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香港高额财政赤字下仍然派钱 能否挽回民望成疑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2-26 20:55:30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1645786
https://i.imgur.com/jECsOWu.jpg
香港政府建议向每名居民派发现金,但学者认为这不会改善政府的民望。(EPA)
香港政府公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十多年来首次录得财政赤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受
去年的“反送中”示威浪潮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政府多次提供补助计划,因此支出
大增。
外界早前关注政府会否向香港市民派发现金,陈茂波周三(2月26日)公布预算案期间一
如预期,宣布向每名香港永久性居民派发10,000港元(约合1280美元),长居海外但在香
港有银行帐户的香港市民也会受惠,最快七月至八月会收到款项。
香港经济去年在过去十多年来首次收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预计也会进一步打击经济和就
业市场,因此各个政治派系早前都分别要求政府向市民派发现金。
各界对香港预算案的评价不一,部份政党欢迎政府针对受经济收缩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低
息贷款,但一些意见认为,政府应该进一步向部份受影响的基层工人提供金钱上的帮助。
泛民主派留意到预算案同时增加向警察拨款招聘人手,以及购买新的防暴装备,批评政府
不解决警察在处理示威浪潮期间涉嫌滥用暴力的问题,派发现金也不会消减部份市民的不
满。
派钱的争议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声明,形容财政预算案的建议“果断、实质”,可以为有需要的市
民提供具体协助。她又认为香港在过去累积许多储备,现在是时候使用这些储备帮助香港
渡过难关。
一些代表中小型企业的立法会议员也欢迎香港政府的措施,其中代表商界的政党——自由
党主席张宇人高度赞扬预算案,认为当中政府协助公司取得贷款的做法可以帮助企业资金
短缺的问题。
但部份议员也留意到派钱计划没有包括18岁以下的市民,以及非永久居民。亲北京政党民
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认为,这些非永久居民在疫情中也是受害一群,希望政府有另外方
法帮助这些人。
https://i.imgur.com/1DtADaj.jpg
立法会外有政党示威,要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工人的援助。(AFP)
破底民望下的预算案
预算案其他内容包括教育、环保、医疗、社会福利等其他经常性开支。议案将会提交立法
会一个委员会作详细审议,之后会重交立法会让所有议员投票表决。
香港早前有学者进行民意调查,发现受访者中满意林郑月娥表现的只有9%,是香港1997年
主权移交以来,民望最差的行政长官。
香港去年因为《逃犯条例》修订案引起示威,示威支持者不满林郑月娥不答应无条件释放
被捕示威者等“五大诉求”。她按示威者要求正式撤回修订案后,又引起政府支持者不满
她对示威者妥协。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香港政府经常被批评反应缓慢,也没有好好控制口罩、消毒液等
防疫用品的价格和供应,让许多商人提价出售,表现甚至比澳门政府更差。
学者普遍认为,香港政府派发现金对挽回民望没有太大的帮助。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
学系副教授马岳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指出,近年市民已经习惯政府退税等安排,对派钱计
划不会有太大反应,顶多只是让民意“回升一至两分”。
注:演讲稿全文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我谨动议二读《二零一九年拨款条例草案》。
引言
2. 这份财政预算案是本届政府的第二份、亦是我就任财政司司长以来的第三份财政预算
案。在编制时,环球政经格局出现巨大变化,外围环境复杂多变,充斥不明朗因素。
3. 作为全开放的细小经济体,香港近月经济受到影响,增长显著放缓,企业对前景的信
心转弱。在这情况下,对当前国际政经局势作出正确判断,并因应香港本身的优势,拟订
经济发展方向,尤为重要。因此,我会在预算案中阐述看法。
4. 即使乌云密布,背后仍是耀眼阳光;那怕山重水复,也无碍我们对香港前景的信心。
5. 鉴于市民和工商界对本港经济前景感到忧虑,我在筹备本年度预算案时,大方向是“
