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友人弟弟订婚,请我帮忙拍婚摄
以前只有简单侧拍过几场婚宴,经验值不算多
而订结婚等仪式更是新手一玫
最近一直反复想着相机在使用及闪灯的问题
像是相机采用M或A模式拍摄,网络找了些文章都有各自的窍门
想提出来讨论,请各位看看我的观念是否正确
因婚摄许多时机稍纵即逝
在无法掌握每个环节时,我想采用A(光圈先决)模式拍摄,这也是最常用的模式之一
1.首先我会定下ISO,像在户外天气不错,ISO大多都用在200~400
而室内的话,光线不算太明亮时,脑中判断ISO从800起跳,最高只接受到3200
转换场景时,先以可接受最低ISO测光,如快门都在安全快门内,就用此设定拍摄
此时,先把ISO定在最低值(画质接受度最高)
2.接着这部份比较是我想询问的重点了,关于闪灯部份(闪灯只打算用M模式)
若在女方家拍摄,一般天花板约3公尺高,闪灯装机顶跳灯绝对够用
而采用跳灯的意义,约相同等于再多打一盏日光灯
这样若使用光圈先决时,假设拍摄大合照光圈设为F8
是否在光源充足时,可以选择闪光不开启
因为光圈已经达到我的理想值(要求景深),ISO也低,快门也在安全快门内
此时若再多个闪灯有点多余,可能使画面过曝
而若现场光源略不足,为了使合照能有足够景深,光圈F8是无法改变之设定
以下有两个作法
(1)拉高ISO,使其快门达到安全快门值
(2)减ev开闪灯,减ev是为求达到安全快门,判断快门速度OK后,画面亮度交由闪灯决定
(3)前两者作法同时采用,即适当调高ISO,节省闪灯出力
目前倾向第(2)种作法,刚实测感觉好像可行(在家对着固定物品拍)
但不知此观念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也可应用在婚宴场地
因婚宴场地较大,可能在拍人像时造成后方背景曝光不足
而为求主体及背景曝光皆正确,变成要逆向操作
光圈设定完后,加ev减慢快门时间
因使用闪灯时“光圈决定主体亮度,快门决定背景亮度”
光圈已经决定后,此时调整闪灯决定主体亮度
而ISO适度的调整,有一部份是为了分担闪灯的工作
不知道我这样想是否正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