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秦始皇统一全国,推行“车同轨、书同文”
为后世所有的历朝历代以及周边国家地区带来了最基本的交流载体: 文字
中共建国后,在原民国基础上,更大力度的推广普通话
主要是为了减少区域间交流的障碍,至少在大陆土地上,使用普通话是基本可以无障碍交流的
使用普通话已经是几乎所有大陆人最基本的能力。
但是受使用环境、教育水平、周边环境及特殊场合的影响,会有另外一种语言的存在,那就是方言。
同期存在的就是另外一个语言,我们内部一般简称方言。
尽管方言有千万种,但是几乎所有的方言都可以使用标准的汉字来进行交流,这个也得益于当年的秦始皇
接下来谈方言。
方言相互之间的差异还是蛮大的,如果不通过文字,仅仅通过讲话交流,相互之间的理解程度还是很低的。
楼上有楼主提到相互之间的能理解的比例,不知是否有过调研统计。
我从个人的实际情况给个说明。
本人祖籍湖南,出生于湖北黄冈,在湖北东北部,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一带,本地方言按目前的划分来说,不属于西南官话,也不知是否属于江淮官话,毕竟这方面也没有官方的说法。
我们本地的发音基本同安徽相近,但与行政区划同属湖北的邻近区域武汉市却发音相差巨大,完全陌生互不熟悉对方方言的情况下,几乎无法交流,我大约可以听懂30%左右的武汉话
因为后来在武汉呆了很多年,对武汉话才基本可以听懂95%以上以及讲一些基本的武汉方言。
我也去过大陆较多地方省份,站在华中地区(湖北东北部)人的整体感觉是:
一般北方省份方言与普通话基本类似,交流几乎完全无障碍,但存在较多儿化音,需要熟悉。
东部上海方言几乎听不懂,个人感觉1-2%吧
江浙福建沿海一带,完完全全听不懂,我大学室友宁波人,和家里打电话,我们一直以为他是讲火星语~~~,
另外江浙福建一带不同区域方言差异巨大,有话说隔一个村一种方言的,所以内部之间地区差异也十分巨大。
河北、河南等地方言能听懂80%-90%吧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如武汉、荆州、宜昌等地,武汉地区大约听懂40-50%,荆州宜昌等地大约可以听懂60%左右,当然由于在武汉呆了很多年,现在可以听懂90%以上了
巴蜀地区,四川重庆,汉人区讲话可以听懂70-80%左右,当然巴蜀有很多很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儿化音或者叠音,除此交流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基本不影响交流。
云南贵州地区,汉人区的话,和把书差不多,60-70%左右
广东广西两广地区,几乎无法用方言交流,或者说完全听不懂。
至于涉及少数民族聚集 的地方,就完全看各民族方言了,如藏语、维语等完全听不懂
有些民族如土家族白族等,方言这当地汉语方言差异不大。
接下来说一下目前大陆地区方言的一个变化趋势吧。
1、由于内部各省市交流日益频繁,口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传统的方言发音也随着老一代的离世而渐渐消亡。
2、目前的方言发音也大都逐步趋于靠近普通话的发音,只是在音调上可能有所不同。
3、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衰弱也成大势。目前不少地区也开始在一些地方性的电台或者节目上有方言的节目,我所知道的比如说重庆、四川、武汉、内蒙,等,会有专门的方言电视频道或者节目,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部分影响力。
其他方言或者语言(这里说方言估计会有很多人不乐意),如粤语,吴语等,在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统一一盘棋的大势下,也都逐步式微。
4、未来方言可能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进行保留。
再谈一下普通话使用频率吧。
一般而言,人员流动越是频繁、教育水平越高的地方,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也越高。
例如在深圳,你几乎听不到公共场合讲方言而不讲普通话的情况
同一个区域,比如说在武汉三镇,在汉口很少听到人讲普通话,而在武昌则很少听到人将武汉话。这个和外来人口的比例有一定关系。
最后是科普时间,普通话 和 汉语方言,来源:维基百科
============================================================================
一、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认定的现代标准汉语[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与汉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官话方言区最为类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2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标准化汉语,称为中华民国国语。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3][4]。“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使用于港澳地区,中华民国则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标准华语”。当前“国语”一词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网络中使用,影视节目中多以“国语版”指代现代标准汉语版本的电影、动画作品。
二、汉语方言:
在汉语/汉语族中,各地方存在着口语性差距极大的语言变体,称为汉语变体(英语:varieties of Chinese)。中国出于政治因素,把这些变体统称为汉语方言。