撑企业、保就业、稳经济、利民生”。事实上,连同配合《施政报告》各项措施的拨款,
这份财政预算案合共预备动用的新资源约一千五百亿元,另外还预留资源作多项用途。由
此可见,预算案在提升公共服务、支援企业、利民纾困和投资未来方面,毫不吝啬。我会
在以下章节详述具体措施。
二零一八年经济回顾
6. 二零一八年,环球经济持续扩张,增长动力在上半年较强,但下半年在贸易摩擦持续
发酵和其他不利因素影响下减弱。亚洲区的生产及贸易活动,去年大部分时间有可观增长
,但后期表现明显转差。受外围情况影响,香港的整体货物出口全年实质上升百分之三点
五,然而增长在去年第四季大幅放缓,按年轻微下跌百分之零点二。服务输出增长在下半
年亦有所减慢,但全年合计仍然有百分之四点九的增幅。
7. 内部需求大致保持稳定,利好劳工市场。工资及收入稳健上升亦支持消费。私人消费
开支全年实质增长百分之五点六,但随着资产价格出现调整及外围不明朗因素增加,增长
率在年内逐步回落。投资开支全年实质上升百分之二点二。然而,多个调查均显示本港营
商气氛近期转差。
8. 随着外围压力增加,香港经济增长由二零一八年上半年的百分之四点一,减慢至下半
年的百分之二点一,而第四季的增幅更只有百分之一点三,属二零一六年第一季以来最低
。整体而言,香港经济在二零一八年增长百分之三,处于去年预算案预测范围的下限,但
仍然高于过往十年平均百分之二点八的趋势增长率。
9. 劳工市场依然偏紧,失业率维持在百分之二点八,是超过二十年的最低水平。总就业
人数保持增长,市民收入持续有实质改善。
10. 由于经济增幅连续两年高于趋势增长率,二零一八年通胀率也稍为上升。撇除政府一
次性措施的影响,基本通胀率为百分之二点六,较二零一七年高零点九个百分点。
二零一八/一九年度修订预算
11. 二零一八/一九年度政府收入的修订预算为五千九百六十四亿元,较原来预算低百分
之一点三,即八十一亿元,主因是地价和印花税的收入较预期少,但利得税和薪俸税的收
入则较原来预算多一百六十一亿元。
12. 印花税和地价收入一向极受市况影响而波动。地价收入为一千一百五十九亿元,较原
来预算少五十一亿元,主要是年内有两幅推出市场的土地流标所致。印花税收入为八百亿
元,较原来预算少二百亿元,主要由于物业和股票市场年内出现调整,总成交量较预期少

13. 政府开支方面,修订预算为五千三百七十七亿元,较原来预算低百分之五点六,即三
百一十九亿元,主要是由于个别政策措施及工务工程的支出较原来预算低。
14. 总括来说,我预计二零一八/一九年度盈余为五百八十七亿元。财政储备在二零一九
年三月三十一日预计为一万一千六百一十六亿元。
15. 公务员编制在本财政年度增加六千七百个职位,增幅百分之三点七,高于过去十年大
致维持百分之一至二之间的平均增幅,主要原因之一是为应付多个跨境新口岸启用而增加
人手。
二零一九年经济前瞻与中期展望
16. 展望二零一九年,环球经济不明朗因素多,下行压力亦大,由去年初的同步蓬勃增长
骤变至现时的同步放缓,市场情绪转趋审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十月和上月两度下调
二零一九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原来的百分之三点九降至现时的百分之三点五,反映经
济放缓的风险不容忽视。
17. 美国经济自去年第四季受贸易摩擦升温和利率正常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金融市场大
幅波动,市场预计二零一九年的增长放缓。英国脱欧过程一波三折,“硬脱欧”风险萦绕
不散,对英国在脱欧后的经济表现未敢乐观。欧元区经济亦见放缓,去年第四季按年增长
只有百分之一点二,近月经济活动及信心指标均进一步减弱。
18. 亚洲方面,日本经济在去年下半年受天灾及外部需求放缓影响而明显减弱,按年增幅
接近零,今年预料只能缓慢增长。新加坡、台湾和韩国的增长动力亦已减慢,预料这些高
收入经济体今年的增长会维持温和。另一方面,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内的新兴
经济体,虽然出口或受制于外围因素,但内部需求仍然稳健,会支持今年的増长。
19. 内地经济增长亦见减慢,去年第四季经济增长百分之六点四,全年增长减慢至百分之
六点六,与全年增长百分之六点五左右的目标相若。今年内地出口增长或会因外围环境不
明朗而再减慢,但近年对出口的依赖已减少,加上当局最近实施多项提振措施,有助确保
经济稳健增长。
20. 利率方面,美国联邦储备局在今年一月的议息会议后表示未来制订利率时会“保持耐
性”,但亦指出往后的利率走向将视乎未来的经济数据而定。市场对利率的预期,可能随
着经济环境而转变,或会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21. 事实上,不明朗因素大大影响投资者的风险胃纳。过去一年,无论是美国、内地或本
港股市,都曾经在短时间内由高位显著下跌,投资产品价格亦波幅显著。
22. 今年的环球经济前景充满变量,将会制约本港经济表现。考虑到内外形势的最新发展
