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压缩感算动手脚?

楼主: newsbow (快乐,来自选择的权利!)   2019-12-22 19:54:41
蓝绿先放一边
这两天中央社一张照片吵得沸沸扬扬
刚刚我在脸书上与跟不认识的网友讨ㄅㄧˇ论ㄓㄢˋ
我说摄影可能只是想呈现人潮延伸了好几条路口
才会用压缩感的方式呈现
却被嘴了一句”动手脚增加密度”
哈囉?
大家认同压缩感=动手脚吗?
如果换做各位会怎么拍这种连绵不绝的感觉啊?
作者: MALAMO (公安大队长郝精忠)   2019-12-22 19:57:00
身为一个长焦拍景的爱好者 其实也常被嘴假假的 这新闻真的是门外汉才会质疑
作者: chuck5669 (better life)   2019-12-22 19:58:00
干嘛跟只拿手机auto拍照的人较真?
作者: klub (shipwreck)   2019-12-22 20:00:00
同上 跟门外汉争什么 他自己缺乏常识怪我们囉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9-12-22 20:03:00
表特也一堆人看到广角拍女生把腿拍的比较长,然后在那边嘘P图zzZ
作者: alphadog19 (第三腓骨肌)   2019-12-22 20:04:00
照这个逻辑,鱼眼变形也是动手脚
作者: fosa (阿盛)   2019-12-22 20:13:00
对于不懂的人笑笑就好,看心情要不要解释,就算解释也不用期待对方听懂,另一种会让人觉得PS的就是巨大的太阳或月亮背景
作者: crazycarter (休息中)   2019-12-22 20:20:00
不觉得是常识 但是被戳破又硬要辩就很可笑
作者: tchialen (艾妈 挖爱哩)   2019-12-22 20:39:00
政治口水
作者: eyeworm (上邪)   2019-12-22 20:41:00
不认为这叫动手脚,如果解释了还是不接受,那就不用讲啦
作者: TexasFlood (TexasFlood)   2019-12-22 20:56:00
这跟台北桥机车或日本超陡桥一样,也算强调手法只能说是取巧的表现,用动手脚也不至于
作者: PsMonkey (痞子军团团长)   2019-12-22 21:00:00
那 P 图不就? XD
作者: lumwhola (蓝胡辣)   2019-12-22 21:04:00
不能说动手脚啦 但是拍起来更有密集感 感觉人更多 实际人数不能拿这张讨论啦 就好像有人拿棒球转播画面跟你讨论投手丘到本垒板的距离很近一样
作者: chester0312 (阿义)   2019-12-22 21:05:00
不同意,用超广角拍也能拍的很松啊!况且那条路本来路牌就很密,只是一个技巧而已,变密人头又不会变多
作者: xxxgg5566 (子瑜脑粉)   2019-12-22 21:15:00
跟只会拿手机用数位变焦拍照的智障认真干嘛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9-12-22 21:20:00
解释了原理又不相信你是叫不醒的,这个社会这种人多了去
作者: changmada (马大)   2019-12-22 21:24:00
争论这个 很无聊耶 就是物距增加的效果所以 是动手脚没错啊
作者: a2316574 (Dewa)   2019-12-22 21:41:00
就只是政治口水而已,如果要求“写实”,那么以后记者的标准配备一律50mm或35mm,只准平拍水平角度
作者: jack8587 (james)   2019-12-22 21:42:00
白痴一堆,这叫动手脚,那所有相机拍的画面也可以叫动手脚,不然先找一台0变形0色散动态范围跟人眼一样的相机出来
作者: changmada (马大)   2019-12-22 21:56:00
不然吃饭也都不要动手脚 大家吃生肉阿
作者: kslxd (置底震怒放火路人某K)   2019-12-22 22:01:00
跟智O讨论那么多没有意义啦
作者: ray6031515 (RAY#13)   2019-12-22 22:16:00
以后摄影记者限用24-50间的焦段
作者: darktt (小朱)   2019-12-22 22:16:00
如果是故意在人多的场合用广角拍创造人少的假象;人少的场合用长焦拍创造人多的假象,那么这个行为就是作假
作者: whe84311 (Rainsa)   2019-12-22 22:16:00
跟那些人浪费时间像是想血把吸血鬼淹死
作者: kyphosis (摔倒)   2019-12-22 22:37:00
这跟质疑登月照片为什么没有拍到星星一样不懂的就是不懂 对方也不愿意去懂啦
作者: seou (~课长~)   2019-12-22 23:24:00
人的眼睛很好欺骗 媒体也只是利用这点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作者: tim108108   2019-12-23 01:50:00
用卫星拍好了,然后再用算法算通量
作者: visa829 (Visa)   2019-12-23 07:32:00
长焦压缩感确实可以达到让人群看起来更密集的感觉,至于要怎么解读这拍摄手法就随人了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0:55:00
这就是为什么纪实摄影多在 35mm 系统上用 35~50焦段的原因。新闻是要传达现场见闻,长焦的透视会让阅览者产生不同于现场见闻的认知。不摄影的人不懂德这种透视上的不同很正常,至于新闻照片用长焦....我不知道是因为有执行上的困难,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后者,只能说这种新闻报导的态度已经很不传统,很不教科书了。不过这不也就是新闻界的现实?
