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多,建议点网志好读版:http://immian.com/sony-12-24mm-f4-g-unbox/
在 2017 年 Sony 发表的镜头当中,除了补齐大三元阵容的 16-35mm F2.8 GM、相对平价的大光圈人像镜 FE 85mm F1.8 这些充实阵容的镜头之外,还推出了两颗出人意表的镜头,其一是复刻自 A 接环 135mm STF 的 100mm STF GM OSS,其二就是这颗 FE 12-24mm F4 G 了。
http://img.immian.com/20170701210240_62.jpg
意料之外的原因,在于全片幅超广角阵营中,鲜少有镜头能达到 12mm(全幅等效)的境界。当然,Canon 有超广角变焦之王 11-24mm F4 L,Sigma 也有焦段相同的 12-24mm F4 DG HSM(Nikon 表示被遗忘)。而在定焦镜方面,福伦达也有目前最广的 Voigtlander 10mm f/5.6,这是一颗相当变态的镜头,以后有机会再述。 但总得来说,Sony 这颗超广角变焦不但是其中较平价(比 Canon 便宜,但比 Sigma 贵),也是其中最轻巧的选择,重量上甚至只有前两者的一半,搭配上 Sony 轻巧化的全幅无反,无疑问是目前全片幅中最轻巧又最广的变焦镜组合。
http://img.immian.com/20170701210248_17.jpg
此次开箱的 Sony 12-24mm F4 G 既非 ZA 也非 GM,但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是挂上 GM 之名,这颗镜头就失去了轻便与相对经济的意义,售价也必定会相当可观,相较之下我觉得 G 镜算是满合理的设定。
而在镜头的表面处理上,Sony 12-24mm F4 G 采用表面粗颗粒设计,以及橡胶材质的对焦/变焦环,质感倒是比较接近 GM 镜头,而不若早期的 ZA 是采用阳极铝合金表面以及细锯齿对焦环。以长远使用的概念来说,我个人是比较倾向类 GM 的质感设计,毕竟以往的细锯齿对焦环实在是有点娇贵…。
http://img.immian.com/20170701210243_21.jpg
前玉相当凸,不可装滤镜,内建不可拆遮光罩设计。往后可能会有副厂推出滤镜架吧?其实说起来目前焦距在 12mm 以下的变焦镜应该都是不可装滤镜的。
http://img.immian.com/20170701210252_82.jpg
对焦停止钮、AF 切换,以及一颗银色的 G(GM 的 G 是红色),其实是颗满低调的镜头。
http://img.immian.com/20170701210257_34.jpg
也是采用专用的镜头盖,算是满大一颗,但设计我觉得不错:
http://img.immian.com/20170701210259_64.jpg
固定方式是用内爪两侧卡入镜头上预留的固定槽,因此安装上没有方向性,装上后也不容易脱落。
http://img.immian.com/20170701210302_87.jpg
装上镜头盖之后,其实也挺大一颗的(对 A7 来说)
http://img.immian.com/20170701210304_43.jpg
镜头屁屁可见 Made in China,此外后玉会随着变焦内缩,12mm 时后玉最突出,24mm 时后玉就伸到镜头深处了。 虽然看起来是内变焦设计,变焦时镜头也不会变长,不过变焦时前玉会随焦段不同而移动,12mm 时最突出,约 18mm 时最深入,24mm 时又突出了一些:
http://img.immian.com/20170701210315_34.gif
12mm的实拍图就麻烦请点网志了:http://immian.com/sony-12-24mm-f4-g-unbox/
http://img.immian.com/20170701222018_86.jpg
我一直觉得超广广到一个程度之后,它的功能就由纪实功能转向创作用途,使用者的问题会由“该如何装下景物”这个单纯的概念变成“该怎么压缩、拉伸视角才会好看?”“怎样拍摄的透视效果最强?”,用一般的超广角拍摄方法,反而会凸显不出这颗镜头的特色,这也算是使用过一阵子 Voigtlander 10mm f/5.6 之后才有的心得。
其次是,我觉得焦段到一个极限后,这类镜头求的就是“能不能拍到”大过于“能不能拍得好”的需求,虽然画质、边角、变形都相当重要,但焦段、体积无疑是无可取代的,这不仅对 Sony User 来说真的是一项好消息,对超广角爱好者来说也是有不小的吸引力(Nikon 14-24mm 表示:)。
虽然是短暂试用,不过在 16-35mm F2.8 GM、16-35mm F4 ZA、12-24mm F4 G 这三颗的选择上,我会比较倾向买这颗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