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m01 的 SONY FE 24-70 2.8 GM评测

楼主: dezuphia (泣离)   2016-04-11 00:02:03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4759473
稍微看了一下,感觉几个看点是:
1. 低调奢华的良好造工
2. 望远端对焦略慢,可能是因为高精度的DDSSM马达牺牲了一点对焦速度
3. 非球面镜造成的洋葱圈有改善,但也不像SONY说得那么神,还是可以看得到有。
4. SONY宣称的优越散景本身倒是真的,非常漂亮。
5. 抗耀能力极佳。
6. 画质无可挑剔。
7. 色差抑制表现一般,边缘会有无法靠缩光圈消除的横向色差。
8. 非常明显的枕状变形,看来SONY是打算靠数位修正解决...
作者: vincealan (文思艾伦)   2016-04-11 00:09:00
星芒比之前出的E接环镜头漂亮很多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16-04-11 00:17:00
希望在A7rII上跟2470LII来个顶尖对决XD
作者: waterspinach (小3æ©Ÿ,回不去啦~)   2016-04-11 00:50:00
Sony这支还比Canon24-70 II来的重啊...:p
作者: luswtin   2016-04-11 01:06:00
这洋葱圈内部看来01又拿到烂品了,我的就没那么差
作者: BIGP (ツンデレ大好!)   2016-04-11 01:17:00
等我那颗拿到来试试看和C家的比
作者: sim3000 (西恩)   2016-04-11 02:21:00
除了内文说的望远端对焦速度 希望不要其他地方还是输C也是期待这颗好久了 & Zeiss 85 对焦真的颇快
作者: TexasFlood (TexasFlood)   2016-04-11 03:56:00
不太懂为什么镜头评测有些有开变形控制有些没
作者: user1120 (使用者)   2016-04-11 06:30:00
8 是 桶状 还是 枕状 呢?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16-04-11 09:28:00
枕状,望远端,不过这感觉FW更新应该就解了
作者: user1120 (使用者)   2016-04-11 10:35:00
好久没听到这等级的镜头有明显可见的枕状变形了... XD靠 FW 解应该可行,不过这是镜皇级的镜头,有点怪怪的..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04-11 10:39:00
这种等级和块头搞到需要数位修正变形?等著看后续评测....
作者: atropos   2016-04-11 11:13:00
我觉得桶状跟枕状都算明显,只是同级他厂枕状没这么惨看来又是不搭配数位修正就不太能用的设计,趋势就是这样
作者: splendidpoem (天降六月雪)   2016-04-11 11:34:00
感谢分享资讯。(一)对于洋葱圈,Sony官方说法是“有效控制”("Onion ring bokeh...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而非完全消弭,并没有特别神化或夸大;而GM镜迄今实测的洋葱圈现象也确实较少。(二)相对于官方MTF是数学计算而非实测结果,且也没有列出GM系列主打的“每公厘50组线对”数据;Lensrentals已经测出其实际MTF。在每公厘50组线对的条件下,不论广角端或望远端,当最佳光圈时,2470GM的中央和边角解析出的反差都超越Nikon 2470G和Canon 2470LII。不过因为色差问题导致落差较大,且焦外过渡也似乎没有取得明显优势,这点留待更多实测数据。(三)Sony镜头这几年遭遇了很严重的品管问题,例如1670/4、2470/4、35/1.4等同颗镜头间的不同样本会有大幅的画质落差,连带增加用户购镜的风险。建议M01可向Sony多索取几颗样本受测,以免单一样本的落差影响评测结果。(四)即使目前身为自家标准变焦镜皇,2470GM的望远端枕状变形程度从实拍照看来确实过大。虽然数位修正可以解决,但枕状变形的问题在于:数位修正后都会减弱中央解像力,变相削弱自身高解像力的优势。这点待Photozone等网站测出变形量后,才能尝试计算牺牲掉的中央解像力。(五)很高兴Minolta G对散景的执著在GM上重生,期待关于GM镜散景比较的更多实测。另外,也希望能和Sony标准变焦的前任镜皇来一场GM vs Carl Zeiss的对决。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16-04-11 11:41:00
S大为什么坚持不回文XD,跟A环大菜的对决的确也很期待
作者: ll35566 ( 东健哥)   2016-04-11 11:42:00
推S大
作者: strike5566 (好球56)   2016-04-11 11:48:00
推s大跟原文附录 这个小编好认真啊
作者: afterdark (我祇是来借个电话)   2016-04-11 12:04:00
请问像s大说的,如35/1.4的品管问题,有什么自我检测的方法吗?
