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aylj14 (JAY)
2016-06-06 18:08:38突然想到几个问题,是关于片幅跟微距之间的关系想请教大家
1.如果APSC VS FF,都是1:1 MACRO的镜头下
由于APSC的片幅较小,是不是物体投到感光元件上,在画面中的比例会比较大?
2.FF标榜1:1MACRO 的镜头,接到APSC上也可以呈现1:1的放大倍率吗?
3.如果小片幅的相机拿来拍微距,物体占整体画面比有优势的话,在加上小片幅景深比较
深
作者:
svuper (开森阿)
2016-06-06 18:22:00no....反正都是东西多大,能在感光元件上显示多大。也就是说在ff拍的下的东西,apsc会爆框
1and2 都是1:1,但片幅小等同于格放的效果所以说比例比较大也是可以啦3.景深会占优势没错
作者:
svuper (开森阿)
2016-06-06 18:27:00感光元件小就一部分的光他收不到而已,你要想成镜头都是给同样的光进来,你感光元件无法全部接受这样而已,对于影像大小不会改变,只是没办法看到影像全部
作者:
diamondX (清新 健康 专业)
2016-06-06 18:33:00差不多是这样
不会。FF 要放大就裁图,这时候和同一颗镜头装在APS-C 上的景深一样。(如果画素密度接近的话)M43亦同。但是如果有专门为小片幅打造的大镜头,那可能搭配起来会有点景深优势。
我觉得微距在APSC比较好用,FF景深太浅有时候很麻烦
作者:
svuper (开森阿)
2016-06-06 19:01:00大致上是这样没错啦,毕竟ff裁切到apsc的视角画素会去掉一大半,但如果遇到5ds之类的高画素,那倒又不一定了另外值得探讨的就是,到底是像素高好(apsc原生),或是画素少,画质佳(Ff裁切)出来的画面比较利?比较好?
作者:
svuper (开森阿)
2016-06-06 19:19:00不只是信噪喔,感光元件本身的画质喔....同样iso,apsc跟FF拍出来的锐利度差很多的
都是像素密度的问题,和片幅没有关系。像素密度低对比转换好,但极限解析受限。像素密度高极限解析高,但对比转换差。不过高画素可以算回低画画素,差距不会很大。简言之:同技术,10MP 的APS-C会和 24MP 的 FF 一样。另外,光线充足,景深其实是假议题。
作者:
neoma (佛蒙特妈妈)
2016-06-06 20:13:00都别争了 去买一台二手的olympus EM1和60mmf2.8 包围焦点
作者:
aal (生态小尖兵)
2016-06-06 20:17:00快门震/微震一样像素密度影响,也是假议题
因为画素密度影响绕射,所以这是个假议题...:P我们这么说:片幅缩小大致上就是把大的减成小的。有什么理由小的做得到而大的做不到?另外你关于分辨率的问题。MTF50 就是对比转换 50 就算数。那只能看出以对比转换 50 为标准的解析,不能看出对比转换 50~100 间的差别。
作者:
tyf99 (呵呵)
2016-06-06 20:49:00胃镜可以伸到胃里面拍,大的就做不到..
这是没错;所以片幅的选择就是体积和成本的选择。但是过去厂商在不同的片幅上有不同的像素密度倾向所以让人把一些跟像素密度有关的选择看成片幅选择。其实缩光圈是在修正像差和暗角,过了一个高峰画质就会开始衰减,只不过衰减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在数位上造成的绕射很严重。所以有很多老一辈的缩 F22 在拍风景,主要是因为他们用底片。所以,镜头本身的确会有个最佳光圈,但是不一定是 F8;近代镜很多在F4F5.6 就到达解像力的高峰。但是在数位上,镜头本身解像力的下降影响远比不上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