汉语的差异化程度随地域而别。在官话区内,往往相距数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强沟通;而在华南地区,有着“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有些地方的差异程度就连同城居民也无法沟通的程度。不过在书写上除了部分用词之外,汉语的书面语却十分统一:在古代有产生于汉语分化前的文言文,现代则有以官话为基础产生并制定的白话文。
“汉语方言”被认为是一个极具汉民族特色的称呼,因为虽称为“方言”,但其实方言内部的语言差异甚至比欧洲诸语之间的差异更大,甚至方言内部的次方言之间的差异也比一些欧洲语言间的差异要大(如闽语内部的差异)。因此一部分西方学者比照欧洲语言的划分,认为汉语内部的方言应该集体升格为语言,即汉语族下的诸语言。
汉语方言的划分主要是以“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来划分的。若以听感为准,比如闽语内部及吴语内部的各个次方言之间都无法完全通话,但由于有共通的语法逻辑、特定常用词汇等同源因素,因此皆被视为闽语或吴语。若依“方言”的字面意义“地方的语言”依地域划分,则福建省(闽)内居民并非都使用闽语,亦有客、吴两语的使用者;同时,闽语不只通行于福建,也通行于海南、台湾、浙江南部,并随着移民扩展到新加坡与马来西亚。
另外,由于与汉语语系的严格对应,有些汉学家(如美国汉学家白保罗)甚至将白语(中国白族的民族语言)也视为汉语的一种方言。[1]由于学术界一般肯定白语与汉语的分裂是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更因为白族不是汉族,不适用于如此“具有鲜明汉民族特色”的语谓体系,因此这种将白语纳入汉语方言的说法无法获普遍认同。
关于方言的分类,有较大争议,一般的分类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主要方言(语言)
闽语
超过五千年历史的闽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广东东部及西南部、海南、浙江东南部、中华民国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文莱、日本等亚洲国家当中是最多华人使用的汉语方言,有着东亚、东南亚第一大汉语方言之美誉。
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最广,通常分为:
闽南语(以泉漳片之厦门话与台湾话为代表;潮汕话均属于闽南语系分支)
闽北语(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东语(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中语
莆仙语
琼雷话: 海南话和雷州话属于琼文区。
上古汉语之闽语语系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闽东语和闽南语。闽语的主要语音特征包括:古浊声母多数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知"组读同"端"组;部分的"匣"母读同"群"母;轻重唇不分(没有f-、v-等声母);连读变调较为发达,部分地区有其他连读变音现象;文白异读非常丰富,文读与白读有体系性的差别。闽语受到历史上不同时期古汉语音韵的反复多次重叠。其中闽语被学术界认为是最接近上古汉语的现代语言体系。至今闽语的人口大约为汉语人口总数的4.5%,全球使用闽语人口高达一亿多人。
粤语
粤语,或称广东话、白话,以广州话(广州西关口音)最具影响力,并作为标准粤语的基础语音。粤语主要分布广东省中西部、广西南部、海南儋州、香港、澳门等地以及东南亚、北美的主要华人(包括越南的山由族和艾族之?家人)社区。相比普通话的4声,标准粤语共9声,当中6个为平、上、去声,余下3声为入声。入声发音以[-p?]、[-t?]、[-k?]三个短促辅音结尾。
粤语是保留中古汉语韵尾较好的汉语方言之一,包含[-p?]、[-t?]、[-k?]、[-m]、[-n]、[-?]六种辅音韵尾,与《广韵》等唐宋时期的中古汉语韵书相对照,其韵尾系统最符合。广州话和香港话只有非常微小的差异,主要是香港人的懒音与香港推行的粤语正音运动所致,还有因应两地分治而出现词汇差异,但使用两地方言的人一般可以无障碍沟通。与标准粤语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的分支是五邑地区(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使用的方言,只会广州话的人一般只能听懂六七成的五邑话。与标准粤语差异最大的是广西东南部的"勾漏粤语",有十个声调,有[?]、[?]两괊蚇B音声母,与其他粤语区的方言通话困难程度相对较大。只会广州话的人在没有接触过勾漏粤语的情况下,需要集中注意力很努力地听辩才能听懂玉林话的大体谈话内容。
粤语在香港政府和海内外学术界的推动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语音标准化工作和标准语音审音配字工作。Unicode官方的Unihan数据库[9]中,共有汉字两万多个标注了粤语拼音。
目前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使用地区非常广泛,跟现代标准汉语(国语或普通话)与上古汉语闽语同为北美、澳洲和大部分东南亚海外华人社区中的通用语。粤语不仅限于汉族使用,中国部分的京族、一部分壮族也使用粤语。粤语媒体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吴语
吴语,或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主要在江苏南部、上海全市、浙江绝大部分、安徽南部部分地区使用,在香港、台湾以及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8.4%。
吴语之下可分为太湖片、台州片、温州片、金衢片、上丽片、宣州片六片。各片之间除太湖片与台州片有一定互通度之外,基本上难以通话。
太湖片分布在苏南、上海以及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一线以北,是吴语使用人口最为众多的一支,占吴语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太湖片、宣州片与官话接壤,受官话的影响较深;其余四片保留了较多吴语自身的特色。