作者: atropos   2016-04-11 12:14:00
若边缘的像散只是因为横向色散,那也是可以数位修正也有看到一些抱怨85/1.4 GM作工不良的反应
作者: dehors (du pain sur la planche)   2016-04-11 12:19:00
我感觉是batis做工稍优于GM 规格上也是batis耐候程度较好此外 这两颗GM对我而言真的太重了 配A7平衡度很差
作者: luswtin   2016-04-11 12:47:00
两颗做工看起来batis比较流线,但说不上GM比较差,又因为85GM对焦行程较长,因此对焦速度较慢,声音也较大
作者: pussycat2009 (我不是女的)   2016-04-11 12:57:00
85GM作工不良应该是指内变焦机构摩擦镜筒吧,对岸很多抱怨
作者: luswtin   2016-04-11 13:45:00
应该是内对焦机构,但实际上声音并非摩擦声,而是对焦马达本身声音(大声),至于滑轨白痕看起来是finishing没做好
作者: user1120 (使用者)   2016-04-11 13:48:00
推splendidpoem,倒是没有思考过 枕状变形的数位修正,会减损中央画质,反之桶状变形的修正,减损的应该是边缘的画质。品管问题理应不该出现在镜皇级镜头,这价位还要用户试手气,不是很说得过去。
作者: smileahpain   2016-04-11 14:01:00
我是这样认为,假如厂商因为良率而导致评测失准,那是厂商得自己必须承担的后果。
作者: huangin (大黄)   2016-04-11 14:34:00
都找不到别的评测,只看m01这篇老实说会觉得这颗不如L镜但看留言似乎外国评价又极高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04-11 14:35:00
诚然如此;一颗六、七万的镜头如果因为品管导致评测不如预期,我觉得厂商只能自己吞了。否则那些买到次货的消费者悲情向谁诉?
作者: atropos   2016-04-11 14:42:00
就我所知,变形修正造成的解像力下降主要是在型变较高大多是在周边的地方
作者: luswtin   2016-04-11 16:36:00
其实枕状变形nikon新版镜皇也颇明显,当时是被一笔带过,而GM镜则是被特地拿出2张场景来说
作者: Photobiotic   2016-04-11 16:55:00
来找看看~
作者: pipi5867 (夏影真是太好听了..)   2016-04-11 18:51:00
lensrental有测差异呀 品管跟CN两厂的标准变焦2.8差不多好但这是单纯比较MTF 跟镜片研磨精度没什么关系
作者: Photobiotic   2016-04-11 20:47:00
http://goo.gl/nxoGCj 特地去找新N2470的文章来看,望远端的变形也很明显啊....
楼主: dezuphia (泣离)   2016-04-11 20:56:00
反而旧的n24-70几乎没有望远端变形...是怎样-w-
作者: Photobiotic   2016-04-11 21:02:00
重点是新款还卖的比GM贵~XDD
作者: atropos   2016-04-11 21:06:00
光看01的照片,GM的枕状变形应该还是多一点不过我看SLRGear,N 24-70E的最大枕状变形竟然是在50mm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16-04-11 21:25:00
这倒是满特别的,是因为变焦镜组移动很复杂吗XD
作者: atropos   2016-04-11 21:28:00
这我也不清楚,通常最大变形应该都出现在两端Nikon这几年的新镜很少有让人眼睛一亮的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04-11 21:45:00
看 01 的测试,GM 那变形并非不能接受;但是比较像是 24-105 F4 之流的水准,不像一支标变镜皇该有的样子。其他地方倒是表现恰如其份。
作者: atelier (迷恋)   2016-04-11 22:45:00
我也认为品管不好造成评价下滑 SONY应该自己吞下去难道要万中选一给媒体测试吗? 又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问题倒楣的消费者买到能退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