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张自忠殉国80周年–随将军出征的黄埔军校生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5-17 07:32:53
https://www.storm.mg/article/2631293
许剑虹 2020-05-17 07:20
https://i.imgur.com/jDI6Kod.png
曾追随张自忠将军的黄埔老英雄马增福,身穿军装与妻子合影。(照片提供:马增福)
提到台湾人最熟悉的抗日英雄,如果电影《英烈千秋》的主角张自忠将军自称第二,恐怕
没有人敢自称第一。一来阵亡时担任第33集团军上将总司令的张自忠,是二战期间阵亡的
同盟国军事将领中军阶最高者,排名在他之后的为1941年12月10日马来亚海战中,死于日
军空袭的英国皇家海军战舰威尔斯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舰长菲利浦(Tom
Phillips)中将。
柯俊雄杰出的演技,外加日军对张自忠将军的推崇,都让张自忠将军在台湾成为蓝绿公认
的抗日英雄。身为西北军大家长冯玉祥的手下爱将,张自忠将军更因为没有投入过与中国
共产党的内战,成为海峡两岸的最大公约数。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战后留在大陆,曾多次
被中共派往苏联和华沙公约组织国家参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活动,于共产主义国家中
也享有盛名。
虽然到了文化大革命时代,解放军武汉军区出版的《历代中原战记》一书也曾经为日军击
毙“蒋匪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欢呼,然而张自忠在喜峰口和台儿庄两场战役中打
出的威名,还是让他抗日英雄的地位难以撼动。所以在大陆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张自忠
将军获得追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烈士”。
张自忠将军比起与他同姓,然后又在七年后死于同一天的张灵甫将军,地位真的是大不同
。虽然张灵甫杀得日军未必比张自忠少,但是其中央军嫡系将领的身分,并且又是在孟良
崮战役中与共军交战殉国的事实,已经注定让他只有可能成为中华民国的英烈,而没有可
能成为海峡两岸公认的英雄。显见张自忠将军在两岸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非其他任何的
国军抗战将领所能取代。
第33军麾下的第59军与第77军大部,都在1948年的徐蚌会战中投奔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仅
55军在1949年随政府来到台湾。所以张自忠将军大多数的历史传承,实际上是由对岸的人
民解放军所延续。但是这并不代表,张自忠将军的老部下都没有来到台湾。毕竟到了张自
忠将军阵亡的1940年,已经有不少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进入第33集团军服役,推行政府的“
军队国家化”政策。
胡宗南的子弟兵
晚年定居台北市的马增福爷爷,于1920年5月19日出生于河南省太行山山脚下的修武县,
其父亲在煤矿公司上班,家里生活环境还算小康。在他读中学的时候,日军打到了河南省
汤阴县,马增福就读的焦作中学宣布解散。没有书可以读的他,凭著满腔热血去报名参加
了由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在地方上组织的别动军,希望能为抗日付出一己之力。
年轻又有干劲的他,后来在军统局的长官保送下,进入位于西安的陆军军官学校第7分校
第17期就读,进入步兵科第5总队第10大队第8中队第1区队第1班,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的学
生。第7分校的校主任,为黄埔1期毕业的蒋委员长嫡系爱将胡宗南将军,所以马增福等7
分校的学生都算得上是胡宗南将军的子弟兵。
胡宗南将军对待子弟兵非常严厉,据马增福回忆,他们的学习内容包括基本教练、战斗教