,我会善用二零一八/一九年度财政盈余,提出一次性措施,支援企业,利民纾困。连同
预算案内其他措施的提振作用,我预测二零一九年香港经济会有百分之二至三的实质增长

23. 然而,倘若外围不利因素恶化,特别是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环球贸易、投资以
至金融市场的冲击会更大,不但会影响香港的出口及资产市场,本地的投资及私人消费亦
会转弱。反之,如果中美经贸关系向好,将有助消除外围的不确定性,香港经济增长或会
较预测为佳。
24. 通胀方面,预期今年经济增长温和,或会减轻本地成本增加的压力。近期本地租金上
升压力减弱,也有助降低整体通胀幅度,美元走强亦可纾缓输入通胀的压力。综合各项因
素,我预测二零一九年整体通胀率与基本通胀率均为百分之二点五。
25. 中期而言,香港经济在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三年间,预测平均每年实质增长百分之三,
较过去十年百分之二点八的趋势增长稍高,基本通胀率则预计平均为百分之二点五。上述
中期预测假设期间没有重大的外来冲击。不过,目前外围环境不利因素仍多,假如这些因
素持续至明年或以后,甚或进一步恶化,将会窒碍环球经济的增长,香港难免会受影响,
我们须保持警觉。
环球政经形势
26. 我在去年预算案提及环球三大趋势,即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创科浪潮席卷全球,以及
世界经济重心由西向东移。过去一年的变化,让我们更清楚看到环球政经的新形势、新格
局、新常态。我们必须分析研究,认清香港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路向。
中美关系
27. 第一,过去一年中美贸易摩擦的背后,还可见科技以及其他更深层次的矛盾。贸易问
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固然可喜,但双方的其他矛盾或会持续。未来一段较长时间,中美
关系的起伏会为环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波动。此外,贸易摩擦会对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体制,以至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带来冲击,影响深远。未来世界经济的产业链布局亦
可能因新的贸易规则和关系而发生变化。
国际合作
28. 第二,本土主义和民粹主义在多国抬头,不但影响当地政治,也左右这些国家的外交
及经济政策,不利多边自由贸易的发展,影响国际经贸往来。
29. 二零零八年爆发的金融海啸,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幸得
各国和衷共济,灾难性后果才能避免,经济逐步重拾增长,但各主要先进经济体的增长率
,尚未回复到金融海啸前的水平,仍须依赖超低利率或非常规货币政策支持。由于利率仍
处于甚低水平,大规模的经济或金融危机如再发生,救市措施的空间有限。更重要的是如
今本土主义抬头,可能窒碍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及时应对。
亚洲发展中地区
30. 第三,亚洲的新兴经济体,包括东盟、印度等,增长潜力可观,为香港提供不少商机
。这些新兴经济体过去五年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六点三,贡献环球经济增长约四分之一。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内地以外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在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仍会
超过百分之六。
31. 过去亚洲经济发展模式,多为“亚洲生产、欧美消费”。近年亚洲的中产阶层日益富
裕,并不断壮大,可以预见未来不仅会出现“亚洲生产、亚洲消费”的局面,亚洲对欧美
消费产品的需求亦会不断増加。此外,在中美贸易摩擦及保护主义抬头下,部分亚洲新兴
经济体更会从世界供应链的布局变化中得益。我们要把握这新形势,更应善用香港作为亚
洲区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贸易中心的优势。
国家发展
32. 第四,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及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内地晋身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也是环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成绩有目共睹。十九大以来,内地推动经济由高
