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台湾的第三条路/中】蓝绿同时亲美 窄化台湾未来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9-27 15:02:58
https://is.gd/Jrzq2W
撰文:屈彦辰、林仕祥、谭英瑛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抛出一新议题,他盼国民党能够思考,找出统独以
外的“第三条路”。但是,台湾历来关于第三条路的探讨,无非仅是对统独加以遮掩的政
治言语,扣掉词义诡辩之后,台湾眼前的道路事实上“非统即独”, 且进一步考量北京
方面为维护主权完整愿“不顾一切”,独的道路势必也窒碍难行。
为此,多维新闻以“台湾的第三条路”为题,以七则稿件解构“第三条路”的本质仅是选
举包装、回避两岸终局方案的“假议题”,并提出台湾能否在一个中国主权底下求得自主
空间的另一种思考模式。
中研院院士吴玉山曾经提出过“避险枢纽论”,指出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多半环绕着大国,
谈的是对等关系,中小国家要运用时便会发现难以切合,从人口、经济发展等综合观之,
“台湾属于中等国家”,“之所以有“小国”的感觉,是因为台湾面对的是中国大陆”,
中小国的外交特色是“不对等”,小国置身在权力不对称处境,需要一套更适切的框架,
尤其台湾同时面对中、美两大强权,台湾更应谨慎思考如何在中美之间求取生存。
根据吴玉山的说法,“枢纽”(pivot)是处在两强之中保持等距关系,不断摆荡其间来
获取最大利益,但也可能被两强施压惩罚;
“避险”(hedging)则是不想承受高风险,也不愿完全和谁绑在一起,同时与两强交往
与防范,虽明显亲近其中一强,但也和另一强交好、改善关系。优点是保持一定独立性,
坏处是没有绝对的安全保证;
“伙伴”(partner)完全与一强权同阵线,因而有最大的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因为已
经没得拉拢,小国失去斡旋筹码,很可能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遭到大国出卖。
吴玉山认为,中小国家多半希望采取“避险者”的策略,更符合自身利益,但在强权压力
下未必能如愿。
抗中亲美成为蓝绿共识
然而回观蔡英文上任以来的“中美距离”,蔡英文除2016年提出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
事实,盼望在两岸关系上,维持马英九任内的“现状”外,其它时间几乎是逐渐向美方靠
拢,美方在2017至2019年底间,更像是台湾的避险。只是蔡英文碍于政治上的问题,自
2020年的战略考量或许来自美苏冷战时期、台湾如何于美苏之间运用独特的战略位置,向
美方叫价换取美援或美方经济放行的经验,台湾越来越向美国靠拢,甚而采取“自我解除
贸易保护”的做法,以图换取台美间的经济往来深化,进而淡化中国大陆在经济上对台湾
的重要性。借镜吴玉山所言,台湾此刻对美国的战略目标更像是“伙伴”。
另一方面,国民党在党主席江启臣上任后,看似渐渐替这个源自大陆的百年老党勾勒一套
“亲美远中”的两岸关系策略,至于国民党为何守不住诉求统一的“正蓝路线”,最大心
结便取决于“中华民国能否继续存在”。
台湾独立是把主权分割,自不待言,这是民进党的神主牌;国民党出现过的两岸主张包含
“一中三宪”、“一中同表”、“一国两府”等,或者是国民党论者主张过的两岸应共同
迈向“联邦制”、“邦联制”、“合众国”等,这都是“一个主权下的治权概念”,不让
