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访问可以去 dpreview 看。
内容很长,不例外的总是吃了诚实豆沙包的 Sigme CEO。
比起其他相机厂只会讲干话的行销经理或代表,
看 sigma 的访问真的觉得超诚恳而且会知道很多有趣的业界生态...
简单节录几则有趣的问答
Q: L-mount大联盟已经成立半年了,一切都还好吗?
A: 我们做了 MC-21 L卡口转接环、以及L卡口版本的 Art 单反镜头。在CP+展场上
客户的反应蛮正面的,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Q: 所以你本来预期要说服客户选择L-mount会很困难?
A: 毕竟这是一个新系统,以全幅无反来说目前 L-mount 系统的完整度还差 Sony
很多,所以我们很惊讶顾客对我们的系统感兴趣。
Q: 有发布 L-mount 原生镜的计画吗?
A: 预计今年会推出几支。
Q: Panasonic 和 Leica 出的 L 镜都超贵,Sigma 会出正常人买得起的 L 镜吗?
A: 我们的目标是推出高品质又经济实惠的镜头。虽然我们没办法推出最便宜的镜头,
但我们的目标是高 C/P 值。事实上我们生产镜头的成本很高,但我们把公司组织
做到最精简,我们的市场、行销、管理、人资部门都只有一小撮人,所以我们的
产品可以做到相对便宜。
Q: Sigma 出的 L 镜头可以处理 DFD 对焦系统的资讯吗?
A: 无可奉告。另外,DFD 对焦需要强大的处理器效能,我们也无法告诉你 Sigma 的
相机未来是否会使用 DFD 对焦。我只能说关于镜头的部分我们有和 Panasonic 的
人一起努力增加让镜头和机身之间资讯传递的效能。
Q: 现在大家对 Sigma 的印象就是 Bigma,你们有打算开新的产品线吗?
A: 大部分顾客对我们的市场定位就是副厂,所以大部分的顾客仍然会优先选择原厂镜
,所以对我们来说市场区隔很重要。我们的目标一直都是提供市场上没有的产品。
我们最早的策略是提供规格相似但价格比原厂便宜的镜头。但因为今天我们的镜头
都是日本制造,所以我们没办法提供价格最低廉的产品。因此我们的策略是提供最
大最重但画质最好的产品来做出市场区隔。但今天很多原厂的镜头也是又大又重,
所以我们可能需要找其他的策略。我们有注意到无反市场有些顾客想要轻便的机身
和镜头,未来我们可能会有类似的产品。
Q: 现在市场上有这么多卡口,你怎么决定要优先针对哪个卡口进行研发?
A: 我们对 RF 和 Z 卡口很有兴趣,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他们的卡口规格。但我们现在最
主要的任务是确保我们现有的镜头能和他们的转接环有良好的搭配。
Q: 做出一支适用于所有卡口的镜头很难吗?
A: 难,就像在单反中 F 卡口比 EF 小。不过除开卡口大小,法兰距并不是问题。基本
上卡口口径越大越好设计大光圈高素质的镜头。Nikon 的 Z 卡口规格很棒,不过我
觉得他们的短法兰距让镜头后玉有点太贴近感光元件了,我有点怀疑这会让镜头内
的反射增加造成鬼影。但理论上大卡口短法兰距确实提供了光学设计更多的选项:
(注,之前 Leica 在接受访问时也说 sony FE 卡口太小限制镜头设计)。为了设计
能在各卡口通用的镜头我们会针对法兰距最长的卡口来进行优化。大口径卡口让我
们能设计后镜头组较大的镜头,这让光学设计变得比较简单。
Q: 和古早时代比现在做镜头要考量的点有差吗?
A: 无反相机的短法兰距让广角镜头的设计比单反简单,但无反的对比对焦系统让镜头
的对焦机构设计变得更困难。基本上要达成最好的光学素质,在对焦的时候一次移
动全部的镜头组是最好的做法,但在自动对焦的时代为了考量镜头马达的效能和对
焦速度,你只能移动一片镜片,并且这片镜片最好越轻巧越好。但基本的物理原则
是,对焦镜片越大、维持成像的光学素质就越轻松,尤其是在近距离的时候。我们
的MTF 图表是针对无限远来做光学优化,但理论上随着焦平面朝机身贴进,镜头画
值会下降。小的对焦镜片组会让成像品质在近距离下降得更快。这是挑战。
在无反相机的情况中,对比对焦会需要让焦平面反复做微小移动来确认合焦,所以
我们要让对焦镜组缩小以维持对焦速度,但代价就是近距离的成像画质。Canon 用
的是 dual pixel af 所以我们不用考量这个,但 Nikon 和 Sony 用的都是
CDAF+PDAF 的混合式对焦。
Q: 有很多卡口规格对 Sigma 来说是挑战吗?
