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请问去瑞士蜜月旅游的镜头搭配?

楼主: splendidpoem (天降六月雪)   2015-04-19 07:22:02
※ 引述《vpjack (~扬~)》之铭言:
: 小弟为摄影新手
: 之前在家人的建议下入手了Sony A6000L
: 下个月要到瑞士蜜月
: 因此在考虑携带的镜头搭配。
: 目前镜头有:
: 1. 原厂 SELP1650 f3.5-5.6
: 2. 家人借的 SEL18200 f3.5-6.3
: 3. 考虑购入 SEL1018 f4
: 4. 考虑购入 Zeiss Touit 12mm f2.8 (有点超乎预算)
: 平常的拍摄习惯,以拍风景为主,拍食物为辅
: 拍人很少 (去年去一趟墨尔本,全程用Lumia 1020拍,我们2个的照片不到30张)
: 不过蜜月再不拍人,应该回来就要跪算盘了。
: 爬文看了一些讨论
: 大部份好像都还是建议要带广角镜
: 因此考虑的组合为:
: A. 买1018 搭 原厂1650:
: 好处:很轻便,而且平常人带景应该也能应付。
: 缺点:建物细节可能拍不到?
: B. 买1018搭 SEL18200:
: 好处:可能用到的焦段应该都含进去了
: 缺点:SEL18200这支镜头搭配A6000的力矩实在不太好,
: 平常外出拍久都会觉得手腕不舒服,所以我平常自己都用原厂SELP1650
: C. 原厂SELP1650一镜走天下:
: 好处:最轻松,也不用换镜头,就认真享受蜜月行程。
: 缺点:广角不够广,长焦不够长,回来看照片可能会后悔。
: D. 买Touit 12F2.8搭 SEL18200:
: 好处:绝大多数可能用到的焦段都包含,而且广角端画质犀利
: 缺点:广角端为定焦,不方便。而且爆预算,要从预计换的瑞郎移经费要写报告请款
: 以上,还有其他的搭配建议吗?
: 再麻烦各位版友给点建议。
: 另外,有考虑晚上拍夜景,拍星空,除了带脚架外,镜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对一般问出国要带哪些镜头的朋友来说,小弟通常会先反问:您是跟团还是自由行?此趟
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专程以摄影为目的,自不待言,预算内能入手的家伙全部打包带去吧!而像您是以
蜜月为目的,小弟就得再问第二个问题:您的旅伴喜欢摄影吗?还是通常只拍拍纪念照、
美食照或打卡照呢?
如果是后者,小弟强力推荐您以“和夫人一起专心体验异国风情”和“多替两人拍些纪念
性的合照”为主,切勿花太多时间在相机上。纵使要拍些自己喜欢的风景或人文照,也请
把握两个原则:
(一)速战速决:Auto模式有拍到就好,千万不要为了抓角度、调参数、等游客走掉而花太
多时间拍照;既然夫人对拍照没有很大兴趣,这会让他感觉被晾在一旁枯等。可能一天、
两天还可以忍受,三、五天后若还是这样,他要嘛就是当下发飙、要嘛就是以后争执时会
重提旧帐:你当初是在跟我蜜月?还是跟相机蜜月?
(二)声东击西:真的想好好花点时间拍照时,请先将夫人安顿好。例如:安排他在附近的
Outlet逛逛;或是先替他拍几张照片,再用WIFI传到他手机让他挑选。当他被其他感兴趣
的事情所吸引时,就是您可以好好拍照的黄金时间。
也因此,镜头不需要带太多。在最精简的考量下,一颗标准焦段的1650就已堪用大部分场
合;若遇到特殊状况,就靠相机功能来弥补。
要拍大景却不够广?用全景模式来应付。将相机用直幅来握持,左右横移来拍全景,可以
将更辽阔的大景拍进来。
要拍教堂穹顶的雕刻却不够远?用清晰变焦功能来凑合。这个功能会用更佳的运算法来进
行数位变焦,可让您最远打到望远端两倍的焦距,且画质比一般数位变焦好一些。
光圈不大,夜拍或室内不太够力?如果是静态摄影,请开启多框除躁功能,相机会连拍数
张,比对后将噪点移除,画质会比高ISO单张拍摄还干净。
这些应急方法,在画质表现上,自然无法和真正的广角镜、望远镜、大光圈镜相提并论,
但蜜月旅游连一般拍照都得快狠准,遑论还有时间换镜头呢?至于用高倍旅游镜一镜打天
下,小弟也不太推荐。这类镜头同程又大又重,第一会耗掉您多余的体力;第二画质和16
50比起来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若有余力,可以考虑购买一颗SEL1018广角镜。广角镜因为夸张的变形、巨大的视角、强
烈的透视感,故适用的场合有限;但偏巧欧洲正是一个能让广角镜好好施展拳脚的地方。
尤其是瑞士,以阿尔卑斯山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观光卖点,更适合广角镜。策马特的山城、
马特洪峰(巧克力峰)的壮阔、Lucerne迷人的夜景、少女峰的纯白无瑕、登山火车转弯时
的延伸曲线……搭配欧洲干净的空气、充满色彩及设计感的房子,在这些地方闭着眼睛随
便拍都是令人惊艳的美照。