“一个中国”的主权遭到分割,但要求“两岸政府必须对等”,即“一个主权,两个治权
,治权对等”,目的依旧在保住“中华民国”这块招牌。
对国民党而言,此一百年老党存续的正当性基础,跟中华民国的革命建国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国民党前身是孙文等人领导的革命团体的结合,由这群革命份子构成最早民国创建
初期的国民党基础。若说中华民国的革命建国史是构成国民党的骨架,那么孙文的“三民
主义” 、政治主张“五权宪法”可看成是国民党的神经网络与肌肉。骨架消失了,空有
神经网络跟肌肉,只会是瘫软在地上的肉团。
持平而论,或许国民党不敢死守“正蓝路线”的主因,仍是考量到一旦中华民国这块招牌
遭到中共消灭,国民党将间接随之消亡。仿效民进党全力拥抱美国,当前看似是国民党防
止自己倾颓的最后一块浮木。
汪洋中的台湾
只不过,没有节制的亲美,难道就是蓝绿给台湾民众的唯一解答?在美苏冷战时期,
美国的经济、文化实力极其丰厚,经援台湾、贸易放行台湾产品进口,又或是投资台湾制
造业,让制造业成为当时的台湾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都是“小菜一碟”。
现今的美国,国内面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肆虐,导致国内产业受伤严重,对外
关系晦暗不明,安能有美苏冷战的实力给予台湾益处?就国际格局来看,法国总统马克龙
(Emmanuel Macron)2019年10月发表的谈话或可作为参考,他的谈话也表露出日后欧盟
对中美博弈的可能态度。
他表示,“我们正经历西方世界霸权的终结。从18世纪起,我们就适应了建立在西方霸权
基础上的国际秩序。20世纪经历二次世界大战后拥有经济和政治统治地位的美国霸权。但
是,现在一切都变了,一切都被西方所犯的错误和美国政府近些年来的选择所颠覆”。马
克龙指出,西方忽视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新兴力量崛起的事实,国际秩序在重新洗牌。
对此刻的台湾来讲,犹如孤舟航行汪洋,每一桨的划动都必须格外谨慎,蔡英文过度的倒
向美国,是忽略了中美博弈下的“台湾机会”,正因中美正在博弈,台湾才有机会站到“
枢纽”同中美双边喊价。而国民党的亲美,则是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论述能力低落的痼疾,
当秉持多年且一度令台湾民众追随“正蓝路线”受到绿营侵蚀却无能反驳,事实上,有问
题的从来不是国民党的两岸路线,而是国民党无法通过自我诠释带给台湾人民希望而已。
说到底,就算有了美国,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也得不到多大的伸展,但没有了中国大陆,
台湾也只是刀俎鱼肉罢了,前路只会越收越窄。如同吴玉山所言,当小国在两强之间押宝
一方为伙伴,也将失去斡旋筹码,甚至可能遭到出卖。
“第三势力”不等于“第三条路”
多维在前面几篇文提到,蓝绿也曾试图提出除了“统、独”以外的“第三条路”,但由蓝
绿两党所提出的这类方案终也难逃非统即独的“窠臼”。台湾舆论每隔一段时日便兴起期
待,冀盼得有打破蓝绿的“第三势力”横空出世,社会也不乏民意呼唤有识之士或政党能
够指引超越统独的未来发展方向。
端看台湾目前主要政党,国民党、民进党、台湾民众党与时代力量,除了台湾民众党之外
,其余三政党实已决定了自身政党的统独立场,像是国民党就被视为较偏向于统一的政党
,民进党与时代力量则被认为肩负着台独主张,那人们不禁要问,自诩或是被视为“第三
势力”领头羊的台湾民众党,究竟能否带领枱湾人走出统独之外的“第三条路”?