练、手榴弹投掷、实弹射击、晚上夜行军、排对抗与连对抗,目的是培训出合格的排连长
。毕竟中央军在抗战初期损失惨重,急需专业的青年骨干来递补伤亡。不过身为未来中央
军的骨干,黄埔军校毕业生还要接受更专业的政治训练。
马增福指出,到台湾后出任警备总部政治部主任的王超凡,当时就是他们7分校的政治部
主任。在台湾创办《征信新闻》,也就是《中国时报》前身的余纪忠,则是他们的政治总
教官。课程内容除了三民主义外,还包括了对共产主义的批判,显见国民政府从头到尾都
把共产党视为首要威胁看待。只是日本人的侵略迫在眉睫,让中央军无暇顾及中共的扩张

1939年冬天,日军试图经由风陵渡横越黄河向潼关发起攻势。兼任第34集团军司令的胡宗
南将军,被赋予了阻止日军突破潼关,进攻西安的重责大任。那一次就连马增福等军校学
生,都被派到了潼关的第一线抵御这场日军对大西北的攻势。不过天佑中华民国,过去每
年都结冰的黄河,在抗战八年都没有结过一次冰,对日军的进攻形成了天然屏障。
最后日军放弃了对潼关的攻势,才让马增福等人免去了一次与日军大打出手的机会。他还
记得国军以马克沁机枪形成交叉火网守护渡口,附近还有由蒋纬国亲自指挥的第1军第1师
第1团第5连T-26战车,挺有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的气魄。不过因为日军没有攻来,马增福
得以在1939年双十节顺利毕业,并安排到李宗仁担任司令长官的第5战区服务。
https://i.imgur.com/pJpEtBC.png
张自忠将军。(照片来源:抗战军人忠烈录)
进入西北军服务
第5战区从第7分校接收了400名黄埔毕业生,他们在湖北省老河口向李宗仁报到后,就向
战区司令部麾下的每个师各分发12个人。马增福被分发到陆军第33集团军第77军179师特
务连担任少尉见习官,他的直属长官分别为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军长冯治安、师长何基沣
与连长杨时亨,通通都是经历过七七卢沟桥事件的西北军元老。
原来卢沟桥事件后,蒋中正为了激励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西北军士气,将原来的29军扩编为
59军、68军与77军。其中59军与77军,外加另外一位西北军将领曹福林的55军被编入第33
集团军,成为张自忠将军的嫡系部队。马增福表示,黄埔军校毕业生除了要到前线指挥作
战外,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执行蒋中正的“军队国家化”任务,将地方部队“中央化”

所谓“中央化”的方法,其实指得就是以军校毕业生填补地方军战死的中基层干部,而张
自忠将军指挥的西北军也涵盖在内。而马增福他们事实上就是第一批被派往第33集团军,
准备“中央化”张自忠部队的黄埔军校生,自然是不会受到西北军老干部们的欢迎。起初
他们把黄埔军校生冷冻起来,通通留在后方坐冷板凳。
结果马增福一到部队20天,第33集团军就奉命参加冬季攻势,进攻湖北省钟祥的日军阵地
,却遭遇到惨重损失。179师537团为了掩护535团和536团撤退,战死了三个西北军连长。
于是马增福被紧急派往179师537团第1营第1连第3排担任少尉排长。第1排排长是特务长接
任,第2排是中士班长升的,显见西北军的老干部几乎都被打光了。
襄河东岸的混战
冬季攻势以失败告终后,日军第11军为了瓦解李宗仁第5战区的战力,于1940年5月份针对
枣阳与老河口两地发起进攻。李宗仁为了解5战区司令部老河口的危机,命令襄河西岸的
第33集团军主动过河发起进攻,好将日军的进攻矛头由老河口转为长江门户的宜昌。而马
增福所在的179师与第180师,做为张自忠将军手下的先头部队于5月1日过河,为枣宜会战
拉开序幕。
由于日军把主力都用在对枣阳的进攻上,所以马增福他们推进的还算顺利。到了5月5日,
张自忠又亲自率领第74师、第180师和骑兵第9师渡河。襄河的东岸此刻,聚集了五个师的
西北军部队,但是都分散开来个别行动。马增福指出,他们于5月11日推进到方家集,5月
14号抵达耿家集,并在此地首度与日军接触。原来是有一支往河南方向行进中的日军骡马
队,正准备要开伙吃饭。
在团长指挥下,马增福率领第3排担任中央主力,另外两个排在他的左右两翼担任掩护,
向日军发起进攻。没想到他们迫击砲一打出去,日军还没等他们发起冲锋,就主动从战场
