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aleou (纯种乡民)》之铭言:
: ※ 引述《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之铭言:
: : 3.焦段、光圈的标示
: : 所以如果你相机的感光元件比别人长度是别人的1.5倍、宽度也是别人的1.5倍
: : 你的相机在的增益在2.25倍时的讯杂比会等同别人相机增益1倍的讯杂比
: : 如果别人的相机没有ISO cheat则你的相机ISO1000会跟别人相机ISO2250有一样的噪声
: 请问这是指在相同像素量下比较,还是在相同像素密度下比较呢?
: 怎么觉得同片幅不同像素密度的结果也会不太相同咧…
: : 很遗憾的
: : 有些厂商不诚实,故意标示等效焦段,却配上实际光圈
: : 宣传照更放上自己的相机底下有一台全幅相机配上大砲的影子
: : 误导初学者两者之间有一样的效果,但这跟第一个谬误(GN)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稍微回一下这一段好了
到底ISO值跟像素密度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答案是有 但也是没有 这要看你用怎样的方式看
我们先回到数位相机的ISO最原始定义
这边我用饱和ISO值的定义
ISO值=78(lx˙s)/Hsat
在这边分子是一个有单位的数字 分母是感光元件饱和时候的曝光量
也就是说 ISO跟饱和曝光量刚好成反比 饱和曝光量越大 ISO就会越低
那什么又是曝光量呢?
曝光量就是曝光平面的照度乘上曝光时间
为了方便起见 在单色光的情况底下 照度其实相当于每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又或者相当于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光子的数量
我们其实可以把照度比喻成下雨的强度
在单位面积时间内有多少体积的雨下到你的容器里面 也就是单位时间的雨量
所以如果就曝光量来看 ISO 只是表达相机最高可以达到怎样的曝光量
好像跟像素密度没有关系
就好像你的容器有多高 可以接多高的雨水一样
所以曝光量就相当于水的高度 当水装满之后就饱和了
但是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一个问题
你就会发现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 容器有不同的大小 就像是画素有不同大小一样
画素小的相机 就像面积小的容器一样
但是搞不好他的体积跟那些画素大的容器一样大 也就是高度比较高
而这些容器的体积 相当于画素的满井容量
这些容器的高度分之一 相当于ISO值
容器大 但是高度低的浅容器很快就装满了
那些容器小 但是高度颇高(高画素 低ISO) 可以在大雨中接水接得更久
虽然我用雨水跟容器的比喻来说明这现象
但是实际上我们还要考虑到另一个因素 那就是量子效率(QE)
并不是所有照到画素的光子都会比吸收起来
有很大一部分的光子漏掉了 考虑到QE之后
ISO 相当正比于 (量子效率*画素面积)/满井容量
画素的面积越小(大) 接收到的光子越少(多) 越难饱和 ISO 越低
量子效率越高 接收到的光子越多 越容易饱和 ISO 越高
满井容量越大(小) 提高(降低)达到饱和门槛 越难饱和 ISO 越低
PS: 这边的ISO是根据Saturation-based speed做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