中, 最喜欢的几张照片,
分享给板上的乡民们, 也期待着各位善用手上的工具, 记录你们所遇见的美好.
https://imgur.com/GKLAXVg
https://imgur.com/32E5IEb
https://imgur.com/B3yCNyP
https://imgur.com/4hjCoeW
https://imgur.com/mpIpSAC
https://imgur.com/SSnGCo8
https://imgur.com/Hk1TUgp
https://imgur.com/EuHEbAF
https://imgur.com/J7hfZ6M (由Iphone手机拍摄)
https://imgur.com/hYWNW5v
以上作品都以Olympus E-1拍摄.
最后加码几个说书人看了也是感动万分的网络作品给各位:
1. https://reurl.cc/Qd2g8M
2. https://reurl.cc/arXgp9
3. https://lengyuexuan213.blogspot.com/2019/12/350.html
西贡桥下说书人 于20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