上撤退。第537团几乎在没有折损一人的情况下,就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还得到了大量日
军战利品。原本穿布鞋的马增福他们,也因此有了日军胶鞋。
然后他们继续推进,到了新街的时候遭遇到日军正规军猛烈反扑。这次179师挡不住了,
只能往山上撤退。所幸当时是雨季,地上都是泥巴水,不适合日军骑兵行动。日军飞机没
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在雨季中也派不上用场,所以马增福他们还能够靠着周边山区的地理
环境躲避敌人围剿。他们在5月15号与16号的白天,都不断的在与日军打运动战。
不过中日两军在装备训练上,还是相差得过于悬殊,所以第179师基本上还是边打边撤退
。16号晚间,他们进驻到一个小山寨里面,并有了机会与刚刚经历日军占领的老百姓接触
。马增福还记得,他住的大户人家女儿惨遭10多个日军强奸,让他回忆起来还是咬牙切齿
。当天179师的国军将士们,都当面向女孩子的父母们保证,一定会替他们报仇雪耻。
只是日军的火力与机动力都过于强大,又岂是马增福想报仇就能报仇得了的?马增福表示
有天到山上阵地给在第536师当排长的7分校同学翟民生送鞋时,突然日军对国军阵地开火
,吓得他立即趴到地上掩护。显见虽然有张自忠这位猛将领导,缺乏远程火力的第33集团
军还是没有办法与日军进行硬碰硬的决战。到了5月18日,一个更让179师士气低落的消息
从前线传来。
原来被日军以优势火力围困在山区的国军,不是只有179师而已,第180师的情况也没有好
到哪去。于是张自忠命令38师替179师解围,然后亲自率领74师与骑兵第9师搭救180师。
结果日军得知张自忠过襄河后,令第39师团以优势兵力围攻张自忠的两个师,将张自忠与
他亲自率领的74师1,500名将士围困到了南瓜店。
张自忠拒绝投降,与向第33集团军司令部发起进攻的日军第18旅团展开激烈攻防战,直到
下午4点司令部才为横山武彦指挥的步兵第22联队攻破。激烈交战的过程中,张自忠将军
身中五弹,然后又为日军砲弹炸死。剩余的74师将士,也与日军战斗到全军覆没,写下了
西北军成军以来最壮烈的史诗。马增福等中央军青年军官,听闻民族英雄张自忠战死的讯
息,也忍不住难过落泪。
为张将军复仇
成功杀死张自忠后,日军停止了对179师和180师的围困,开始向宜昌进攻。179师就利用
这个空档撤退回了襄河西岸。马增福回忆到,过去张自忠率领33集团军守襄河,以六挺马
克芯重机枪搭配六门迫击砲的火力让日军不敢轻越雷池一步。可后来张自忠阵亡,换了第
29集团军来守襄河西岸,国军的防线很快就垮掉了。
第33集团军残余部队,却没有失去战斗意志,而是又尾随在日军后方,试图阻止日军对宜
昌的攻势。可惜日军第13师团的动作比77军还要快上许多,于6月23日率先攻下宜昌。而
且在追击过程中,他们还遭到日军飞机轰炸,537团第1营的书记官还被炸死,给马增福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第33集团军追击到远安与当阳一线,与第13师团呈现对峙状态。
直到汤恩伯将军指挥的第31集团军接防之后,马增福他们才得到了下火线的机会,前往河
南省南阳与镇平两地补充。到了1940年底,安徽传出中共新4军准备叛乱的消息,第31集
团军开往第3战区协助顾祝同将军平乱,整编完成的第33集团军才在新司令冯治安将军率
领下,回到远安和当阳一线与日军重新对峙。
伴随着张自忠阵亡与宜昌失陷,原本以长江北岸为进攻目标的日军将重点转向长江南岸,
第33集团军的交战经验也大幅减少了许多。不过第179师没有忘记5月16日当天给老百姓下
的承诺,那就是要为所有遭到日军奸淫的中国妇女复仇,更重要的是替张自忠将军复仇。
何基沣密切关注横山武彦的消息,得知他在杀死张自忠后,升级为第18旅团的副旅团长。
虽然国军遭遇到枣宜会战的惨败,但是此刻世界局势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法国战役
已于张自忠殉国时爆发,巴黎在6月25日的沦陷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把欧洲和亚洲的
两个战场联系到一起。美国在1941年12月的参战,还有日军于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失
败,都让何基沣师长距离报仇的机会越来越近。
