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P56 (full throttle)
2019-10-23 11:29:26https://tinyurl.com/y6d9ta2x
就是大家都知道的20、24和35通通2.8的定焦镜,
卖点除了轻巧之外,我认为最大亮点是放大率通通都1:2!!!
本来之前对这规格没什么兴趣,突然觉得有点香啊XDD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19-10-23 11:30:001:2!!!
作者:
M16A1 (我是吃了柠檬的酸民)
2019-10-23 11:43:00很有趣的概念啊
作者:
bbsbug (bbsbug)
2019-10-23 11:49:00这放大倍率很可以果然有卖点,不然应该也不敢推出来竞争
作者:
no2muta (达丢赛先生)
2019-10-23 12:11:0035如果是f2多好啊…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9-10-23 12:24:00这放大倍率! 20感觉可以拍出有趣的照片
楼主:
MP56 (full throttle)
2019-10-23 12:31:00那个C家的24-70/4L放大率0.7也没标啊
作者:
yy222 (歪惹)
2019-10-23 12:35:000.7和0.5还是有差啊,这mtf好像不错
挂微距可以卖比较贵阿 看看那些ZA镜 有个小蓝标当初贵到翻天
作者:
EF1635mm (f4L IS USM)
2019-10-23 12:42:00三颗三胞胎 真香
作者:
pipi5867 (夏影真是太好听了..)
2019-10-23 12:43:00也变得大了一圈 只有20mm比较值得买
作者:
mikechang (黑色的Hornet 599 >\\\<)
2019-10-23 13:05:00不知道z环什么时候出…
作者:
seou (~课长~)
2019-10-23 13:07:00这大小、尺寸 真棒
24-70/4L 那种需要像装接写环切到微距模式,不能全范围对焦的一般不会称为微距镜。但腾龙这几颗看来是标准的微距镜,正常都会标上微距方便消费者辨识。
作者:
jaylj14 (JAY)
2019-10-23 13:56:00是说0.7其实比0.5x放大倍率还要大,上面是不是有人误解了什么XD不过如果没有微距需求,考量到体积重量,我个人还是觉得森痒的18,24,35比较香,要我选的话可能会两个森痒配一个腾龙
作者:
yy222 (歪惹)
2019-10-23 14:03:00对 我误解了(举手)数学不好 哈哈
作者:
jengmei (郑小妹)
2019-10-23 15:04:002.8 pass三小光圈..
作者:
milkcat29 (milkcat29)
2019-10-23 15:59:00弱弱的请问,放大倍率影响什么?
以前母汤龙有名的28-75/2.8 A09放大倍率仅1:3.9就挂Macro了,不过后来的镜头即使放大倍率更高也没标Macro,我个人是觉得有到1:1再标就好了,不然这样很乱没有一个标准~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9-10-23 16:25:00之前有个年代Sigma/Tamron什么镜头都加注macro XDD
对啊 那个年代的观念似乎是"与同级镜头相比拥有不错的放大率"就可以挂Macro了其实这样的想法也不能说错
作者:
waakye (明天的太阳)
2019-10-23 17:19:00宁可不要放大率 光圈再大一级
作者:
Roset (ROSET)
2019-10-23 17:50:001:2其实生活中就非常实用了
作者: h311013 2019-10-23 18:34:00
有趣
20 这规格市场上似乎没竞品,然后刚看了一下其实有
标 M1:2,只是先前的传闻都没提到是微距镜而已。
作者:
fiiox3 (飙速宅男)
2019-10-23 21:06:00看推文好像都是放大率大比较好?原因不懂?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9-10-23 21:12:00放大率高可以有更多取景的可能,镜头这种东西就是残缺的工具,有更多的功能当然比较好
作者:
jhangyu (jhangyu)
2019-10-24 01:06:0020mm我买了Tokina FiRin 20mm F2 FE AFSamyang 自己也有18mm F2.8 FE AF
如果说的是 DG、DF、Macro 记得只有 28 和 24 吧?20 只有做到 1:4,没标 Macro。过去厂商的惯例是:变焦大于 1:4 和定焦大于 1:2 会标 Macro。
作者:
mig (X_X)
2019-10-24 13:00:00有点香 @@
不过那个时代 Sigma 画质一般,对焦不行,连涂装都很感人...大概只有价格有点竞争力..:P
FE 35/1.8 跟Tamron这颗35/2.8 好犹豫....
我不知道 DSLR 年代放大率普比较高的认知是怎么产生的,但是除去微距镜,以定焦来说,一般也就是 1:7算普通,1:5 优秀 1:4 卓越这样来看近摄能力。也许因为 SLR 的历史比较长,难免会多些稀奇古怪的选择,但那真的不是通例。反到这三支都搞成微距镜很故意,我觉得有切到市场的缝隙。所以 0.33 的放大率以一颗非微距的 F2 镜头来说当然是重点标志;不过那颗不是在近摄的时候偷光圈?
印象中 Baits 40 一开始并没有在规格中提这件事,是后来更新韧体后才把详细的资料放在规格表中。根据它表现出来的特性,应该也是利用前述"近摄"模式的方式切换镜组,只是全自动化让用户不必手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