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o1986720.blogspot.tw/2015/06/blog-post.html
整理用过的器材跟拍过的照片分享给大家,
因为我很喜欢看别人分享器材实际使用的拍摄手法,一些设定,使用的环境,优缺点等
所以这篇我自己整理了用过的器材与拍摄的心得
下面是我用过器材的清单,照片请参考网志
如果有违反板规请板主删除,谢谢~
机身
Canon IXUS 700 (2006 第一台相机)
当时完全不懂什么光圈快门,也不懂什么相机调控后制。爽就按快门,
风景漂亮就按快门,构图光线完全不懂,只要求照片有拍到画面就好 XD。
不过也因为这样,好看的照片就真的是当时的风景很漂亮。
下面两张天气都非常好,在这种条件下,高阶与低阶相机的差异性是非常小的。
Nikon D60 (2009 第一台单眼)+ Nikon 18-55mm F3.5-5.6G
我的第一台单眼相机,买了市面上最便宜的DSLR。
选Nikon是因为家里有Nikon的底片机,镜头可以共用。
再怎么差的DSLR镜头,只要在晴天缩光圈,照片画质跟顶级镜头差不了多少,
但是在阴天或是室内微光环境就有差了。就一般的出游户外风景来说,
这颗镜头是够用的。
Nikon D80 (2011 二手购入)+ Nikon 18-70mm(二手购入)
D60与D80是同一片感光元件,差别在两台机身的操控性。
D80有机顶LCD,按键很多,不用进选单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设定。
从D80之后,我买相机不论是大台小台都很注重机身的操控性,
如果机身很难调整,拍起来会很不顺。当时D80已经停产,二手价也跌到很低,
所以D60使用两年后就换成D80了。
18-70mm F3.5-4.5G 这颗镜头当时也是停产而且二手价很低,
爬文都说这颗镜头用料很好,有ED色散镜片,环形马达,
据说对焦速度有镜皇等级。但对我来说,晴天的画质看起来跟18-55mm差不多,
阴天可能好上一点。比较有差的是这颗有遮光罩,
对我这种不太爱惜相机,起了很大的保护作用。
关于对焦速度,因为我大部份都是慢慢拍,所以对焦的感受不深~
Nikon 18-35mm F3.5-4.5D (借来的)
这颗是底片时代全幅用的镜头,18-70mm卖掉后带了几次出门。
画质与18-70mm比较,晴天缩光圈一样看不出来,阴天好一点,
但是通常阴天我会换上大光圈定焦镜,不太会去用开放光圈的镜头。
Nikon D7000 (2012)+ Tokina 12-24mmF4 T124 (借来的)
D80原生ISO最高1600,在室内或晚上的微光环境非常不足。
我个人对ISO的接受度很高,只要不要出现奇怪颜色都可用。
所以D80我很常开到1600,这点因人而异,也有在网络上看到有人D800到1600就不能接受。
换了D7000最高ISO6400,升级非常有感。很多人在讲的问题是感光元件的颜色很怪,
我的解决方式是在相机内套入自己在电脑上设定的曲线与调控档。
数位相机的颜色只要能拍Raw档都可以后制调整,只是差在jpg直出方不方便。
T124与T116应该是每个使用APS-c的用户买超广角镜头的首选,
T124比较便宜,所以选了T124。这颗镜头绝对对得起他的价格,
变形可接受,边角画质虽然不如顶级镜头,
但因为拍风景大多是缩光圈,所以我可以忽略这点。
T124配上一颗大光圈定焦镜,出游时可以应付大部分的风景与人像,
晴天用超广角,阴天换大光圈定焦。
一机两镜的体积重量用小野人五百万就可以装得下了,
比起14-24,24-70那些镜皇,携带性方便多了。
Tamron 17-50mmF2.8 A16 (借来的)
APS-C恒定光圈变焦镜很多人会考虑买这颗,阴天光圈全开的画质比kit镜好很多。
有个问题是室内光线不足对焦会一直拉风箱,18-70mm的对焦真的是比A16快很多。
Sigma 18-200mm DC HSM (最后悔的一颗镜头)
这是我买过最后悔的一颗镜头,因为当时我手上没有标准变焦镜也没有望远镜头,
而看了许多文章讨论,也有有名的摄影师不爱换镜头,用一颗镜头走天下,
加上原厂的18-200mm价格较高,所以最后选了这颗非常冷门的镜头。
旅游镜比较多人推原厂的Nikon 18-200mm,预算不足推Tamron 18-270mm B003,
但我不知道哪根筋不对选了这颗.....
