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kai^──吹牛
在台湾,不论是台语或国语,“盖”有“吹牛”的意义,这个意义什么时候产生,不
可考,但可断言的是在二次大战后才产生的,因为《厦英》(1873年)和《台日大》(
1931-32年)都没有收这个词。而且“盖”的吹牛义只在台湾通行,在大陆不通行,大陆
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及其他字典、词典都没有说“盖”有吹牛的意义。
“盖”的吹牛义,在台湾的国语辞典方面,1987年初版的《国语活用辞典》有收,它在盖
字条下说“[俚语]吹牛。例:乱盖。”另外收“胡乱盖”、“大盖特盖”等短语。2001
年修订再版的《新编中国辞典》说“盖”的一个义项是“吹牛;胡说。例:你少盖了;他
一天到晚都在盖。”在台语辞典方面,1991年初版的《台话大》在盖(kai^字下只举
出一个例句“不是盖的(msikai・e)=非吹牛。”并没有详细说明。1992年的
《国台》也只说:“盖:吹牛。例:他又在盖了。”2001年初版的《台闽》则说:“盖:
天南地北胡扯。例:乱盖(luankai^;臭盖(ts‘aukai^。”
从这些记载看不出“盖”的吹牛义是先有台语,后来变成国语?还是先有国语,后来变成
台语?作者认为应该先有台语,后来变成国语,因为“盖”在台语有“最”的意义。如果
一个人一天到晚说盖强(kaikiɔ活^、盖(kaiɡau′)、盖媠(kaisui`)
、盖好(kaiho`)、盖倒(kaito`)、盖高尚(kaiko-siɔ)、盖(kai)……,难免被认为是在吹牛,而说他是:乌白盖(ɔ- pe-kai^、乱盖(luan-kai^,由此引伸出“盖”为吹牛、说大话的意义,如:又搁在盖(iukote-kai^=又在吹牛;mai]莫)-tuahia ɔ(乌)-pe(白)-kai]盖)=
不要在那里说大话(胡扯)。而“盖仙(kaisien)”则是指喜欢吹牛、说大话的人(
“仙”是“先”之误,请参阅<假仙(ke`-sien)>篇。)。
作者认为“盖”在台湾有吹牛的意义,应该是先从台语“最……”的意义转化为“吹牛”
,国语受台语的影响,国语的“盖”也有吹牛的意义,但只在台湾通行。
https://reurl.cc/8vom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