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镜头结构与focus shift.

楼主: DiMa (DiMa)   2020-05-15 00:14:41
手机排版请见谅。
自从去年卖掉了手边唯二的两只50mm之后,
虽然手边还有35与40,但总觉得浑身不对劲。
50mm对我来说,大概就是用久了会觉得无聊,
但卖掉后又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的一个存在啊。
废话说完了。
在考量到了售价与画质,
想在zeiss zm的两只之间做抉择。
其中planar f2有着比较大的体积,比较小的光圈;
而sonnar 1.5是比较小的体积,却有较大的光圈。
看了些国外的review时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提到sonnar时总会提到关于focus shift.
大意是指因为sonnar结构已经很久了,大致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有错烦请指正),
例如在光圈全开1.5是准焦的但2.8左右的时候会不准。
而蔡司的做法是让镜头在出厂前设定某个光圈下为准焦(有的人说是2.8 有的人说是1.5)?
读到这边突然感到身躯一震,
这不就是我那颗铭匠35mm也会遇到的问题吗?
(铭匠自己也有说是源自sonnar架构)
连焦点偏移的光圈都一模一样......
在此之前我可是花了大把时间进行调焦,包含了镜头调焦,还有机身的黄斑也调整许久,
但始终没办法克服这样的问题,原来这是结构的问题啊,上了一课。
这样的情形其实对于黄斑对焦的影响尤其明显就是了。
作者: tyf99 (呵呵)   2020-05-15 07:04:00
不是镜头结构,是球面镜造成的中心与外围成像不在同一平面大开光圈,外围成像占比多,准焦点由外围决定缩光圈遮掉外围,准焦点由中心决定
作者: neuralandre (七彩喇叭手)   2020-05-15 10:17:00
长知识了
作者: tyf99 (呵呵)   2020-05-16 00:03:00
应该说sonnar结构,当初设计时就不是注重在消除像差它减少镜群增加对比度,较容易作出大光圈,但畸变也加大以现在的语言来说,当时的 sonnar 就是个 cost down 的产物镜片镀膜技术,是在二战时才快速发展起来sonnar那时的设计思维,是减少镜组数量来降低光反射那个时空背景下,sonnar重量减少,对比增加,光圈容易做大这个结构也因此成名,但若单论光学成像,是比不上planar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