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Dxo评测5Ds/5DsR

楼主: ienari (jimmy)   2015-07-14 21:15:55
※ 引述《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之铭言:
: 推 wtsph: 看来只能出星留学了 07/14 20:07
: 很高兴首次文章要被推爆了...不过并不是我想要的推爆啊!!!(抱头)
: 好啦,小弟向台湾所有理工学校出身的人道歉,你们是无辜的啊!!!
:
: 另外,想请教i大为何觉得国内评测只能呵呵,并请您提供可以改进的地方
: 说不定有可能被GML看到呢~(←纯属幻想)
想想还是来回一篇好了
可能板上有些板友没有看国外评测网站的习惯,
小弟帮大家介绍一下所谓"专业"的评测网站会测哪些项目
http://www.photozone.de/canon_eos_ff/564-canon50f14ff
这是德国站 photozone,镜头是EF 50mmF1.4
首先列出了镜头的各项参数(公司公布的数据)
然后是测试项目
Distortion :变形/失真
Vignetting :暗角
MTF (resolution) :锐度/分辨率
Chromatic Aberrations :色差,也就是紫边
Bokeh : 散景
LoCA : 纵向色差
最后放上图片和综合评分,还有是否是网站推荐镜头
===
再来看 DxO 的镜头评测
http://tinyurl.com/ko3gddt
DxO的方式很有趣,你会先看到一个分数,而且是配合某个机身的测试分数
这是DxO的总合评分,还有以下五项的各别分数
Sharpness(锐度),Transmission(通透度),
Distortion(变形),Vignetting(暗角),Chr. aberration(色差)
点到Measurements(量测)的分页,会有上面这五项的详细测试结果
量测结果会用绿色 -> 红色来表示,绿色代表最好,红色代表最差
看这些项目可以看到各焦段,各光圈在中心/周边/边角的镜头表现
==
http://www.dxomark.com/Cameras/Canon/EOS-5DS
然后回到这篇最先的标题:CMOS评测
他也是先给出一个总分,然后下面分三项
Portrait (Color Depth):人像(色深)
Landscape (Dynamic Range):风景(动态范围)
Sports (Low-Light ISO):运动(低光ISO值)
Measure的部份,我大致说明一下我理解的,这边每个测试项目都可以查到他的定义
有误的话还请板友不吝指教
ISO Sensitivity:机上的ISO值和实际ISO值的比较,若是延伸ISO值则取原有ISO值
SNR 18% : 18%时的讯噪比,越高越好
Dynamic Range : 动态范围,越高越好
Tonal Range : 灰阶的范围,越高越好
Color Sensitivity:色彩灵敏度,越高越好
Full SNR: 各ISO下的讯噪比
Color Response: 红蓝绿色各别的感光灵敏度
Full CS : 各ISO/各光度下的噪声强度/颜色
所有量测项目都可以在网站上找到明确的定义,有的还有数学公式。
然后DXO最多可以放三台相机CMOS/镜头来比较,
很方便可以看出相对之下的各项测试结果。
==
DxO的专业度是实验室等级的,每篇评测都像学术论文一样的严谨
或许我们不需要要求台湾的评测到达这种高度,不过基本上
1.固定的量测项目
2.固定的测试环境
3.可重复且严谨的测试过程
希望还是可以做到,这样才能拿出比较让人信服的结果
作者: linpo1206 (东区徐志摩)   2015-07-14 21:23:00
镜头我后来都看lenstip耶 有些photozone高分镜头lenstip测起来都会差一些机身除了sensor看DXOmark外 后来都找youtube看影片或是自己动手玩比较不会有买机后期待落空的感觉ephotozine则是看过最不准的 几乎每颗都超强 不敢得罪厂商的样子PTT则是有独到见解 这很难形容 也是很具有指标意义the digital picture也越来越少看了 他们更新很快也有ABtest可以看 但是有些镜头的sample感觉不太像是有准焦的图 大概很赶着上架吧
作者: gwofeng (宫山洋行)   2015-07-14 21:32:00
评测方向不同 一个是数据一个是像开箱文的功能介绍及试拍01只是一个综合讨论区社群网站 所有东西的评测文就是这样子 当然比不上专业网站有专业器材可以量化数据功能外观介绍等是还可以一看啦 试拍有时候也会用别的图床像S50ART跟蔡头55 比较文就用外连图床拍101
楼主: ienari (jimmy)   2015-07-14 21:46:00
感谢补充,m01现在真的有大图可以看了
作者: tyf99 (呵呵)   2015-07-14 21:51:00
我常看的是lentip, photozone, slrgear(imaging resource)ephotozine有时实拍图明明不怎么样,图表却高到不可思议而DxO最大问题就是不提供任何实拍图让用户验证它的数据
作者: sorochis (ㄇㄚˇ ㄨㄟˇ ㄎㄨㄥˋ)   2015-07-14 21:52:00
lenstip有测的镜头好像很少…我找过一些想买的镜头都没有评测资料
作者: evean (^^)   2015-07-14 22:37:00
DxO不止是外面的分数 你也可以进去看不同光圈和焦段的分数
作者: vchenkoshe   2015-07-14 22:40:00
lenstip资料太少,photozone还不错,digital picture则很多照片都有微震或移焦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5-07-14 23:34:00
DXO 这种科学式的测试可以看出镜头的能力但没有办反呈现镜头的风格。对不后制的人而言,风格有时也挺重要。不过现代头的风格远不像老头那么明显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15-07-14 23:46:00
感谢各位及原po的解说~
作者: linpo1206 (东区徐志摩)   2015-07-14 23:46:00
现代镜头越来越往锐利和低色散发展 用的非球面镜越多散景就越来越没特色了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15-07-14 23:49:00
原来散景也有各自的特色?