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现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时期。
我们需要特别留意国家正锐意推动的几方面工作:
33. 由此可见,即使国家目前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发展亦有挑战,我们应着眼于长
期大势,认清国家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时期,长远发展前景良好。
创科浪潮
34. 第五,创科浪潮正主导一个新时代,不但颠覆生产和商业模式,更为日常生活和消费
带来变革,例如人工智能可望为一些先进领域如医疗带来重大突破,但可能取替部份工作
,冲击劳动市场。我们受惠于创科浪潮带来的方便及机遇,同时也必须做足准备,在产业
发展、教育和就业培训等方面作出适当配合。
香港经济的发展方向
35. 我们处身上述环球政经新形势、新格局、新常态之中,需要保持清醒灵活,寻找香港
的独特定位,把握机会,发挥优势,顺势而上。
发展多元经济
36. 香港经济发展今天以服务业为主,其中金融服务、旅游、贸易物流,以及专业和其他
工商业支援服务是香港经济及就业的支柱,在二零一七年共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百分之五
十七。这些服务业的共通点是极受外围经济的影响。每当主要市场经济不景,都会直接打
击这些服务业,以至本港经济的前景。我认为香港应该锐意发展多元经济,巩固现有优势
产业之余,亦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扩阔经济基础,亦为年轻人提供
更广泛和优质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各展所长。
37. 香港缺乏天然资源,土地及生产成本高昂,难以重返劳动力密集的生产行业,或需要
大量土地的经济活动。因此香港应发展“人才密集”的产业,集中于高增值的活动。
38. 发展产业需要整全的策略。我们要清楚香港的定位,扬长补短,利用资源及政策措施
,发挥香港的优势。我会以金融服务及创科两个重要范畴加以说明。
金融服务业
39.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在股票市场、资产管理、银行业务等方面位居前列。香
港具备稳定而灵活的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商品、资讯自由流通,人才汇聚,法
制完善及司法独立,这些都是我们赖以成功的要素。
40. 然而,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我们有清晰的愿景和蓝图,推动香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除了深化和扩阔金融市场外,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香港的桥梁角色,连系内地与国际市场
。此外,我们不单要把握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更要放眼全球,尤其是亚
洲地区的发展潜力。我们亦要加强金融体系的抗逆能力,继续完善监管制度以提升金融安
全,加强投资者的信心和保障。
41. 我们一直在不同范畴作出改革并取得相当进展,在巩固实力之余,亦发展新优势领域
,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
股票和债券市场
42. 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蓬勃。为加强对新经济产业的吸引力,香港联合交易所去年四月实
施新上市制度,容许“同股不同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企业,以及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
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截至去年年底,已有七家企业循新制度上市。去年,我们的首次公
开招股集资额达二千八百六十五亿元,全球第一,过去十年内,六次独占鳌头。
43. 为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债券资助先导计划,鼓励企业来
港发债,并提供税务优惠,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香港债券市场。
44. 在改善上市公司质素方面,今年一月已通过法例,提升财务汇报局的职能,强化上市
实体核数师规管制度的独立性,加强保障投资者。我决定将政府向财务汇报局提供的种子
资金规模增至四亿元,协助该局过渡至新制度,并宽免新制度实施后首两年的征费。
