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长,建议点网志好读版:
http://immian.com/sony-90mm-f28-g-macro-oss-review/
以下PTT版正文:
无冕的锐利之王,Sony 90mm F2.8 G Macro OSS 开箱/实拍/评测
“在 Sony FE 系统中,这是一颗名气与实力都被低估的名作。”
评测网站 DxO Mark 上,Sony FE 90mm F2.8 G Marco OSS 锐利度的分数是 42 分,总平均分 47 分(受测机身 A7R II)。作为比较, Canon 100mm F2.8 L Macro 锐利度是 24 分(机身 5Ds R),Nikon 105mm F2.8 G Micro 锐利度则是 21 分(机身 D810)。
即便受测机身不同,分数也仅供参考,但类似焦段、同取向的镜头在 DxO 上却能有着相当罕见、近乎碾压对手的近 20 分分差,由此就可见这颗镜头的强悍之处。此外,90mm F2.8 G Marco OSS 同时也是 Sony FE 系统中第一锐利的镜头(第二、第三名分别是 50mm F1.4 ZA 以及 55mm F1.8 ZA,这两颗也是神镜等级,我们后面再谈)。
Sony 90mm F2.8 G Macro OSS 开箱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05907_41.jpg
Sony FE 90mm F2.8 Macro 在 2015 年五月推出,推出时售价 31,980 元,采用 11 群 15 枚镜片,光圈叶片 9 枚,滤镜口径 62mm,具备 OSS 光学防手震机构以及 DDSSM 对焦马达,最近对焦距离 28cm,放大倍率 1:1,重量 602g,算是一支中量级的镜头。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05846_40.jpg
在 90mm F2.8 Macro 推出的时候 Sony A7R II 还没上市,这颗镜头也大抵沿用了 Sony 较早世代的设计语言,包含全金属的镜身、金属细锯齿对焦环等等。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05924_24.jpg
全金属镜身拿在手里似乎冷冰冰的很有质感,但其实这种表面材质非常容易刮伤,我觉得是一颗相对难养的镜头,加上镜头本身较长,如果不是用铁人胶带保护,倒是很容易在使用中留下痕迹。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05850_37.jpg
除了微距镜必备的 1:1 放大倍率,这颗镜头还有着“手动对焦离合器”的设计,前后推动对焦环即可在 AF/ MF 之间切换对焦模式。
对焦表尺也很直接的印在了镜头上,虽说简易明了,但老实说有点难看XD,用久了也就免强习惯了。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05855_4.jpg
菱格纹的对焦环虽然手感不错,但实际上也很容易刮伤。此外因为对焦环面积太大,拿进拿出包包时很容易切换到对焦模式,后来我也都养成相机一拿起来对焦环先往前推的习惯。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05920_54.jpg
定位为“G”镜的 90mm F2.8 Macro 具备“对焦锁定钮”以及“对焦距离限制钮”,后者可作三段切换。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05840_77.jpg
它也搭载了“OSS 防手震”,这对微距镜来说无疑是项利多。因为在镜头焦段较长或是微距拍摄时,机身防震效果较差,反之要靠镜头防震较能发挥比较好的补偿效果。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05828_74.jpg
漂亮的酒红色镀膜,不算大的 62mm 口径,602g 重量中等,唯长度约 130mm 实在是有点长。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05904_10.jpg
后玉较深,泰国制造。
Sony 90mm F2.8 G Macro OSS 实拍照片
照惯例,以下实拍照片皆为机身 X.Fine Jpeg 直出,测试机身有 A9、A7R3,除缩图之外未经任何后制软件修图。
这颗镜头刚推出时,在 A7R 身上的对焦速度实在说不上快,但直到 A7R II 乃至于 A9、A7R3 的推出,对焦速度也算进步到还不错的水准,若善用“对焦距离选择钮”的话,对焦速度我认为已是可供工作使用的等级。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3011_46.jpg
▲f/8 1/125s ISO 3200 搭配 DCR250,Sony A7R3
食记神镜
微距一定要拍摄花草生态吗?倒也未必,如果要我发挥 FE 90mm F2.8 G OSS 在生活应用上的实力,那绝对是在餐桌上了,28cm 的最近对焦距离、1:1 的放大倍率、对比较强与较浓的发色,搭配 A7R II 这类第二世代的机身时,呈现的颜色也属于较浓较讨喜的那一类,若是搭配 A7R3 或是 A9,这些第三世代机身室内白平衡也更准,加上 OSS 防手震的支援,非常适合用作食记拍摄。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409_47.jpg
▲f/2.8 1/60s ISO 2000,Sony A9
“想要在深夜的时候 PO 美食照毒害大家,就靠这颗镜头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有时候我出门吃饭时总少不了它。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342_7.jpg
▲f/3.5 1/30s ISO 2000,Sony A7R3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352_34.jpg
▲f/5.6 1/30s ISO 2500,Sony A7R3
28cm 的最近拍摄距离实际在运用时镜头前端大约会离被摄物 13~14cm,相较于 50mm 微距镜能有更多的施展空间,镜头阴影也几乎不会遮蔽到被摄物。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430_75.jpg
▲f/2.8 1/40s ISO 2500,Sony A9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359_80.jpg
▲f/2.8 1/30s ISO 400,Sony A7R3
虽受惠于内建的 OSS 光学防手震得以将快门速度压低,但我用这颗镜头在拍摄美食/静物时,大多还是将“自动 ISO 最小速度”设定在 1/30s 避免微震。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339_92.jpg
▲f/4 1/60s ISO 800,Sony A7R3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425_85.jpg
▲f/2.8 1/40s ISO 2000,Sony A9
对微距镜来说,画质与放大倍率相信会是第一考量,其他诸如散景、口径蚀等通常会是较次一等的考量,但实际上这颗镜头在全开光圈的色散、边角像差上的修正也做得非常好,单纯论“光学素质”而言是相当优秀的镜头。
散景在近距离拍摄时仍算讨喜,不过在光点的呈现上是属于边缘明显锐利的类型,与奶油散景还沾不上边,好不好看见仁见智,我个人倒是认为这样的散景算是有个性,只是口径蚀与二线性在拍摄人像时会较不讨喜。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417_51.jpg
▲f/2.8 1/40s ISO 1000,Sony A9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421_23.jpg
▲f/2.8 1/40s ISO 1000,Sony A9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433_91.jpg
▲f/2.8 1/40s ISO 2000,Sony A9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404_69.jpg
▲f/2.8 1/60s ISO 1600,Sony A9
工作用
在棚拍等用途上绝对是这颗镜头的主要战场,锐利的画质、优秀的分辨率,搭配上 A7R II、A7R3 最大的麻烦之处反而是因为分辨率太高、不必要的细节太丰富,进而在修图时拉长后制处理的时间。此外它的最小光圈仅有 f/22,在近摄时景深亦可能过浅。
一般棚内拍摄产品修图是常态,但以下这四张是 X.Fine Jpeg 直出: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3527_26.jpg
▲f/10 1/125s ISO 400,Sony A7R3
顺道一提,本篇前面所有的产品照也都是使用 90mm F2.8 G Macro OSS 所拍摄的。(整篇都是 90 微的形状?)