作者: allmetaphor (能知)   2019-12-23 11:14:00
楼上在说啥...哪本书有规定新闻不能用长焦?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1:25:00
这跟"规定"没有关系,和新闻人对自己的定位和自我要求有关。新闻究竟是传达记者想传达的讯息,还是代替阅听人的耳目。传统的新闻、纪实训练是要求你:没有自己的意见和诠释。为了前面的目的,你就会尽量避免使用会影响阅听者认知的手法。那新闻人如果自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行业伦理和自我要求,当然也可以。就只是我前面说的:和老派的、教科书式的训练不一样了。我再讲直白一点:传统的新闻摄影会怎么看长焦镜头,取决于你是为了拍到事件,还是为了营造效果。现代的新闻媒体可能觉得:没有效果你也要制造效果。
作者: allanex (大孟)   2019-12-23 11:40:00
这么爱嘴长焦怎么不嘴坦克人,拿35mm走到坦克前拍照啊
作者: WinsunChen (Winsun)   2019-12-23 11:41:00
把人少拍成人多 在摄影上是技巧 在纪实上就有问题了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19-12-23 11:44:00
人多拍起来很多就没问题啦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1:44:00
把我的话再读一遍:坦克人有靠近的困难,为了拍下事件选择长焦,他不是为了营造什么压缩感。另外和人多人少没关系,记者的目的就是"记",人多人
作者: WinsunChen (Winsun)   2019-12-23 11:48:00
新闻纪实重点不在焦段技巧 而是在有没有企图造成误导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1:48:00
少之类的问题留给阅听人判断。当然,现实上从来没有那么"理想性"的新闻媒体;但也历史上也没有像现在这么背弃理想的新闻媒体。
作者: emile0021 (Emile)   2019-12-23 11:53:00
长焦压缩距离感对摄影人是常识,对不接触摄影的人不是。以摄影技巧表达出非正常肉眼 所见的观感本身就是一种诱导手段,被不乐于受诱导的人称为“动手脚”也无可厚非,毕竟新闻照片不会注明照片的焦段,也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不同焦段镜头塑造出的不同视觉效果。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1:58:00
https://news.gamme.com.tw/1645287道理就像新闻不适合拿上面这张照片来当中秋节的新闻画面一样....:P
作者: cc3937 (cc3937)   2019-12-23 12:01:00
我觉得问题在于觉得“动手脚”的人主观意识是反对那张照片纪录的活动,如果是自己支持的活动,会觉得拍得很好对事件有既定印象的人会主动挑选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照片 对于不符合的会提出质疑也许记者在现场觉得人很多 所以想表现人很多就选了长镜头你要他用35-50去表现人很多 可能记者觉得不好呈现
作者: atony8155 (shoster)   2019-12-23 12:09:00
我觉得算耶...可以某种程度上误导观众,ncc是不是该要求新闻照片都应使用标准焦段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2:14:00
共产党吗?什么都要国家要求。这种事就是新闻媒体的自我期许,你不自重就是大家把新闻当笑话看,大家看完笑话觉得无所谓,那就是社会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方向。禁止狗吃屎太愚蠢了。
作者: r0ck123 (r0ck)   2019-12-23 12:21:00
如果拍摄的人明显特写人多的地方要表现人很多
作者: finster (Falcon)   2019-12-23 12:36:00
一个压缩 各自解读XDDDD
作者: kaifrankwind (大师兄)   2019-12-23 12:50:00
新闻纪实真的和拍好看的美照不一样真的有必要营造连绵不绝的画面效果吗?
