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有点久,总算把这颗 16-35 za 给写完了,这篇是系列文的第八篇,
目前“Sony 全系列镜头开箱评测”也总算是凑齐了超广/望远/标准这三元了,
还记得收这颗的时候 最赌烂的就是二手竟然还比新品贵
所以如果你还在等这颗二手的话... 不妨看看全新品的价格吧XD
因为文章相当长且有五十几张照片,建议点网志好读版:
http://immian.com/sony-16-35mm-f4-za/
以下 PTT 版正文:
==
入门超广的第一把交椅 Sony FE 16-35mm F4 ZA OSS 开箱/实拍/评测
==
“作为 Sony FE 系统中 F4 小三元系列最末出现一颗镜头,可以说 16-35mm F4 ZA OSS 是 Sony 所有变焦镜中,最没有缺憾的选择之一。”
![]()
自 2013 年 Sony 发表初代 A7 以及 FE 系统以来,大约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将重要的恒定光圈 F4 超广角、标准与望远变焦镜给补齐,此即我们一般所俗称的“小三元”。而小三元其中最末一块版图,就属本文介绍的 Sony 16-35mm F4 ZA OSS。
==
Sony FE 16-35mm F4 ZA OSS 开箱
==
![]()
相较于国外的相机市场,台湾玩家的口味似乎颇有不同,以推出新镜头的规划时程来看,Sony 原厂的顺序都是先有 24-70mm 标准焦段、再有 70-200mm 望远焦段,最后才补齐 16-35mm 超广角,这点无论是 F2.8 大三元或 F4 小三元皆是如此。反观台湾二手市场,却是 16-35mm F4 ZA 的数量与热门程度皆超过了 70-200mm F4,这大概也凸显了台湾玩家普遍偏好超广角镜头的倾向。
![]()
Sony FE 16-35mm F4 ZA OSS 在 2014 年末推出,担纲 Sony FE 系统中入门的超广角变焦镜角色,属于“ZA”索尼蔡司系列,并具备“OSS”光学防手震,在光学设计上采用 10 群 12 枚镜片,口径 72mm,可安装滤镜。
虽然是入门级的超广变焦,但推出时的售价也还要 39,980 元,重量 518g 在 Sony FE 镜头中虽属于中量级,但在 FF 超广角镜中仍属于轻量级的镜头。
![]()
这颗镜头的表面材质应是被许多人所诟病的类型,虽然大抵沿用了 Sony FE 镜头早期的设计语言,采用金属镜身以及金属细锯齿对焦环,但对很多人来说却是相当容易刮伤的材质,半金属/塑胶的遮光罩设计也很相当容易留下痕迹,这也导间接致目前二手市场的 Sony 16-35mm F4 ZA 品项大多优劣不均。
![]()
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 Sony FE 16-35mm F4 ZA 采用内对焦、外变焦的设计,在望远端 35mm 时的长度最短,反之在广角端 16mm 时的长度则最长,与一般变焦镜在望远端变长的变焦方式颇有不同。
![]()
虽说是较少见的变焦设计,但这在无反系统的超广角镜来说应该还不算稀奇。
![]()
![]()
泰国制造。后玉是内缩的,在广角端会远离接环,转至望远端则会比较靠近接环,而上图是变焦至 35mm 端的状况。
![]()
微凸的前玉,镀膜是紫色以及绿色,可安装 72mm 口径滤镜。
![]()
索尼蔡司系列必备的 Zeiss 小蓝标以及蔡司 T* 镀膜
![]()
此外,这颗镜头的遮光罩是采用喇叭状外扩的设计,这也使得它在收纳上稍微麻烦了些,同时因为遮光罩外凸的特性,使用时也增加了一点碰撞到的风险。
![]()
(遮光罩我有贴铁人胶带)
![]()
不过这也不禁让人想到,若遮光罩是装在外镜筒而非前玉上,或许会是更好的设计?….但若真的这么做,可能又会让体积更加巨大了吧。
![]()
撇除容易刮伤的特点,这颗镜头的质感表现倒算是 Sony FE 镜头的前段班,相当扎实的作工、适中的变焦环阻尼都算是它的优点,加上相对较小的体积与内建 OSS 防手震,使得它在推出这几年后,始终都算是 Sony FE 镜头中较受欢迎的选择。
![]()
“不过真的要让它晋升为 Sony FE 环的热门镜头,还是要属它那实在的画质表现。”
==
Sony FE 16-35mm F4 ZA OSS 实拍照片
==
风景/旅行
摄影圈总有种说法“出国旅游必带超广角”,原因就是超广角用来框景实在是非常好用,如果面对的是未曾拍摄也未曾造访过的景点,并要我选一颗超广角变焦镜,Sony FE 16-35mm F4 ZA 应会是其中最中庸的选择。
![]()
▲21mm f/8 1/640s ISO 1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姑且不论 Sony 挂蔡司标的镜头表现如何,但就我使用的感觉来说,凡是具备 Sony Zeiss T* 镀膜的镜头在发色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蓝天表现相对讨喜,直出就可有不错的色彩。
![]()
▲35mm f/8 1/125s ISO 200,Sony A7R3 微拉对比
