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快三周终于完成啦
图多,可点网志好读版:http://immian.com/sony-fe-70-200mm-f4-g/
==
名门宿将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开箱/实拍/评测
“虽然 Sony FE 系统推出迄今也不过几年光景,但对从初代 A7 推出不久就踏入全幅无反的人来说,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Sony FE 就只有这么一颗长焦镜头可以用。”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005154_6.jpg
这颗镜头我从初代 A7 开始就一直使用到现在,算起来拥有这颗镜头也有四年余了,相较起其他系统,四年的时光或可说是沧海一粟,但对 Sony FE 系统来说,却几乎是横亘整个 A7 历史的时间跨度。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005201_98.jpg
在镜头选择上,使用 70-200mm F4 G 多少有一些矛盾的因素在内,在早期没得挑、长焦镜头又不便转接的状况下,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就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幸好,它的表现仍足以称之为 Sony FE 环中长焦的中流砥柱。”
==
开箱
==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005157_27.jpg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在 2014 年初推出,继承了自 Minolta G 镜以来的名门血统,同时也是继 Sony FE 环四颗先锋镜头(35mm、28-70mm、24-70mm、55mm)后第二波推出的镜头,比较特殊的是,Sony 之前并未在 A 环系统上推出中长焦的 F4 小三元,因此这颗也算是 Sony 所推出的第一颗焦段光圈为 70-200mm F4 的镜头。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005226_4.jpg
或许是为了确立初代 Sony A7 的画质标竿,这颗镜头采用了还不错的用料以及较不妥协的设计,采用同级镜头中最多的 21 枚 15 群镜片,其中包含两枚 ED 镜片、一枚超级 ED 镜片、一枚非球面镜片,以及两枚 AA 非球面镜片,口径来到 72mm,重量亦达到 840g,并不算是一颗以轻巧为诉求的镜头,其价格亦不便宜,推出时的售价是 45,980 元。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005211_72.jpg
通体的白色涂装、G 镜的定位,从外观不难让人感受到这是一颗高品质的镜头。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005229_62.jpg
镜头最前端采用阳极铝合金发丝纹表面,在镜头的三个方向亦具有承袭自 Minolta 的“对焦固定纽”,此外对焦环与橡胶环皆采用 Sony A 环时代惯用的细锯齿橡胶环,但我想 FE 镜头的变焦环材质应该有所改进,至少我目前都还没遇到过变焦环发白的情形。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005222_58.jpg
可能是基于直射光或是光学上的先天限制,这颗镜头的后玉相当深,距离接环亦较远,这样的镜后距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可以同样光学设计直接移植到 A 环使用?…..不过在 A 环没有新镜头推出的现在,大概也很难印证这个想法了。
虽然镜后距较长,但实际上 Sony 70-200mm F4 G OSS 并无法加装 1.4TC 以及 2.0TC 这两颗增距镜(SEL14TC、SEL20TC),镜后挡板挡住了增距镜的凸玉设计,纵使拆除挡板,也须破坏性的切割后端电路板才有可能装上(也只是有可能而已),而即使改装装上增距镜后,电路设计是否能够支援也是一个问题。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005205_22.jpg
在镜头的功能上,这颗镜头倒是给了许多该有的功能,诸如 AF/MF 切换、对焦距离选择、光学防手震功能皆有,此外还有一个专为追焦功能设计的防手震模式,“Mode 1”为一般防手震模式,“Mode 2”则为对应横向追焦拍摄时使用的防震模式,在此模式下镜头只会补偿上下方的手震,而不会补正左右方的震动。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005216_40.jpg
虽是一颗 F4 的小三元镜头,但它依旧具备了脚架环的设计,应该也是 C、N、S 三家中唯一在原厂盒装中附上脚架环的镜头(不需另购)。
==
话说那个接环…
==
与现今发展成熟的第三世代 A7 系统来看(A7 III、A7R3、A9),Sony A7 最初的定位是“轻巧的全片幅”系统,也许是 FE 环刚推出时 Sony 的策略还没有十分明确的缘故,FE 70-200mm F4 G OSS 在搭配初代 A7 时是相当不平衡的组合,除了机身过轻、重心不均之外,最主要的问题是 A7 采用了塑胶接环(接环外层是金属材质,但内层的卡口是塑胶材质)。