A: 一方面这是市场的机会,但对于工厂来说是个挑战,因为我们几乎从零件开始生产
所有组成 simga 镜头的东西。所以当我们需要有很多产品线的时候,这对我们的产
能造成很大的挑战。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零件供应商,我们可以很轻易地透过调整订
单内容来因应市场需求,但因为我们的零件都是自己生产的,所以每次调整生产内
容都要重新设定机器,这对于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预计 2019-2021 会是最艰困
的时候,因为我们要同时生产既有的单反镜头和扩张无反镜头产线。我们正在盖新
的工厂、也在努力让更多的生产环节自动化。
Q: 你们会考虑做富士的无反镜头吗?
A: 我知道富士那边有很多好客户,但因为富士没有公布 X 卡口的通讯协定,所以我们
要自己作逆向工程。但这是很花时间的。所以我们现在优先把研发能量放在 Sony
FE 卡口和我们自己的 L 卡口、以及单反卡口和 m43 。毕竟就算 C/N 的卡口我们
也需要作逆向工程,但至少他们的客群够大。
Q: 所以你们的相机事业呢?
A: 我们同样希望在市场上占有一个独特的角落,提供主流厂商无法提供的产品。我们
以前推出 DP 系列的时候给自己的定位是大感光元件随身机。但现在这个已经不特
别了。现在的全幅 Foveon 在架构上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全幅比 APSC 大
很多所以画质会更好。我们在 CP+ 上有和一些人简报了我们的全幅 Foveon 的规格
,基本上会是传统的三层 1:1:1 而不是 Quattro。每层会是 20mp。这对于全幅来说
是很大的 pixel size 所以理论上画质会更好。不过日本客户听简报时都是扑克脸,
所以我也不确定他们满不满意(笑)
我们预计全幅 Foveon 可以有更好的 iso 表现。并且维持过往 Foveon优秀的色彩
区辨能力。相较于一般的感光元件 Foveon 有更好的色彩区辨能力,这意味着从
蓝到绿到红色的光谱之间有更细腻的色阶过渡。
Q: 你对于现在新出的镜头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吗?
A: Canon 的 28-70/2 和 50/1.2 RF。不过他们用了速度较慢的环形马达,基本上就
是为了移动较重的对焦镜组做的牺牲。
原来FUJI没有镜头的原因是这样啊…想说那三只便宜的定
作者:
billliu (Bill)
2019-04-08 19:21:00赞
作者:
gwofeng (宫山洋行)
2019-04-08 20:01:00BIGMA 大 还要更大
作者: Derp (Heisenderp) 2019-04-08 20:12:00
推推
作者:
iWRZ (NE~_~RO)
2019-04-08 20:25:00APS-C那三颗ART镜依旧是我的目标
作者:
evo2001 (空)
2019-04-08 20:58:00翻译:就算替富士卡口做逆向工程,出来的市场也不够诱人
作者:
EF1635mm (f4L IS USM)
2019-04-08 21:09:00SIGMA才是原厂 其他都副厂
作者: Derp (Heisenderp) 2019-04-08 21:14:00
不是之前说不推富士镜因为用户太少?
改轻便路线的话可以出 E 环 35 1.8 吗 XD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9-04-08 22:39:00可以边拍照边健身,这产品定位的确特别
作者:
Xenogamer (ゴミ丼わがんりんにゃれ)
2019-04-08 22:45:00干架用镜头
作者:
LoveBea (德川田信秀)
2019-04-08 22:49:00XD
bigma 赶快出 Z 和 RF 的原生超广大光圈镜头阿~~
翻白话 C,N,F卡口都需要逆向工程,但C/N客群大......心理OS是:F就是客户太少...只是没明讲.
