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生之栽》摄影展@阮义忠摄影工作坊

楼主: oopsjustin (yellow)   2014-12-11 16:17:40
《生之栽》
Living in pots
黄煌智摄影首展
《生之栽》是我从去年冬天开始拍的一个主题,在台湾有很多家庭都有种植盆栽的习惯,
放在家门口看起来绿意,放在客厅感觉空气新鲜,
放在车库前以防人家乱停车。放在顶楼成为一座花园,
然而,盆栽的存在和其他装饰品相当不同,
需要时间去照料、需要晒太阳,还需要注意病虫害。
但是跟宠物相较又轻松不少,不用天天去喂他,不会到处乱跑,
也不用担心盆栽像宠物一般、如人一般老死。盆栽是一种介于中间的‘活的静物’。
栽种的眉角多了,加上养植的知识推广和技术上的精进,
让许多盆栽在有心养植的人手下成为一种艺术品。
原本不会出现在亚洲的植物引进了,原本自然蔓延的枝芽被剪去,
向阳的特性被阻挡,叶子不知道如何行光合作用,
在每一株刻意培养的盆栽上,可以看出主人的意念和美感。
原本顺应自然生长的植物,被放在容器中,
绕上铁丝,包上黑布,被切割被强光照射,成为一种人造活体静物。
他依然生长,依然需要水、养分和阳光,我们无法参透植物的心灵,
说不定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顺应四季时间生长著。
这些盆栽传递了中国文人的意念,展现了生气、傲骨、绿意甚至是道和禅。
但是在《生之栽》里面,
我所拍摄的盆栽多半不是‘那种盆栽’,或说他们曾经是‘那种盆栽’,
但他们脱离了那种控制,因为一些因素,
那些铁丝再也不会紧绑他们即使还缠绕着,
而那些因素就是,主人已经无法再好好照料他们。
我的外公在几年前中风之后,身体开始变差,
那些他曾经能够为盆栽做的事情现在都已经无法做了。
去年我去见他,与他的花园,看到这些盆栽,有的已经枯死,
有的因为放在屋簷下,一半的叶子仍翠绿,但另一半却枯黄,
还有的盆栽虽然本体已奄奄一息,但他脚边的杂草却生意盎然。
说到底,我拍的‘这种盆栽’与‘那种盆栽’其实都是一样的,
他们都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样态,无论生死,
他们也都真实的告诉每一个看到的人,我是这样长成的:
我们如此被动的活着。
我的外公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在每次的拍摄中我尽量避免造成太多影响
(即使我的母亲担心他们死光,常替他们浇水),
他们的形状延伸或是断裂,他们身上的病虫 害日益严重,
他们生长的如此积极让我欣慰,但同时他们的枯萎也让我担心。
我相信这些盆栽是我阿公的另一个样貌,即使他常躺在床上,
但这些盆栽是他存在的另 一个面相,经历四季、横渡年岁。
不去替他们浇水,不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影响,是我对阿公盆栽的敬意,
那是他们存活的方式,在我遇见他们之前便是如此,
《生之栽》这个名字,不只是象征生死,而是生命的样貌,
我希望能够如实的记录这些盆栽,生命的某个阶段。
黄煌智摄影首展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65048686998260/?fref=ts
2014/ 12/ 06~12/ 20
平日14:00-20:00
假日12:00-20:00
@阮义忠影像工作坊
https://www.facebook.com/juanijongworkshop?fref=ts
空场 Polymer
https://www.facebook.com/Polymertw?fref=ts
台北市北投路一段9号3楼
∥交通方式∥
捷运∥唭哩岸站下走3分钟,往北投路1段,看到一之乡招牌左转。
开车∥往淡水方向,承德路七段看到富邦人寿右转公馆路,
接北投路1段左转,看到一之乡招牌左转
作者: easyfish (easyfish)   2014-12-11 17:20:00
作者: sim3000 (西恩)   2014-12-11 23:5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