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楼主: whitefox (八十萬定存宅男)   2022-08-14 04:59:36
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千年运河迎来世纪复苏
本报记者 潘旭涛
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2/0526/c1004-32430559.html
2022年05月26日05:3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图:游船在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京杭大运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行驶。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中图:4月28日,山东德州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对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
水。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下图:在京杭大运河江苏宿迁段,货运船只穿梭往来。
  马海峰摄(人民视觉)
  春夏之交的北方大地上,灵动水韵唤醒山东德州的运河古街,润泽河北沧州的干涸河
道,激起粗犷高亢的天津运河号子,滋养水清岸绿的北京生态美景……
  千年运河今朝迎来世纪复苏。4月28日,历经14天集中补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
首次全线通水。此次集中补水持续至5月31日,为将来京杭大运河全年有水积累经验。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历史悠久、工程浩大,承载着无数繁华盛景。它似
一根跨越南北的琴弦,弹奏著千年古韵、时代强音。
  
  期盼盛景重现
  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全长近1800公里,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
、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大
运河的组成部分。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蜿蜒曲折
32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起著漕粮北运等重要作用。上世纪
初,京杭大运河停止漕运,清政府不再对运河进行全面疏浚,随后一些河段淤塞不通。民
国时期,虽有全面整理运河的工程计划,但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以南的运河河
段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以北河段虽得到整治,但一些河道长期断流甚至干
涸,京杭大运河一直不曾全线通水。
  让大运河重现往日盛景,是人民群众长期的期盼。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
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方向。
  201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改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文化旅游融合
提升4项工程。
  2019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方案》,提出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
园建设。
  为改善大运河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恢复大运河生机活力,今年4月14日,水利部联合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正式启动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
  全线贯通补水
  4月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汩汩清水奔涌北上。
200公里外,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
本地水汇合。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此次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是在保持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河段全线有水基础上,向黄
河以北河段补水。至5月31日结束,预计总补水量达5.15亿立方米。在此次补水过程中,
国家骨干水网——南水北调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补水主要贯通线路北起北京东便门,经通惠河、北运河至天津三岔河口,南起山东聊
城位山闸,经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三岔河口,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
个省市,流经8个地级行政区。
  为确保补水行动安全顺利实施,沿线各地加大河道清理整治力度,加强输水河道排查
,密切监测水量、水位、水质、水生态等变化。
  在德州境内,黄河水经潘庄总干渠、马颊河、沙杨河、头屯干渠、漳卫新河倒虹吸工
程,向南运河补水。最近两个月,潘庄灌区运行维护中心武庄渡槽管理所所长曹延路,把
巡查河道的弦绷得格外紧。“为大运河贯通补水是大事,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责任沉甸甸的
。”曹延路告诉记者,管理所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每两小时记录一次河道水位。
  曹延路每天上午下午各巡河一次,检查水闸设备是否安全,查看河道中有无异物。5
月初遇上大风天,他不放心,晚上也坚持巡河。“我们在工程设施方面提前做了充分准备
,补水期间没有出现险情。”曹延路说。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杜丙照表示,此次贯通补水的效益是多方面的。一是置换
沿线约60万亩耕地的地下水灌溉用水。二是回补地下水。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得以回
升或保持稳定,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改善。三是实现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全
线水流贯通,为实现“十四五”大运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进一步推动实现京杭大运河全
年有水积累经验。
  全线贯通只是京杭大运河生命复苏的第一步。未来,京杭大运河在防洪排涝、输水供
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方面的价值将更加凸显。
  逐步恢复通航
  在京冀交界处,100多米长、40米宽的船闸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也已
于5月中旬完成。这就是北运河杨洼船闸,是北运河京冀段通航的关键节点工程。
  去年6月,在位于北京的大运河漕运码头,随着一声汽笛响起,两艘游船满载游客,
缓缓顺水而下,穿桥涵、过码头、走船闸……大运河北京段全线旅游通航,与此同时,河
北廊坊段同步实现通航。
  今年7月,杨洼船闸通航后,京冀运河将实现互联互通,两地游客沿运河泛舟游览将
成为现实。
  历史上,航运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功能。近年来,黄河以北河段的航运能力也在逐步
恢复。天津提出,“十四五”期间,推进北运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实施北运河橡胶坝、
船闸等工程,实现中心城区桃花堤景区—大悲院码头区段、武清区南蔡村镇—筐儿港水利
