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N家的
婚摄要使用的焦段其实很看个人风格和场地
我目前是使用50、85两支定焦配双机最多
偶尔场地狭小会装24-70搭85,之后可能还会入24来使用
其实新手还是最建议拿24-70配超广来搭
因为机动性较高,新手配变焦比较容易反应
但是久了你会发现广角的变形非常讨厌
可能会变成24-70搭一支定焦
再来你又会觉得24-70的广角端变形其实也满严重的
想要换成两支定焦,但是又很怕自己反应不过来
我想这是满多人走的心路历程 XD
我是觉得焦段的选择上
新手先拿24-70搭超广或是定焦来拍
练习拍到至少曝光色温正确 (以自己后制的能力能后制回来的程度)
在来选择拍摄的风格,看看常用的焦段为何,去选择适用的焦段
我也有认识婚宴现场C家的拿百微拍全场的阿
焦段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焦段
: 不少照片ISO拉到5000~6400在硬干,回来修图就知道有多想哭哭了
: 而全幅机至少可使你有较高ISO可用,光源再不足时,大不了ISO冲顶(我顶多开到6400)
: 先求有个还OK的画面,之后后制可以再处理(万年烂招转黑白,或套高噪声滤镜搞复古)
: 暗部对焦的话因没比较过,只推测D750应略胜一筹
除非为了刻意保留现场气氛,才会使用到ISO 6400
不然一般有闪灯的状况下,我ISO真的不太会超过2000...
现场越暗打闪越好打,拍的最高兴又方便
iso2000的状况下,小闪灯出力真的够了
最怕的是强力聚光灯,演色性差又有其他颜色LED
小闪灯出力不够才麻烦
: 4.以往我习惯顾画质,总是光圈缩个2、3级在使用
: 直到看了目前配合的摄影师作品,比较之下才得出在各方面取舍,光圈全开后所换取到
: 的画面,可能会比我在拘泥那几级光圈下画质差异的有用
: 当然,像是在合照等场合,光圈还是得适度缩一下就是
光圈是看你想要表现的景深范围来决定
如果只是单纯合照的话真的不用缩到2~3级,除非站很多排
或是你故意要让背景也清楚
我的话大概缩到3.5左右,其实只用2.8拍也可以
拿别人的照片来放
https://flic.kr/p/tQqKDH
多看看一些顶尖的摄影师的FLICKR,里面都有EXIF
你需要的是人与人沟通的话术,让人都站在焦平面
: 5.24-70mm端泛用性有多高我就不提了
: 不过在婚礼进行中,若只有单机身,采用望远焦段时则要特别注意就是
: 我使用望远焦段时,多半只拍摄人的表情特写,贪心一点则拍摄人群间互动
: 但后者会关系到你的退路是否还有得退,镜头前是否有人会走过,以及既然使用望远
: 焦段退远拍,在观察到宾客间互动时,有时那动人的表情只有几秒钟而已
: 除非能提早观察并且站点好那画面出现再按下快门,否则会非常赶时间
: 以及若时间掌控上出了点小差错,临时要换回标准焦段镜头错失了画面
拿中长焦段是否有退路可退
其实可以看几点
1. 拍摄风格取向,敬酒有些人不喜欢拿广角打,觉得桌面脏乱不好看
2. 拍摄地区,房价地价越高的地区,通常新人家中空间比较小
3. 收费价格,若是15000以下的中低价位(北部),餐厅及空间通常比较小
第2、3点不是绝对,但遇到大部分是这种状况
: 他帮我开启了“自动ISO”这功能
: 因我跟他反应若光圈先决,光源稍微不足时,相机会让快门无限制地放慢下去以求曝光
: 采快门先决时,有部分场景我仍想贪心调整光圈为求画质或景深需要
: 采全手动时,场景一转换设定又得快速调整,我经验不多在这部份会损失太多时间
: 于是开启了自动ISO及使用M模式,对我来说几乎可以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了(摄影师称呼
: 这叫做光圈快门先决模式)
NIKON上闪灯后的 auto iso真的很方便
但是前提是在环境光变化不大的情况
如果环境光变化太大,如进场有聚光灯
一下有照到聚光灯~一下又没有
或是强力聚光灯下,拍摄角度不同造成iso值跳太大
后制会很痛苦,如背景亮部不一样
或是聚光灯演色性差,而auto iso造成主体吃闪光灯的程度不同
造成高低iso下主体颜色的差异
建议使用闪灯的状况下,还是全手动比较好
前制做的好,后制的时间可以少掉非常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