用过的结论是
1. 副厂冷门镜头不要乱买
2. 旅游镜的画质并没有比DC好多少,尤其望远端的表现都很糟糕,
能不能接受因人而异,我也是用过才知道不能接受的...
APS-C 定焦镜头 Nikon DX35mmF1.8G/ 50mmF1.8D/ FX50mmF1.4G
在我用D7000的时期,出门带一机两镜,其中一颗是标准变焦或是超广角镜头,
另外搭配一颗大光圈定焦镜。晴天的室外用变焦镜头,阴天或是室内再换定焦镜。
光圈1.8的定焦镜体积重量都很小,多带一颗镜头并不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顶级的定焦镜体积重量比较大,但是还是比顶级变焦镜小得多。
另外在网络上很多人讨论定焦镜旅游不方便,有时候需要广角,有时候需要望远,
有些画面会因为定焦的关系而拍不到。但我的心态是拍不到就算了XD,
可以换个方式构图,不一定非要拍到那些画面。
Nikon DX 35mmF1.8G
我的第一颗定焦镜头,也是使用APS-C的时候用最久的镜头,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光圈全开可用
Nikon 50mmF1.8D
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更便宜,全幅可用,有光圈环可以接到底片机,
但是光圈全开紫边很严重。只是50mm装在APS-C等校75mm,
我用的很不习惯,要广不广,要远不远的。
Nikon FX 50mmF1.4G (二手购入)
这颗是二手买入,光圈缩到F2.8的画质,我看起来跟小黑六差不多,
但价格只有1/6。只是很不幸因为是二手品,似乎有被摔过,
光圈全开对焦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后来买了Sigma Art 35F1.4就很少用了。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是用全幅D800+50F1.4,但这边先放D7000的照片。
望远镜头
Nikon 70-200mmF2.8G 小黑六/ Nikon DX 55-200mm/ Sigma APO 70-300 Macro
我觉得望远镜头好坏差异性是最大的,前面提到标准变焦的缩光圈无烂镜,
在望远镜头不太适用。
我习惯定焦镜的画质后,低阶望远镜头的画质已经是我无法忍受的。
Nikon 70-200mmF2.8G (借来的)
某次有机会跟朋友借来的,第一次使用时心中超震撼,超快的对焦速度,
光圈全开的超锐利画质,强光下的表现,是我用过最好的镜头。
更高阶的蔡司或莱卡也许更好,但我没机会使用。最大的缺点就是体积重量都超级大,
连要找个包包装都有困难....
Nikon 55-200mm(二手购入)
Nikon最便宜的望远镜头,当初为了拍比赛而二手购入。
如果有预算限制,至少要有防手震,否则安全快门过高是连拍都拍不起来的。
Sigma APO 70-300 Macro,这颗是借来的,底片时代留下的镜头。
没有防手震,所以拍摄时要很注意安全快门,阴天要把ISO拉够高。
画质我认为比55-200mm好,但对比很低,需要靠后制调整。
Ricoh GR (2013 目前使用中)
GR之前的文章有写过了,APS-C的片幅,体积小到可以塞进口袋。
我出门的时候单眼配大光圈定焦,广角端交给GR。
这样配置的缺点是GR色彩偏红,Nikon偏绿,两台相机交错使用有时候会有点困扰。
高ISO以我的标准可以接受到3200,有时候6400也可以。
缺点是暗部对焦比较慢,不过这大概是随身机的通病吧。
我习惯用正片模式,清晰+7,鲜艳与对比看情况加减。
Nikon D800 (2014 目前使用中)+ 50mmF1.4G
上全幅机身的理由有很多种,有些人是为了解放广角镜头,
有些人是为了高ISO,或是因为顶级镜头的焦段都是针对全幅机设计的。
而我是想要全幅机的视角与浅景深,
同样是等效50mm,APS-C的35mmF1.4与全幅的50mmF1.4,看起来就是差很多。
D800的感光元件有3600万画素,虽然档案很大,但是裁切的时候真的很好用。
这台相机没什么好挑惕,很高的画素,很快的对焦系统,很多的按键,
更大的体积跟重量,还有需要更强壮的肩膀跟脖子 XD
Sigma Art 35mmF1.4
目前唯一在使用的镜头,我会另外再搭配GR。
很多资料都说这颗的画质都胜过Canon/Nikon的35mmF1.4,
不过因为我没用过所以无从比较。最有感的就是价格只有一半,
跟50mmF1.4G比起来,颜色我感觉比较偏冷一点,
不知道是不是sigma Art系列都是这个色调。
我比较喜欢对器材实际拍摄的心得,优缺点,拍摄手法,
在路上,在出游的时候所得到的实际感受,
这样的心得比较符合我的使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