这样的设计在拍摄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接环接触不良的状况,此时机身会显示“F –”然后完全无法操作与对焦,同样的状况也会出现在 a6000 身上,这对当时拿 A7 来工作的我来说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后来自己改装副厂金属接环才解决这项问题。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223021_80.jpg
在使用 Sony A7 装上 FE 70-200mm F4 G OSS 时,光是镜头本身的重量就会让镜头接环接触不良
不过,这个状况在第二世代的机身(A7 II、A7R II、A7S II)已不复见,第三世代的机身开始则特意加强强度,接环的四颗螺丝加强为六颗螺丝,甚至刻意把接环做得非常紧(尤其是 A7R3),基本已革除了这项毛病。
==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实拍
==
如果就纯光学表现来看,这颗镜头没有什么问题,解像力也随着机身三个世代的进步而有所提升,但比较令人介意的却是它那较大的体积,与 DSLR 所使用的 70-200mm F4 这类小三元望远变焦镜相较,这颗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完全没有体积上的优势,相比 Canon、Nikon 不仅重量没较轻、体积和口径甚至也大上一截(67mm V.S. 72mm)。
工作/活动
在“Sony 全系列镜头实拍评测”中,Sony 70-200mm F4 G OSS 所使用的机身应该是最多的。由于持有时间较长的缘故,我曾使用这颗镜头接上 A7、A7 II、A7R II、A9、A7R3、a6300、a6500 等多台机身拍摄,在挑图时,也经常可以找到一些较具历史意义的照片。
历经了三个世代的变化,70-200mm F4 G OSS 在不同机身上有着不小的差异,而基于这颗镜头的重要性与不可取代性,在一些重要的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它所拍摄的照片,可说是工作必备的镜头之一。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211553_19.jpg
2015/04/20,Gogoro 试驾。191mm f/4 1/200s ISO 160,Sony A7 机身直出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222119_55.jpg
2015/09/12,311 东日本大地震后复兴中的东北女川駅,事故地点之一的女川核电厂就在附近。200mm f/7.1 1/320s ISO 100,Sony A7R II 机身直出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211559_36.jpg
2017/06/07,Gogoro 2 试驾。200mm f/4 1/500s ISO 100,Sony A7R II 机身直出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211629_57.jpg
郑家纯(鸡排妹)。200mm f/5.6 1/250s ISO 1600,Sony A9 机身直出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211606_89.jpg
郑宜农。185mm f/4 1/160s ISO 400,Sony a6300 机身直出
嗯,
为了展示 Sony A9 搭配 FE 70-200mm F4 G OSS 强大的 15fps 连拍能力,就用鸡排妹的连拍图制作成 Gif 来说明吧:
.
..
...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211817_8.gif
200mm f/5.6 1/100s ISO 1250,Sony A9 机身直出
.
..
...
.....
............
嗯……嗯嗯嗯???
运动场合
我最初使用这颗镜头拍摄动态是用在初代 A7 身上,当时的对焦性能用来拍摄追焦实在是太过勉强了,即使目标物移动不快,准焦率也不到五成,甚至在搭配第二世代的 A7R II 追焦拍摄时成功率亦不尽理想,但随着 A9、A7R3 的推出,FE 70-200mm F4 G OSS 的对焦速度也大幅提升到可用等级,甚至可以胜任不少运动场合。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212259_56.jpg
200mm f/4.5 1/640s ISO 320,Sony A7 机身直出
http://img.immian.com/20180313211926_53.jpg
200mm f/5 1/500s ISO 200,Sony A7 机身直出、裁切
世大运期间,我也用 Sony A9 搭配这颗镜头拍了一场水球比赛,对焦性能在 AF-C 模式下有高水准的表现。有一点稍嫌可惜的是,这颗镜头在搭配 Sony A9 连拍时,仅能支援至 15fps 的连拍速度,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颗较早的镜头。
或许会有人说,20fps 与 15fps 都很快,有差吗?坦白说还真的有差,这场比赛我用了 100-400 GM 与 70-200 F4 G 交换拍摄,其中前者可支援至 20fps,在拍摄成功率上确实会有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