![]()
▲16mm f/4 1/400s ISO 1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相较于更广的 Sony FE 12-24mm F4 G,一般超广角的 16-35mm 焦段通用性更好,在面对首次造访的景点时,带上这颗发色漂亮、体积不大、画质不差的 16-35mm F4 ZA,其实是个还不错的选择。
![]()
▲16mm f/8 1/250s ISO 50,Sony A7R3 机身直出
如果没有带 50mm 焦段的镜头,在使用 A7R II、A7R3 这类高画素机种时,有时我也会用 35mm 端再手动开 APS-C 模式拍摄出等效 52mm 的画面。
![]()
▲35mm f/8 1/250s ISO 100,Sony A7R3 机身直出(APS-C 模式)
![]()
▲16mm f/8 1/320s ISO 1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
▲16mm f/8 1/250s ISO 100,Sony A7R II 机身直出
![]()
▲28mm f/8 1/500s ISO 1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
▲35mm f/8 1/800s ISO 1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这颗镜头在白天天气好时有相当好的表现,但在拍摄夜景时则与 Batis、Loxia 系列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在通透度、抗耀光方面的表现都较次一级,但因为具备 OSS 防手震,外出没带脚架的状况下还是可以拼一下手持夜景,但以机身+镜头都具备防震的系统来说,Sony 的表现其实并不算好。
![]()
▲16mm f/4 1/2s ISO 1250,Sony A7R3 小拉对比、饱和、水平校正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Sony 的超广角镜在拍夜景时会有乱对焦的状况,16-35mm F4 也是如此,同样的状况也会发生在 a6000 系列身上(搭配 10-18mm F4 OSS),只能说用自动对焦拍夜景要确实确认有准焦或是多拍几张才行。
![]()
▲16mm f/4 1s ISO 800,Sony A7R3 小拉对比、饱和
空间
16-35mm 这个焦段在“描述一个空间”时相当好用,无论是在拍摄一间饭店房间、一个建筑内部、一节车厢、我们在旅行中的所在地等,16mm 这样的广角既没有 10-12mm 那样夸张的透视,也往往能清楚交代出一个空间内的各种事物。
![]()
▲16mm f/8 1/30s ISO 320,Sony A7R3 机身直出
![]()
▲16mm f/4 1/15s ISO 5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
▲16mm f/4 1/8s ISO 5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
▲16mm f/8 1/500s ISO 1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
▲21mm f/5.6 1/8s ISO 4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
▲16mm f/8 1/80s ISO 1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街拍
既有 16mm 超广可用,又有 35mm 这样适合街拍的焦段,我一直觉得这是 16-35mm 这类标准超广角镜最好用的地方。而相较于其他品牌的 16-35mm F4,这颗镜头在搭配 A7 系列机身时重量还算是可以驾驭,对焦速度也算明快。
![]()
▲16mm f/8 1/40s ISO 1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
▲16mm f/5.6 1/15s ISO 250,Sony A7R3 机身直出
![]()
▲16mm f/20 1/3s ISO 100,Sony A7R3 机身直出
接下来还有二十几张实拍与整体评价,文章太长就不贴在这了
可看网志内有全文:
http://immian.com/sony-16-35mm-f4-za/
是说...Sony全系列镜头开箱系列已经要迈入第九篇了,
如果是这些的话 大家会比较想看哪颗呢?
Voigtländer 10mm F5.6
Loxia 21mm F2.8
Sony FE 50 F1.8
Sony FE 70-300mm F4.5-5.6 G
Sony FE 100-400mm F4.5-5.6 GM
或是有列表之外的有趣镜头也可以喔
(好,我知道 Batis 系列很受欢迎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