能够获得专业镜头厂称赞镜头印象深刻,不愧是另一专业镜头厂
作者:
nthomas (ä¸è¯éšŠ..真的很棒)
2019-04-08 23:04:00推sigma
作者:
icexice (用力跳舞会很舒服)
2019-04-08 23:49:00以最大最重做出产品区隔这是否搞错什么了XD
作者:
s899456 (热到歪头)
2019-04-09 00:03:00马上想起50mm art 真的又大又重,但是成像没话说
作者:
b325019 (望月)
2019-04-09 00:27:00不愧是bigma
作者: ksjr (kjsr) 2019-04-09 01:10:00
bigma说到做到
作者:
semicoma (后勤人力足 前进灾区吧)
2019-04-09 02:27:00Fuji vs Bigma 两个怪咖的对决
作者:
Aerogel (无视宵夜文)
2019-04-09 05:29:00因此我们的策略是提供最大最重但画质最好的产品来做出市场区隔。--------------真的是极限大的重点,原厂有多大,我们一定比他大原厂有多重,我们一定比他重爽的是镜组设计人员,干的是对焦驱动设计人员,累的是日本大妈粉堪比行军人员
作者:
p5319 (p5319)
2019-04-09 08:13:00期待对应Z卡口的镜头出现
作者:
ttamura (踢田村)
2019-04-09 08:56:00推翻译,最大最重的镜头实在超好笑
作者: k602142000 (欲冲~~) 2019-04-09 10:47:00
bigma~~~
作者:
kslxd (置底震怒放火路人某K)
2019-04-09 11:28:00有会更好到是真的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19-04-09 11:39:00真的很诚实XDDD
作者:
LuckSK (幸运的SK)
2019-04-09 11:57:00fuji镜头整体也很完备了,apsc e环1.4战队则是完全把坑补起来
富士感觉不太像镜头的问题,比较像是降噪处理上抹得比较凶富士高iso噪点比较少的原因除了实际iso比别家更低外,另外一个原因就降噪比较狠
少了影响是不大,但看你要用什么方面去思考?有便宜好用的镜头可以选,就不一定会选原厂镜头了
作者:
nocesst (肥宅魔导师ヘ(・_|)
2019-04-09 12:23:00多一家副厂能用,对使用者来说总是好的
作者:
azhu (嘓嘓)
2019-04-09 13:03:00X3让我啊嘶了
作者:
jewlsong (ほっとけ俺の人生だ)
2019-04-09 16:05:00他是不是吃了诚实豆沙包....
作者:
qss05 (minami)
2019-04-09 17:12:00策略真的超好笑,C,N,F那边真的超诚实,一样麻烦,F划不来ww毕竟也不可能出中片幅镜头,单出apsc的还不如去C,N吃两次
40mm art f1.4全开的锐利度甚至好过有些定焦镜缩到最佳光圈的锐利度
你口径做大,全开光圈的解像力就一定变好,这是暴力解法
作者: h311013 2019-04-09 20:37:00
诚实豆沙包
作者:
wak (默艾)
2019-04-10 00:30:00最大最重但画质最好,也就是为了画质其它都不管了以这个坚持作为市场区隔
作者:
mv328 (淯耳)
2019-04-10 07:36:00可惜没有出A73能用的镜头,叹气
作者:
tyf99 (呵呵)
2019-04-10 08:20:00富士那边算正常考量吧,原厂本身就有提供足够的解决方案又不像 C/N/S apsc 只出几个基本的就放生看看 Tamron 在 m43 跟原厂硬肛后,死得多难看...
我觉得sigma厉害就在那些看起来造价昂贵的art镜还是可以卖得比原厂便宜另外大口径、大成像范围同时中央分辨率也维持得很好也不简单
同样56,价格少一倍以上。七工匠也不少人买,原因就是便宜,大家都会信仰充值只买原厂头吗?
我觉得楼上你可以想一个状况,如果X接环的开发费用比Sigma预期还要高导致价格无法与原厂拉开差距,选择非原厂的理由不就更薄弱了?我是认为Sigma在访谈里暗示的就是这件事另外M4/3也有类似的状况,Sigma只有出改屁股的镜头而不是出专用的焦段。而且像M4/3这种原厂镜涵盖各种价位带的系统,信仰充值买原厂还不见得需要花大钱
作者:
nocesst (肥宅魔导师ヘ(・_|)
2019-04-10 15:00:00当副厂镜价格跟原厂镜接近的时候,应该大部分人还是会选原厂镜吧XD
说的是七工匠的55F1.4吗? 那颗是真的便宜 我曾经买来玩过但手动对焦与画质...那差距我不认为是充值信仰就是
作者:
keynote1 (So it be)
2019-04-10 23:13:00站在专业镜头厂的角度,把重心放在全幅无反才是对的别忘了SIGMA才两千人,他们能做这么多产品已经很厉害了
作者:
oldk13 (OldK)
2019-04-11 00:18:00拿七工匠跟bigma比好像哪怪怪的.....
作者:
keynote1 (So it be)
2019-04-11 00:59:00开发自动对焦X镜还得反译镜头protocol,富士并没开放
Sigma 画质比原厂好 卖的比原厂贵的又不是没有
作者: SniperF (海苔人) 2019-04-11 20:29:00
推,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