吴语的主要语音特点为:
古全清、次清、全浊声母三分,其中全浊声母一般读作浊音,如大多数地点古端透定三纽读/t/、/t?/、/d/。响音有带前喉塞与不带的对立。
大多数地点三个古鼻音韵尾合并为一个?(或??、n),三个古塞音韵尾也合并为一个?。不少地方古复元音韵单元音化,古鼻尾韵变为鼻化元音,甚至不带鼻音。
响音可自成音节。
声调按清浊分为阴阳两组,一般有七到八个单字调,具体地点的调值数目多寡不均,从四调(浒山)、五调(上海)、六调(永康)、七调(杭州)、八调(温州)、九调(嘉兴)到十二调(吴江)都有。苏州与嘉兴交界地带,阴调有随送气与否进一步分化的现象,故而单字调可能多于八个。
词内及跨词的连调发达。
太湖片文白异读比较丰富。日纽文读同船纽,微纽文读同奉纽。
部分吴语能分尖团。分尖团的地区,在调音部位上,有些是团音为龈颚音而尖音更前(如太湖片苏州、无锡等地、金衢片中北部),有些是尖音为龈?音而团音更后(如台州片、上山片常山、江山、玉山、广丰等地)。
客语
客语(亦称客家话、客家语、客家方言、客方言、客话)以梅县话为代表。作为现时的一种南方方言,客家话是在唐宋变革时期北方移民南下的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较多中古汉语的特点。各地客家话中的入声韵,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中古汉语中存在的塞音及鼻音韵尾。客家话也是海外华人(包括越南艾族)社区使用较多的汉语方言之一。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汉语总人口的3%。(附录:客家人物列表)
主要分布于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及西北部、广西东南部、湖南东南部、四川等地及香港新界北部、台湾西北部、南部六堆地区、东部花东纵谷一带,客家话不仅限于汉族使用,畬族语言中的畬话也被认为属于客语的一种方言。
湘语
湘语,或称湘方言、湖南话、老湖广话,主要在湖南省内大部分地区使用,广西和贵州境内也有少量分布。湘语通常被分为老湘语和新湘语两类:老湘语保留了较多古代楚语的特色,与官话等周边方言差别巨大;新湘语则受到周边的赣语和西南官话影响较大,但与赣语和西南官话皆不能互相通话(除去湖南省西部某些城镇的混合方言)。由于现代普通话的强势影响,新湘语(如长沙方言)内部又出现了新、老之分,如新派长沙话和老派长沙话之别。湘语以长沙(新)及双峰(老)为代表点,使用者约占汉语总人口的5%。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湘语的语音的普
遍特点为:古浊声母今读不送气清音,没有平翘舌或前后鼻音的区别,及n-/l-不分、hu-/f-不分、ch-/q-不分、ong/eng不分等。长沙话、湘潭话、岳阳话、益阳话等均属于新湘语。老湘语包括衡阳话,湘乡话,邵阳话等,其中湘乡话分布在湘乡、双峰、娄底、涟源四县市,发音相近。
赣语
赣语,或称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用于江西中北部、安徽西部及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东部靠近江西一侧的狭长地带(如浏阳、平江、茶陵等地)以及湖南西部的部分地区。使用人数约为汉语总人口的6%。赣语方言主要包括:北部地区的南昌话、东部地区的鹰潭话、中部地区的抚州话、西部地区的宜春话、西南部地区的吉安话。多数赣语方言的古浊声母读为送气清音。
官话
现代所谓的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主要指的是北方官话以及其衍生:指今日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和西南、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以官话方言为母语的人约占汉语总人口的70%。上古汉语的中原雅音在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后,逐渐演变成隋唐时期的中古汉语。在明清时期之后,现代的官话方言逐渐形成,同时与南方各方言的差异越来越大。随着历史的发展,官话方言亦分化为南方官话和北方官话。东北-北京官话今天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台湾称为国语,新加ꤊY和马来西亚则称为华语)。官话的明显特点包括: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辅音韵尾。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现在已经只剩下"-n,-ng"两个。大多数官话方言没有入声。同时,与其他方言相比,官话的声调较少。(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官话方言只有平声区分阴阳。)因此,官话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这在其它方言中比较少见。
官话大致分为:
东北-北京官话等北方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乌苏里江左岸部分地区、江苏省赣榆县等地,以大连话和烟台话为代表。
中原官话分布在关中和中原,以西安话和洛阳话为代表。国外的东干语实际也是中原官话的一种。
兰银官话分布在西北,以兰州话为代表。
西南官话分布在南方西部,以成都话为代表。
江淮官话分布在南方东部,以扬州话为代表。
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 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或称 4个次方言):
华北官话