1943年3月18日,掌握到横山武彦将前往黄家集视察日军机场修建工作的何基沣,命令第
537团3营排长陈云龙在远安关口垭一带设下伏击圈。待横山武彦率领骑兵进入伏击圈时,
537团将士们纷纷向日军开火,横山武彦大佐先是左胸口中弹,然后再被陈云龙命令手下
以迫击砲炸到粉身碎骨。第179师在1940年5月16日许下的承诺,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
实现了。
提起这件事情,马增福还是感到非常骄傲,遗憾的是当时他已经被调到536团担任第9连的
连长,没有参与这场为张将军报仇的行动。马增福于1944年11月被调往重庆,接受美式装
备的换装训练。本来他打算回西北军继续效力,然而中央政府并不打算让西北军换装美式
装备,所以马增福没有再回到77军,而是被调往青年军206师服务,回归了中央军的体系

亚洲共有的历史遗产
虽然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又是胡宗南将军的爱将,马增福五年来与77军同生共死的经历,
多少还是让他感染了一些西北军将士特有的情节。比如提到1943年5月的鄂西会战,大家
都把功劳归功给中央军系统的第18军第11师师长胡琏将军,然而马增福却在接受笔者访问
时,强调若没有77军将士的努力,就不会有胡琏将军在石牌要塞保卫战中的胜利。
显见他对77军,还是留有相当强烈的情感。第77军的“军队国家化”并不成功,西北军将
士的向心力过于顽强,没有办法为黄埔军校生所驾御,反倒是马增福等青年军官为张自忠
等第33集团军长官的爱国情操所感染。然而马增福所不知道的是,集团军司令冯治安将军
固然是忠勇爱国,但是他的师长何基沣却在1939年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来自大陆的资料,指出何基沣之所以能捕捉到横山武彦的情报,就是得到李先念的新4军
第5师暗中协助。立场反共的马增福,也很幸运于1944年就离开了77军,否则他恐怕在
1948年的徐蚌战场上被迫跟着长官投共,并因为自己黄埔军校第7分校毕业生的身份惨遭
整肃。因为中共对胡宗南深恶痛绝,自然不会放过胡宗南的学生。
马增福在抗战与戡乱中都有杰出的表现,曾经以青年军第206师第1旅搜索连连长的身份,
于洛阳保卫战中和解放军打了六天六夜。今年已经100岁的马增福爷爷,表示自己永远与
中华民国退伍军人的身份为荣,对张自忠这位与自己派系不同的老长官,也是发自内心的
推崇。站在他的立场上来看,何基沣老师长后来的做为,当然是背叛了中华民国。
然而张自忠将军绝大多数的部下,包括嫡系的第59军和第77军,确实都在徐蚌战场上被何
基沣与张克侠两位西北军将领带走,成为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份。也因为何基沣
与张克侠两人的叛变,包括第5军与第18军等抗战以来的中央军嫡系主力部队在徐蚌战场
上被打到全军覆没,终结了中华民国在大陆的统治。
如果张自忠没有死在抗日战场上,是否就能阻止何基沣与张克侠的叛变?如果国军还是丢
了大陆江山,他会否与冯治安一样选择随政府退来台湾?还是最后投靠中共的选择?关于
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任何人能够回答了。然而张自忠将军在七七事变时,也曾经动过接受
日军指派,出任亲日政权天津市市长的念头。他之所以后来抗战打得如此不要命,据说也
是为了洗刷自己早年当“汉奸”的罪名。
无论张自忠有没有当过“汉奸”,也不论他到底会不会跟来台湾,但可以肯定的是第33集
团军麾下的第55军来到了复兴基地。虽然第55军与韩复榘的渊源远大于张自忠,但好歹也
被张自忠指挥作战了三年,算是第33集团军中来台规模最大的队伍。另外也还有许多抗战
时服务于59军或者77军的官兵,如马增福爷爷那样,因为不同的原因有机会随政府来到台
湾。
所以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故事,确实是少数国共两军真的能共享的历史遗产。更重要的
是,他还同时得到台湾人与日本人的推崇,就连罗文嘉也坦承自己为张自忠的故事所感动
。所以张自忠将军不只是国共,而且还是两岸甚至于中日多方的“最大公约数”。从这个
角度出发,纪念张自忠将军阵亡80周年就有更大的历史意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