作者: emile0021 (Emile)   2019-12-23 13:03:00
抛开对活动的立场,你认为新闻摄影应该是要呈现出最接近不在现场者肉眼所见的画面,还是你想看到的画面,还是摄影者想让你看到的画面。因新闻摄影认知的不同,对中央社这张照片就会有不同的评判,而非有无使用摄影技巧问题。
作者: ts21020 (希尔丹)   2019-12-23 13:14:00
空拍机算不算现场者肉眼所见的画面?广角镜算不算?运动摄影用的长焦算不算? 还是再要分场地来看?
作者: WinsunChen (Winsun)   2019-12-23 13:27:00
焦段根本不是重点
作者: cc3937 (cc3937)   2019-12-23 13:35:00
同意楼上 焦段不是重点 而是你接不接受 喜不喜欢摄影者呈现的方式
作者: smileahpain   2019-12-23 13:46:00
为什么我看到的是有人说中央社P图?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3:55:00
重点不是你怎么拍,而是你为何这样拍;新闻报导者的
作者: smileahpain   2019-12-23 13:56:00
那问题就应该着重在中央设有无对这张图动手脚,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3:56:00
动机是否符合他自己的新闻伦理,是否符合阅听大众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3:57:00
对新闻的期待。现实是这个年代无论新闻从业员或阅听市场的品味都已经脱离传统思维了。新闻媒体不复过去
作者: blueneo007 (达菲)   2019-12-23 13:59:00
在讨论有没有动手脚没在讨论新闻价值啊,不然大大现场去拍几张来讲讲新闻价值好了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3:59:00
讯息传播上的垄断地位,而大众对其客观中立也没有过去那么大的期待。
作者: WinsunChen (Winsun)   2019-12-23 14:02:00
新闻P图不需要讨论 绝对被嘘到爆 除非是为了保护打码
作者: smileahpain   2019-12-23 14:04:00
对,整件事本来就没啥好讨论的,因为起头的一开始就
作者: blueneo007 (达菲)   2019-12-23 14:04:00
https://i.imgur.com/HU2PsxF.jpg 附张摄友用70mm拍的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4:05:00
https://tinyurl.com/wvcqutm对这话题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上面这篇就知道人家在谈什么。这不是新话题了...
作者: blueneo007 (达菲)   2019-12-23 14:07:00
70mm拍起来一样人山人海,在这个场景并不会改变事实
作者: smileahpain   2019-12-23 14:08:00
错了。
作者: blueneo007 (达菲)   2019-12-23 14:09:00
真要说用广一点的镜头人看起来更多了
作者: bikevts (鲁鲁鲁鲁鲁)   2019-12-23 14:11:00
十个人用500mm与50mm拍都还是十个人啊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4:12:00
他这张照片应该不是为了看起来人多,而是为了看起来
作者: bikevts (鲁鲁鲁鲁鲁)   2019-12-23 14:12:00
反而广角才更显人多
作者: energyy1104 (Bill Wang)   2019-12-23 15:50:00
台湾人不就最爱不懂装懂 质疑专业
作者: photoshark (photoshark)   2019-12-23 16:09:00
在摄影器材这么普及的现在有必要营造什么意念吗,还是只有中央社独家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3 17:24:00
这就是我说现代对新闻的要求已经不那么严肃。新闻已经不再是垄断的讯息供应者,反过来他们还常常得当社群媒体的下游。至于营造的任何效果说穿了和其他媒体一样,都只是为了争取眼球而已。
作者: l119thunder (7呎)   2019-12-23 19:00:00
别再追究了 不然支持者会生气 就顺着他们吧
作者: eggies (呼...........)   2019-12-23 21:00:00
普立兹奖有在管焦段吗 有在管真实性吗新闻除了呈现真实外 如何呈现不也是创作只要不要造假 甚至一定程度的后制都是可以接受的https://tinyurl.com/urf2j9g 有多少是50mm的作品
作者: prtscn (打印画面)   2019-12-23 21:14:00
结论 含粉真的很智障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19-12-23 21:24:00
不要跟寒粉认真,他们的逻辑就跟那个导一样,寒式逻辑
作者: wak (默艾)   2019-12-24 03:46:00
推文讲得真是很会自己画靶。好像以前记者一定没立场,现在记者全都立场满满。自己切出两个论点之后,专心批判长焦拍新闻就是别有用心要用这种逻辑的话,35mm来拍记者会一定很有趣,找不到重点只要不是大光圈糊成一团那种照片,要怎么表达纪实都可以