作者: wasitora (torasiwa)   2015-07-14 23:50:00
当然,photozone在大光圈镜头都会特别评测焦外影像品质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5-07-14 23:52:00
好比 Minolta STF 这种镜头,科学评测不太容易解释他到底屌在哪里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15-07-15 01:09:00
了解,待有时间再来研究看看
作者: aztec1234 (调适生活)   2015-07-15 06:52:00
DXO的测试有些东西没有排除,例如有些机种在电子快门与机械快门下采用不同的读取机制,DXO的测试看不到这点以及DXO的总分判定条件并非是以整体表现打分数,举个例子,某颗感光元件在低ISO下的DR很高,但随ISO上升,DR衰退的速度很快,以及另一颗感光元件在低ISO下的DR不如前一颗,但随ISO上升衰退的速度较慢,甚至在高ISO下的DR比前一颗高,在DXO的分数判定下,前者分数比较高所以DXO的结果还是建议看其量测而不是看总分另外,DXO在测M4/3镜头搭上GX7的表现时,得到奇低无比的结果,至今也是个谜团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5-07-15 08:15:00
我对 DXO 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很喜欢把很复杂的测试资料,用某个方法总结为简单的分数。虽然它一定会解释它分数代表的意义,但一般人常常不明究理就拿分数来排序。否则 DXO 的数据测量在我来看最好用也最可靠。
作者: shinegg (夏奈格)   2015-07-15 14:18:00
滴差鸥的测试不过就是某个相机跟镜头的组合下 raw档可以玩的范围 我都把它当成这个机种组合的后制范围"先评"个人一直觉得用硬件规格分类不是很严谨就是w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5-07-15 14:54:00
当然不只这样。DXO 的镜头评测让你可以很容易把镜头排在一起,看每颗镜头在各光圈下的优缺点你单看它的简化评价没有太大意义。有些镜头中心锐边缘差,有些高解析但色散强。有些最佳画质普普,但开放光圈就很接近它的最佳画质。有些大光圈优异但缩光圈不行。这让你很容易根据你的预算和用途去选最适合的镜头。但是一般人使用就是把它的简化评分拿来排序,然后战到天昏地暗...像DXO 的镜头分数,那是手持微光表现,对上脚架拍 F8,F11 的人根本就没意义当然,手持微光下表现好的镜头通常平均素质也不错但是你可能用低好几倍的价格买到在 f8 表现和它相似的镜头。
楼主: ienari (jimmy)   2015-07-15 15:26:00
某镜头跟相机的组合才是正确的,我们本来就不能排除机身的影响 也不可能用同样的机身测所有镜头像DXO把所有组合列出让人自行较,才是最客观的作法
作者: shinegg (夏奈格)   2015-07-15 15:31:00
但她始终解释不了 为何用同一块或同一系列CMOS的机种CMOS的分数会不一样w 我一直不觉得她是个严谨的测试网站https://youtu.be/k-hqzw5MEa8 真的要严谨有公信力 起码像这个节目一样 用同一颗镜头 又是录影又有观众 可惜这节目没什么人看w
楼主: ienari (jimmy)   2015-07-15 16:24:00
同一块CMOS分数不一样,因为产品有公差啊。相同的型号的两台相机,量测出来的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
作者: shinegg (夏奈格)   2015-07-15 16:37:00
公差要是有影响的话 那每台相机分数都会不一样了XD
楼主: ienari (jimmy)   2015-07-15 16:42:00
没错啊 评测只能对拿到的产品负责 公差多少是制造商的责任
作者: luswtin   2015-07-15 17:58:00
嗯,是不够严谨,但比纯嘴砲严谨
作者: aztec1234 (调适生活)   2015-07-15 21:35:00
所以有人有办法解释为什么DXO测GX7与M4/3镜头组合时,会得到奇低无比的分数吗?再严谨的测试都有Fault coverage的问题,我不认为因为DXO比国内评测严谨,就不该去质疑其Fault coverage保持对所有评测的质疑,才不会被数据分数牵着鼻子走
楼主: ienari (jimmy)   2015-07-15 22:17:00
M4/3没研究…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15-07-16 00:26:00
GM1的电子快门在DXO也很奇怪就是
作者: speedshuffle (咻~)   2015-07-16 01:08:00
整个影像处理不是只有cmos参与,你可能被他sensor rating这个名词误导
作者: shinegg (夏奈格)   2015-07-16 06:20:00
sensor rating是最近才改的哦 连说明都改了 他早期的说明就是"直接测试CMOS" 然后测试方法有Ting ball等等 跟上面的影片一样 一直到最近才改成用软件测试raw档的说明(好像还是用他们自己家的软件吧?) 大概是唬不住了? 但各种传说和观念已经造成了 当时说他们只是用软件测试raw档还被呛到爆 (摊手
作者: speedshuffle (咻~)   2015-07-16 10:13:00
SOGA~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