即狭义的北方话,它通行于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其中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官话方言──普通话。山东、河南的官话各有特色,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另立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两支。其中中原官话包括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徐州、安徽阜阳、陜西的西安、山西的运城、临汾等地区。由于华北官话是按照地域划分而并不是依照语言特点划分的,此种划分已经过时。华北官话又重新划分为了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等,现在采用此种划分标准。
西北官话
行于山西、陜西大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省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官话。山西及其毗邻陜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与此同时,有学者提出西北官话作为官话方言的一支,范围宜缩小到只包括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北疆等地的方言,改称"兰银官话"。
西南官话
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东南部、东部除外)、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陜西南部等汉族地区以及湖南、广西两省(区)北缘地带。西南官话地域辽阔,但内部比较一致。
江淮官话
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江苏省赣榆县,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江淮官话同晋语一样官话地位有待探讨。而建议江淮官话的独立依据主要有江淮官话有完整的入声调,这是在其他官话中没有的;还有江淮官话同其他官话区交流并不顺畅,其他官话区并不容易听懂江淮官话,因为江淮官话有不同于其他官话区的用字与语法,例如:"藏"用"囥"等,普通话中常说的"给我一本儿书",在江淮官话区说成"那本书把我"。
其他方言
其它大方言区(有争议)
下面的几种方言是否构成独立的大方言区,现在尚有争议:
晋语试验版
晋语:在山西大部以及陜西北部、河北西部及南部、河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其白读系统与典型的官话截然不同。以前及现在,有不少学者[谁?]将其归于官话。
徽语:分布于安徽南部旧徽州府,江西东北部浮梁、婺源、德兴,浙江西部旧严州府大部。与吴语有亲缘关系,历来有学者[谁?]主张归于吴语。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以前及现在的部分学者[谁?]将其南部方言(桂南平话)归于粤语,而将北部方言(桂北平话)当成孤立的土语存在。
未归片的方言
瓦乡话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部的部分山区。是瓦乡人的母语,使用人口约40万。瓦乡话是一种融合了苗语和土家语特点的独立的汉语方言,无法与任何其他汉语方言互通。
湘南土话主要通行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和郴州两市较远离城区的广大乡镇地域,其使用者对内使用湘南土话,对外交流改用西南官话或者普通话。湘南土话既不属于湘语、赣语,也不属于客家话,更不属于官话。湘南土话内部的各种土语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其中桂阳本地话比较特殊,与湘方言语调相似,但用词语法与客家方言相似,主要流行于桂阳县北半部、新田县东部、临武县西北部等地的一些乡镇,大约30万人使用。还有一种靠近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湘南土语,如新田土话的语音用词复杂,桂阳本地话和新田土话之间出入很大,不能互通。
粤北土话(韶州土话)主要通行在广东省北部的韶关等地,主要分布在粤北的乡村。粤北土话古老而独特,与湘南土话关系比较近,两者可归为同一类方言。
东江本地话(水源音)分布在广东省惠州及其周边的东江沿岸的一些地方,混合了客家话与粤语,但与两者皆不同。
军话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是一种官话与南方各种汉语方言混合的产物,易于流通。
占米话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南沿海一带,兼具粤语、客家话和闽南语的特点,但尚未被划分至其中一种。
大鹏话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南沿海一带,兼具军话、客家话和粤语的特点,但尚未被划分至其中一种。
平洲话
迈话 主要分布在海南三亚一带,是一种不确定隶属关系的汉语方言,有学者认为其可能属于粤语。
水源音 主要分布于惠州和河源,是东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土语群,在语言分类归属上有争议,有的学者将其笼统并入客家话粤中片,有的学者主张将其划入粤语惠河片,有的学者认为是独立语言。
富马话 主要分布于东方市四更镇付马村一带,是一种以赣语、客家话成分为主体并掺有不少村话(仡隆语)、粤语、闽语的方言。
详见:
普通话,来自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9%80%9A%E8%AF%9D
汉语方言,来自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8%AF%AD%E6%96%B9%E8%A8%80
中国语言,来自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8%AF%AD%E8%A8%80
※ 引述《cjwufu (2l4103vu86来信那三点想[)》之铭言:
: 标题: [问题] 普通话 四川话他们之间如何听得懂阿
: 时间: Sat Sep 22 10:29:06 2018
:
: 明明都是中国人
:
: 四川话 闽南话 会不会有彼此都听不懂的情况阿
:
: 还是只能用普通话沟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