90 微拍 90 微 XD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3535_9.jpg
▲f/7.1 1/125s ISO 400,Sony A7R3
如果是使用棚灯拍摄商品的话,请记得要把机身设定调整为“Live View 显示”改为“设定效果关”,如此机身就不会让镜头在构图时预缩光圈,也可以让微距镜发挥正常的对焦速度,这对商品摄影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你用的是 A7R3,只要将 C1~C4 其一设定为 Live View 显示就可以一键操作开关,这点比 A9 和 A7R II 都还要方便。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3530_52.jpg
▲f/11 1/125s ISO 400,Sony A7R3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3524_30.jpg
▲f/9 1/125s ISO 400,Sony A7R3
街拍
听起来似乎是与微距镜完全无关的题材,实际上在“只带这颗镜头出门”的场合下却能发挥还不错的表现,90mm 的视角在街拍运用上相当接近 85mm,也很适合用长焦降低透视感的题材。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4257_70.jpg
▲f/5.6 1/640s ISO 100,Sony A9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4226_15.jpg
▲f/4 1/100s ISO 100,Sony A7R3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4230_54.jpg
▲f/8 1/100s ISO 100,Sony A7R3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1445_32.jpg
▲f/2.8 1/30s ISO 2000,Sony A9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4241_13.jpg
▲f/11 1/80s ISO 200,Sony A7R3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4252_5.jpg
▲f/2.8 1/100s ISO 160,Sony A9
这种时候就把“对焦距离选择钮”切到无线远端吧,90mm F2.8 G Macro OSS 拍摄远景的对焦速度比起想像中好用。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4302_89.jpg
▲f/4 1/30s ISO 640,Sony A9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24246_28.jpg
▲f/5.6 1/1600s ISO 200,Sony A9
锐利之王
Sony 的使用者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称职的微距可以使用,A 接环时代有 100mm F2.8 Macro,但那是延续 Minolta 时代 1986 年的设计,虽然也是一颗画质锐利的铭镜,但它采用外对焦系统,对除了焦时镜头会随之伸长之外,它的对焦行程也极长,并不是非常适合在工作上使用,且整个全片幅 A 接环系统也并未推出继承 100mm F2.8 Macro 的选择。
在 APS-C 片幅上,Sony 也曾推出了 30mm F3.5 Macro,但等效 45mm 和 100mm 微距镜在用法有很大的差异,APS-C 镜亦无法满足 FF 使用者,导致 A7 使用者一开始就遭遇无微距可用的状况,我自己就有好一段时间使用 LA-EA4 搭配 Minolta 50mm F2.8 Macro 将就著用,而这样的“微距荒”直到 90mm F2.8 Macro G 的推出才得以缓解。
严格来说,这是 Sony 自己设计的第一颗全片幅微距镜头,不是自带转接环、而是针对无反光镜系统设计的原生镜,在操作性、整体设计上都融入了 Sony 自家优点,照片的调性亦很有现代镜的特色:对比强、画质锐利、发色偏浓。
http://img.immian.com/20180104005836_72.jpg
无论就我自己使用的感想或是国内外的评测,这颗镜头在锐利度上都有着超常的表现,搭配 A7R II 或是 A7R3 时更有首屈一指的画质,但与其他镜头相较,这却是一颗讨论度较低、二手流通数量也不多的相对冷门镜,实在让人觉得有点可惜。
“如果想体验 Sony A7R II 与 A7R3 的画质表现,第一颗镜头我会推荐 55mm F1.8 ZA,第二颗我会推荐的就是这颗锐利之王:Sony 90mm F2.8 G Macro OSS。”
其实也不必纠结于微距镜一定要近拍的原则,善用 Sony 90mm F2.8 G Macro OSS 的对焦选择钮,除了在棚拍这类工作用途上是非常理想的选择之外,在室内美食、远景特写、街拍等题材上都有不错的发挥空间,即便体积不亲民,但试着把它多多带出门,也许会发现更多可拍摄的题材也说不定。
优点:优秀的画质、无话可说的锐利度、内建防手震、不错的操作性、符合水准的对焦速度
缺点:金属镜身容易有伤痕、体积稍长不易携带、光圈最小仅有 F22、二手流通数量较少、定价便宜一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