第三势力跳不出统独二元
近二十年的台湾政治发展难逃统独政治框架,以2008年的政党轮替来说,即便当时令民进
党大败的因素不少,但陈水扁无法妥适处理两岸关系低潮,也是让自信有能力应对两岸关
系的国民党能够重返执政大位的关键之一。八年后时局再度翻转,撕不下“卖台”、“亲
中”标签的国民党失去政权,高举台湾主体性的民进党则重返执政,并在2020年“亡国感
”下顺利高票连任。
即便台湾不乏有志者想要突破蓝、绿两大阵营对于台湾政坛的垄断,但想起2000年总统大
选前,国民党打出“安定、繁荣”牌,更将前台湾总统陈水扁的当选视为两岸关系的不稳
定因素,如今20年过去了,“中国因素”甚至其背后的台湾统独路线议题依旧主宰政坛,
足可见,台湾当今政坛的内核分析框架不是蓝绿两党,而是与台湾前途息息相关的“统独
”议题,蓝绿阵营不只是两个政党的区分,进一层的差异则是其所依附的“统”与“独”
二元对立。
“统独”与其伴随的蓝绿两阵营长期垄断台湾政坛,不过相对于台湾持续有“第三势力”
诉求“打破蓝绿”,但台湾确实显少有“第三势力”政党诉求要“打破统独”,甚至台湾
当前扣掉民进党与国民党,其余大小政党除了台湾民众党之外,包括时代力量、台湾基进
、亲民党、新党等都已然能在统独光谱上找到各自的归属。
“第三条路”与“第三势力”都具有超越既有“二元对立”结构的概念,但事实上,当前
台湾政治的“第三势力”仍在蓝绿的夹杀中艰辛求生,例如时代力量在统独议题上与民进
党处于同一阵线,不过就个别政策而言,曾被外界质疑“小绿”的时代力量,也持续在政
坛上充分发挥该党对于各式政策的主见。然而相较于“第三势力”仅能借着政策讨论,使
自己在由蓝绿所主导的体系下存活,政治话语权看似摇摇欲坠,随时吹弹可破。既然台湾
蓝绿的二元性都已如此牢固,换在更缺乏弹性空间的两岸关系来看,当前台湾似乎已很难
出现超越统独的“第三条路”政党。
柯文哲能否走出第三条路?
目前看来在两岸立场尚未明确表态的台湾民众党,会是枱面上最有机会走上跳脱“统独”
的“第三条路”者?台湾民众党主席暨台北市长柯文哲自诩为“白色力量”代言人,以光
学角度来看“白色”,正好可从“红、蓝、绿”混合而成,这也是纠缠台湾政坛多时的“
三原色”,犹如“白色”须以上述三色混合而至,以白色自居的民众党,盼冲破蓝绿长期
以“统独议题”对抗的用心,不言而喻。
柯文哲或其支持者总爱将一件事情挂在嘴上,台北市政府用人不太看出身背景,市政府局
长的政治光谱从新党到民进党都有,三位副市长更各自出身于国民党、民进党与亲民党系
统,但问题是“统独”决择不可能因柯文哲的“用人”不问蓝绿,就自然得出能囊括、满
足统独支持者的路线。
面对吃力却不见得能在选举占便宜的统独路线抉择,目前柯文哲依旧处在一种悬而未决的
状态,并不像民众党开始对于台湾内部各式治理问题勇敢表态,犹如柯文哲曾在2020年双
城论坛上表示,“我也没有打算在现阶段有更多的论述”,柯文哲与民众党的两岸论述就
停留在“五个互相”(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谅解)和“两岸
一家亲”上面。而上述名词是否真能清楚界定民众党的两岸观?当然依旧无法,所以才会
出现亲绿选民认为民众党是“蓝的”,甚至是“红的”,而亲蓝选民则直指民众党是以白
色外衣包装着墨绿内底。
不过,可想而知民众党为何选择“现阶段”回避统独路线抉择,一来是民众党实通过回避
两岸政策立场以换取该党在台湾政坛最大的生存空间,目前也将多数精力与时间放在台湾
内部议题的耕耘,但民众党“现阶段”的选择也凸显所谓“第三势力”政党在统独议题的
结构性困境,不统不独的“战略模糊”根本讨不太到便宜,就好似曾被国民党视为通关密
语“九二共识”的处境一样。
依照国民党人的解释,“九二共识”是两岸各自与口头方式表达对于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
认同,这个中国对国民党而言是“中华民国”,对北京而言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过随着模糊的空间越来越小,这词再也无法担当起“模糊”两岸实质关系定义的“斗篷”
,强调“九二共识”中的“中华民国存在”形同“拒统”,不强调“中华民国”又使这名
词成为“反独”的代名词。
显然地,随着情势演变,在两岸关系上任何所谓的“创意性”、“战略性”模糊终都得面
对必须向统独清楚表态的现实,倘若“九二共识”的际遇是如此,直言“直接准备”2024
年台湾总统大选的柯文哲与台湾民众党又何尝不是如此。这道理也在在显示了,“第三势
力”政党的存在,并不直接不等同于超越统独“第三条路”的存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