蜜月旅游最忌“我也想拍出明信片般美照”的执著心态,这会在两人心中扎下日后芥蒂的
根源。在不冷落夫人的前提下,拍得到的就拍;拍不出来的景色,何妨就买张明信片回家
留念?不强求于观景窗内的画面,会让您获得远比照片更永恒的体验。
最后,“照片无人只是风景,照片有人才是回忆”,请多替夫人和自己拍些合照,行有余
力再拍些风景及人文照。祝您蜜月平安顺心、做人成功。
作者: osodudu (慢慢孵化)   2015-04-19 07:34:00
专业建议推!!!既然是蜜月还是好好享受两人世界比较妥当
作者: ktan (赤贫)   2015-04-19 08:42:00
带点蚬精或补精比较实际
作者: dendrobium (石斛兰)   2015-04-19 08:56:00
楼上XDD
作者: Blue76218 ( )   2015-04-19 09:10:00
泪推~~有人才是回忆
作者: changmada (马大)   2015-04-19 09:12:00
非常专业
作者: jen1121 (Old_Hsiao)   2015-04-19 09:21:00
作者: zzzown (相信还会相遇)   2015-04-19 09:23:00
把另外一半也培养成喜欢摄影就解决啦!!现在正努力让我女朋友喜欢上摄影,出去玩也帮他准备一台
作者: Elky (One day)   2015-04-19 09:32:00
推!
作者: feliz5566 (快乐56)   2015-04-19 09:39:00
给个建议去当地直接买明信片 构图直接抄 人适当安插这样一来又有美图回忆也有了 太太也好fb炫耀
作者: hips (hips)   2015-04-19 10:05:00
这篇怎么这么中肯
作者: setom (流水)   2015-04-19 10:26:00
推!
作者: smanax (SMANAX)   2015-04-19 10:34:00
推~ 个人去瑞士广角标准望远都带但归纳后标准>广角>望远广角在山上很好用,少女峰的壮阔上山就一镜到底坐火车或是卢森/茵特拉根一般情况标准镜就很好用了
作者: Avenger (Voyager)   2015-04-19 11:21:00
推~享受两人世界是比较实际的作法
作者: akaolu (akaolu)   2015-04-19 12:24:00
一连玩好几天 舒服方便很重要
作者: rjhowmanyo (RJ)   2015-04-19 12:43:00
推蚬精 哈哈
作者: changmada (马大)   2015-04-19 16:36:00
feliz真聪明 我旅行前都会上flickr抓经典照片抄构图
作者: bt222 (新竹林先生)   2015-04-19 16:56:00
推 我也是去某景点前先找作品来抄XDD
作者: Rhein1113 (波西米亚人)   2015-04-19 18:43:00
我跟我未婚夫蜜月也是要去瑞士自助说~><我们都很爱拍,就是那种几小时还卡在原地拍不停的那种…
作者: Cervelo1995 (........)   2015-04-19 20:39:00
羡慕楼上, 这种组合潮赞der!!! 是说我第一次推问镜文
作者: GGinler (69G4)   2015-04-19 23:47:00
推 好文
作者: litthe (litthe)   2015-04-20 00:55:00
推这句 [照片无人只是风景,照片有人才是回忆]
作者: vpjack (~扬~)   2015-04-20 01:32:00
感谢spl大给的建议,真是受益良多。此次为跟团,老婆大人也只是爱fu,而非追求相片美感之人。确实2人的旅游才是重点。SEL1018已购,看来应该是10-18 + 16-50两镜模式。相机全幅、变焦等方式,确实是我忽略了这种处理法,感谢提醒。以明信片做为构图真的是很好的建议,这个我会参考。最后,“照片无人只是风景,有人才是回忆。”真是对我这种"数据"控非常好的提醒。再次感谢你的回文。
楼主: splendidpoem (天降六月雪)   2015-04-20 08:37:00
楼上v大新婚愉快。
作者: ludwig0201 (ERIC)   2015-04-20 10:30:00
我去年蜜月是去瑞士18天自助,推广角镜必备
作者: agn01254876 (Awei)   2015-04-20 11:36:00
观念正确的好文啊!
作者: iamjimchen (Jim Chen)   2015-04-20 20:33:00
作者: eyecolor (欸)   2015-04-22 12:18:00
16-50可以不用带了,你没时间换镜头http://0rz.tw/cvPMf我本身构图拍照都很快,所以两台相机抓起来就拍需要大景10-18,一般拍摄跟录影G7X还可以把G7X丢给女王,重点是旅游没空让您换镜头换镜头会打乱节奏影响彼此心情P.S.人像带景也拍不少,但不便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