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蛙105mm是F接环上的散景之王吗?

楼主: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6-06-13 01:26:44
在90年代Nikon推出了105mm f/2 DC与135mm f/2 DC,
他们所采用的Defocus Control堪称F接环上的散景之王。
而他们的竞争对手Minolta也不是省油的灯,没过多久就推出了135mm f/2.8 STF。
Nikon的DC技术同一时间只能改善前景或后景的散景,而且对焦内的画质也会减损,
相较之下135mm STF可以同时改善前景与后景的散景,并保有焦内画质的锐利度,
但付出的代价是透光度。105mm DC f/2的T-Stop为t/2.2,而135mm f/2.8 STF为t/4.5。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DC镜头依旧是Nikon F接环上人像的首选,
而Minolta A接环则是....... (默)
近年因为推出15mm f/4的微距镜头与2倍reproduction ratio的60mm微距镜头而声名大噪
的老蛙最近又发表了12mm f/2.8全幅低变形广角镜与105mm f/2.0 STF镜头。
这是第一次F接环的相机用户可以使用STF镜头的机会,也让我非常有兴趣,
不知道是否有前辈已经入手了这款镜头呢?
而实际用起来,与Minolta 135 STF还有Nikon 135 DC相比,优势、劣势又是如何呢?
以下为splendidpoem之推文(我另外有附图):
(一)
景深范围和焦外糊化程度是两种不同概念:
一个探讨人眼对模糊圆在特定条件下的分辨力,
一个则是投影光斑中央和圆周的亮度分布态样;
故景深超浅,不必然等于散景优美。
以Sony/Minolta 135 STF和Sony 135 ZA来说,
同样条件下,ZA的F1.8光圈可营造出比STF的F2.8更浅之景深,
但STF在F2.8时的焦外过渡明显比ZA的F1.8更柔顺。
(二)Nikon的DC镜头,它是借由控制让球面像差
“欠缺校正”和“过度校正”来改变焦点前后的散景。
由于是利用镜头的缺陷(像差)来强化散景,故可能影响焦内成像。
其它优缺点则如f大文中所述。
(三)Sony/Minolta的STF,
则是加上一片滤镜以实现环型渐层减光的效果。(原po注:Apodization滤镜)
http://imgur.com/hSuURJt
优点是前后景深外的散景皆可受惠,且较不受像差影响。
缺点则是:
(A)无法使用相位对焦(但可对比对焦);
(B)解像力实际上是下降的。
但光斑周围降低亮度减少相邻像素的干扰,因此细节会更清晰;
(C)由于是透过特殊滤镜来减少镜片周围的亮度,
故缩光圈会降低散景美化的程度。
因此Sony/Minolta 135 STF的T光圈最小只到F6.7。
这或许可推论到Laowa 105 STF的表现。
(四)由于STF的好评,
Minolta在Dynax 7等相机上还推出了软件版的STF:
用不同光圈连拍七张以合并出一张散景优化的照片。
由于高斯模糊的运算方式(根据距离来加权计算相邻像素的亮度值)
很像STF的物理效果,故现代亦可透过软件的高斯模糊达到类似效果。
原po注:从下面的示意图可看出,传统镜头在焦外会让一条线变成模糊的粗线,
而STF镜头会让线本身的形状不变,但边界逐渐的柔化
http://imgur.com/8scWUq5
作者: speedshuffle (咻~)   2016-06-13 01:35:00
散景王是一直都是这支http://tinyurl.com/h4gtsw5
作者: jaylj14 (JAY)   2016-06-13 01:47:00
有机会,而且他可以当作AIS镜使用,满不错的,已列入购买清单,只是预算生不出来XD
作者: h311013   2016-06-13 08:53:00
STF 史上最美散景 没有之一
作者: atropos   2016-06-13 10:10:00
DC不要调过头就不会影响焦点的画质
作者: nojob (赌注是?)   2016-06-13 10:14:00
把小胖子拿出来对比105/135 f2 dc会不会太犯规了?DC不要调过头就不会影响焦点的画质+1
作者: splendidpoem (天降六月雪)   2016-06-13 11:26:00
(一)景深范围和焦外糊化程度是两种不同概念:一个探讨人眼对模糊圆在特定条件下的分辨力,一个则是投影光斑中央和圆周的亮度分布态样;故景深超浅,不必然等于散景优美。以Sony/Minolta 135 STF和Sony 135 ZA来说,同样条件下,ZA的F1.8光圈可营造出比STF的F2.8更浅之景深,但STF在F2.8时的焦外过渡明显比ZA的F1.8更柔顺。(二)Nikon的DC镜头,它是借由控制让球面像差“欠缺校正”和“过度校正”来改变焦点前后的散景。由于是利用镜头的缺陷(像差)来强化散景,故可能影响焦内成像。其它优缺点则如f大文中所述。(三)Sony/Minolta的STF,则是加上一片滤镜以实现环型渐层减光的效果。优点是前后景深外的散景皆可受惠,且较不受像差影响。缺点则是:(A)无法使用相位对焦(但可对比对焦);(B)解像力实际上是下降的。但光斑周围降低亮度减少相邻像素的干扰,因此细节会更清晰;(C)由于是透过特殊滤镜来减少镜片周围的亮度,故缩光圈会降低散景美化的程度。因此Sony/Minolta 135 STF的T光圈最小只到F6.7。这或许可推论到Laowa 105 STF的表现。(四)由于STF的好评,Minolta在Dynax 7等相机上还推出了软件版的STF:用不同光圈连拍七张以合并出一张散景优化的照片。由于高斯模糊的运算方式(根据距离来加权计算相邻像素的亮度值)很像STF的物理效果,故现代亦可透过软件的高斯模糊达到类似效果。
作者: SteinsGate (El Psy Congroo)   2016-06-13 11:36:00
先推楼上
作者: gfmonster (鬼火兽)   2016-06-13 11:39:00
长知识推
作者: linpo1206 (东区徐志摩)   2016-06-13 11:49:00
A7上的模拟STF一定要在完全不动的场合使用,实用性很低,但这个功能很有创意。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06-13 12:30:00
不知怎么,看到前面讨论 STF 就预感推文某个角色会登场....:P
作者: rexvincent (雨男)   2016-06-13 12:34:00
看推文长知识
作者: badaseases (BADA)   2016-06-13 12:40:00
推文追踪
作者: PkmX (阿猫)   2016-06-13 12:41:00
s大应该取个短一点的ID 这样一行可以多塞几个字XD
作者: alayaosu (扭!!!)   2016-06-13 13:07:00
不懂为何STF无法相位对焦
作者: angel5566 (56天使)   2016-06-13 15:24:00
推S大知识库
作者: PureTrue (ㄅㄚˋ气)   2016-06-13 17:10:00
S大文必推
作者: wul3504 (Challenge)   2016-06-13 18:21:00
看到s大只能推了...
作者: hhhuichun (huichun)   2016-06-13 19:28:00
推S大,长知识啊
作者: rjhowmanyo (RJ)   2016-06-14 00:33:00
太强大了 可以m推文吗
作者: aquaslove   2016-06-14 02:09:00
作者: cjlee   2016-06-14 21:11:00
minolta/sony的STF就算光圈全开也几乎没有口径蚀
作者: xxxg00w0 (寒夜)   2016-06-15 16:56:00
STF那个经典的双光圈外星技术拍出来的成像目前还是个人首推
作者: atropos   2016-06-15 17:57:00
重点不在双光圈,而是减光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