作者: peggy0425 (喧嚣的孤独)   2019-12-24 08:44:00
推文是最理想的新闻,但事实上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立场和不同的呈现方式,尤其这种活动范围那么大,就算用50mm找对地方拍还是可以拍出超多人跟超少人的画面,网络世代多看几家新闻、空拍画面,又不是只有这张照片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4 08:49:00
就说了: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刻达到理想,但也从来没有一刻像现在离理想那么远。这并非只有台湾,是全世界的新闻媒体皆然。所以说那些教科书上的新闻伦理,大约已经过时不足以描绘当代的秩序。当代所有的讯息都是零碎、片段从不同的角落蒐集拼凑而成。决定这些讯息权重的是个体的判断力。
作者: emile0021 (Emile)   2019-12-24 09:01:00
关于楼上贴的普立兹奖摄影作品,照普立兹奖网页所列,一共16张照片,从下载图片的exif看,所有照片用的都是35mm,在一般认为的35-50mm焦段范围内。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4 09:03:00
至于兼听是否能明,这事或许社会需要一点时间去摸索回过头来:传统的纪实摄影,他的动机就不带创作。说白了就是挡案照片,现代有手机每个人都可以拍的无聊东西。它的重点只有两个,怎么拍到,怎么拍清楚..至于怎么呈现这种事.....这就像护照上的照片本来就没有要你考虑"如何呈现";那不是创作,但难免有人会在拍摄时带上创作的意图。
作者: lucifero (Evil)   2019-12-24 09:13:00
台湾的新闻媒体?! 还能期待什么 厂厂~
作者: emile0021 (Emile)   2019-12-24 09:22:00
道歉一下,眼残看错,那些图片是没exif的
作者: Demaciaaaaa (蓝策欸区)   2019-12-24 13:22:00
如果我是记者不想拥挤并且手边有器材的话也这样拍阿甚至看还过一些记者会特别去构建筑结构的图(大巨蛋我觉得那是一种现代器材资源丰富下的自由跟刻意营造或是立场或许有关,但并非罪恶
作者: Jcat (大猫)   2019-12-24 13:34:00
堂堂中央社用这照片真的不适合,给自由时报刊出问题就不大
作者: ahaw99 (限速100)   2019-12-24 17:07:00
把连续光谱转成0跟1就是动手脚 选我正姊
作者: rgbff ( ̄▽ ̄)   2019-12-24 17:26:00
想到那个鸽子怎么这么大的笑话XDD
作者: wak (默艾)   2019-12-24 20:53:00
故意表现得不带立场不也是一种立场。文字游戏而已。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4 21:52:00
这在讲什么话?如果说我不带立场,这里的"立场"内涵指涉偏向、倾向,否则就会成为难以成立的字指悖论。如果你的"立场"指的是广域的位置,那话就应该说成:我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就是我的立场。那种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或什么我的立场就是没有立场都是语言逻辑混乱的鬼话。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19-12-24 22:04:00
wak的意思是你的立场不是你的立场吗?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12-24 22:07:00
我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如果说没有立场,这里的立场指的就是价值倾向。好比中立国,他可以说我对你们的争执不持立场,也可以说我的立场就是中间,两不相助。前一句的立场和后一句的立场内涵不同,但两个句子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传统,我再强调一次"传统",因为传统是可以改变的;新闻伦理对记者的要求和训练是不带感情地帮阅听者搜罗现场资料。所以记者不应该有"我觉得"这种念头,这就像员工报告的时候老板会告诉你我只问你数据,没有问你的想法一样。当然这种要求很不人性,人又不是机器,再怎么敬业都会有个人的价值色彩。律师有,军人有,记者当然也会有。所以这种谨守中立和人性的价值判断之间,就会有一个小小的,可容忍的模糊地带
作者: mark760213 (Jetso)   2019-12-25 01:04:00
作者: Bozhi (志)   2019-12-25 07:48:00
之前飞机的也是啊
作者: stuartfamily (life is art)   2019-12-25 23:17:00
构图取景和焦段选择多少会造成失真.明明不特别的景,摄影人也能拍得很美.摄影的取景构图本质是一种艺术创作.但艺术创作是否适合新闻纪录就难说.这也许是纪录片拍摄手法很直白的原因,但耸动标题和照片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新闻记者也希望能拍出有话题性的照片,但一般民众不见得了解长焦的压缩感.造成误会不意外,只是选举被刻意放大.在人已经很多的游行场景,是否还需要用长焦压缩手法锦上添花就见人见智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