枢纽段两段河道实现旅游通航,并具备与河北通航条件。山东计划,2025年前,以聊城、
德州段为重点,科学实施必要的航道疏浚、边坡护岸处理、碍航设施改造等,逐步恢复河
道生态用水,稳妥推进适宜河段通航,优先实现旅游通航。
  在黄河以南,京杭大运河一直是浪花翻涌、万船云集的“黄金航道”。
  如今,运河之水激荡著时代发展浪潮。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年货运量4.9亿吨,占大运
河全线80%,占江苏内河航运60%,相比公路和铁路节约燃料70万吨。
  在京杭大运河江苏淮安段,苏盐集团井神盐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建码头上,停满了待
装的千吨级船舶。每年,约有320万吨食用盐及制品从这里发出,运往全国。井神盐业的
主产区紧邻京杭大运河,相关负责人介绍,依靠大运河的水路运输,井神盐业大幅降低了
物流成本,以船运到苏州的运费为例,相比汽运成本每吨节省50元,每年节约成本超2亿
元。
  在新技术的助力下,古老运河焕发青春魅力。今年年初,京杭大运河苏北航务管理处
宿迁航务中心运行调度服务大厅投入使用,新的调度系统运用船舶自动识别技术和手机定
位,改变了之前对船舶进行人工登记审核、人工逐条调度的状况,实现了船舶审核智能化
、登记自动化、调度人性化,使船舶调度效率大幅提升。
  船员通过“船讯通”APP,只需几秒钟就可以自助办理完成船舶过闸业务。“以前我
们都是拿着本子到远调站先登记再买票,回到船上还得听船闸调度,要是不小心错过叫号
,就要重新排队。现在有了智能语音通知,省时又省心。”一位船主高兴地说。
  建设生态廊道
  重塑京杭大运河,不仅要将它变成“有水的河”,还要将它变成美丽的河。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最长的城市,沧州生态修复展示区段的大运河呈现独特的“Ω
”形大弯。初夏时节,阳光和煦,漫步在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满眼波光粼粼,草木青
翠。4年前,这里并非如此美景。
  那时,河道里杂草丛生,坟冢座座,苗圃、鸡窝等私搭乱建,令本应壮丽的“Ω”形
大弯黯然失色。陈立新是大运河畔的老住户,他说:“过去,河堤路较窄,周边分布著居
民区、菜地、饭店、集市,环境脏乱差,到河边遛弯这样的事,根本没人想。”
  2018年,沧州在大运河“Ω”形大弯3.61公里河段实施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与生态修复
工程。位于河道内的5个村庄以及近岸具备条件的村庄、机关单位和附属设施分批次全部
征拆。经过河道清淤、堤岸加固、垃圾清理、拆迁拆违、生态修复等一系列举措,河滩荒
地变成了运河公园。
  近年来,大运河生态保护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
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将大运河建设成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2020年,生态环境部
等部门编制了《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在“十四五”末
期,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生态空间布局基本稳定,核心监控区内不符合规划和
生态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得到有效控制,劣Ⅴ类水体大幅削减。
  黄河以南段的京杭大运河是水运大通道,船舶污染不容小觑。近年来,多地打响了船
舶污染防治攻坚战。
  京杭大运河江苏无锡段航运繁忙,船舶上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油污水、残油、化学
品洗舱水等污染物。在无锡高新物流空港园区码头,船员老方带着生活垃圾下船,径直走
近智能垃圾收集柜,打开“船E行”APP,完成1.8公斤的垃圾分类投放。如今,船舶到港
后必须先处置垃圾再装卸货物。
  在京杭大运河江苏徐州顺堤河作业区,货船船员频频向水面上一艘船伸手示意。这艘
船喷涂著“运河环保”字样,是一艘水上垃圾接收船。接收船一次航行可收储生活污水和
含油废水各12吨。目前,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已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日常化、规范
化。
  唤醒运河文化
  南来北往,千帆竞发﹔波光云影,笔墨传情。两千多年来,运河沿岸孕育了灿烂的文
化。京杭大运河以世所罕见的时空尺度流淌至今,见証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兴盛,成为流动
的文化。近年来,沿线各地加大力度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让千年运河不仅流淌在
大地上,更流淌在文字中,流淌在乡愁里。
  北京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北端,千百年来,运河水汇聚于此,凝结成深厚的运河文化。
金代,海陵王完颜亮为建金中都,开辟潞水航运。元代,太史令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使京
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时期,北京呈现出“帆樯林立、万舟骈集”的盛况。
  星星点点散落在运河两岸的文物和遗址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正在进行大运河
文化带保护建设,以元代白浮泉引水沿线、通惠河、坝河和白河(今北运河)为保护主线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正在渐渐复苏。位于北京昌平区的白浮泉是京杭大运河引水段的北
起点。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项目预计于今年9月建成亮相,再现元明时期白浮泉历史
文化风貌。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克服疫情影响,正在加紧进行
。博物馆南侧形似巨帆,北侧形如船只,被称为“运河之舟”,整体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竣
工。
  江苏扬州是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开辟了大运
河的“原点”。2500多年来,运河水滋养著扬州,那厚重的桥墩、摇曳的杨柳、穿梭的舟
楫,都在述说著运河故事。
  近年来,扬州以“让古运河重生”为目标,系统挖掘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扬州举
办大运河书香文脉传承发展论坛、“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非遗市集等活动,创作
舞剧《水印扬州》、木偶剧《运河之花》、广播剧《运河之子》等作品,推出“运河风情
”“江南曲美”等运河展演品牌。
  浙江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古运河穿城而过,千年文化蕴藏于此。位于杭州拱
墅区的拱宸桥横跨大运河,是大运河南起点的标志。桥东是高楼耸立的现代城市,桥西是
粉墙黛瓦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遗产与现代繁华隔水相望。拱宸桥旁,矗立著中国京杭大
运河博物馆。
  在这座中国首个以京杭大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里,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幅幅
地图、一座座雕塑、一个个模型,生动展现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无论是游览大运河
,还是在运河边的博物馆、非遗馆参观,市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活’——文化遗产就在
生活中,大运河文化活了起来。”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姜国祥说。
  水是大运河的血脉,文化是大运河的灵魂。全线通水后的京杭大运河,正用文化之笔
,续写千年风华。
(责编:白宇、赵欣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