绿色金融
45. 迈向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大趋势。为了推动香港的绿色金融发展及相关产品多元化,
政府去年推出绿色债券资助计划,吸引机构利用香港的资本市场为绿色项目融资,并鼓励
他们使用香港的绿色金融认证服务。我们乐见不少本地、内地以至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丶欧洲投资银行等,均选择在香港发行绿色债券。去年在香港发行绿色债券
的总额约一百一十亿美元,相等于二零一七年的三倍多。此外,我们正积极筹备发行首批
政府绿色债券,并会推动业界在企业管治和营运中更有效地采纳绿色元素。
离岸人民币业务
46. 香港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处理全球超过
七成的人民币支付交易,也是最活跃的人民币外汇交易中心之一。凭借我们优越的市场制
度和金融基建、与内地市场的紧密联系,以及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会是国际投资者进入
内地市场和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首选平台。
47. 我们会继续与业界和内地研究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的渠道,在内地资本帐逐
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等范畴,进一步发挥香港的独特角色,
继续助力国家金融市场的有序开放。
互联互通
48. 除了发展香港资本市场,我们也一直积极推动与内地的互联互通,一方面惠及香港的
金融服务业,另一方面亦为内地市场面向全球双向开放作出贡献。沪港通、深港通、债券
通,以及基金互认安排,都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会继续推动扩大
互通额度和内容,并把债券通扩展到包括“南向通”。
49. 内地A股自二零一八年纳入MSCI及富时罗素等国际性指数,所占的比重亦逐步上升。
国际投资者对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将会增加,这有助提升我们作为内地资本市场离岸风险
管理中心的角色,促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资产及财富管理业
50. 在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方面,香港得天独厚。我们是亚洲前列的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
心,在二零一七年资产管理业总值超过二十四万亿元,获准在港销售的公募基金超过二千
二百只。大湾区发展会为香港带来庞大的商机。
51. 私募基金近年在环球市场迅速发展,为大量实体企业、科技和初创公司引入发展业务
所需的资本、人才和技术,同时亦带动对管理、会计、法律等相关专业服务的需求。私募
基金营运产生的相关经济活动亦为会展、酒店、旅游等服务业带来商机。
52. 我们在去年七月实施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制度,亦正研究为私募基金建立有限合伙制度
,目标是提供更多基金结构供业界选择。我们亦会研究引入具竞争力的税务配套安排,以
吸引私募基金在本港成立及营运。
53. 今年四月一日起,不同类型的在岸基金与离岸基金,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可享有利得税
豁免。在基金销售渠道方面,继与内地、瑞士、法国、英国及卢森堡达成协议,我们会继
续推动与其他地区的基金互认安排,扩阔本港基金产品的销售网络。
地区总部枢纽
54. 争取更多境外企业来港设立地区总部,有助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扩大
本港财资市场规模。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的公司总数,去年增至超过一千五百家,按年增
长超过百分之八。愈来愈多的内地企业亦选择香港作为它们业务“走出去”的平台。
55. 因应不少跨国企业都将企业财资中心和地区总部设于同一地点,我们由二零一六年起
为合资格企业财资中心提供税务优惠。政府会继续优化相关的税务措施,提升竞争力。
保险业
56. 香港保险业发展成熟,是多元化金融业务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致力推广香港作为国际
风险管理中心,协助业界把握大湾区及“一带一路”的商机。
57. 事实上,专属自保保险、再保险、海事保险等业务,在香港具有相当发展潜力。为推
动其发展,我们推出了税务和其他监管配套措施,例如在去年修改法例,将专属自保保险
公司业务的税务减半优惠包括离岸及在岸风险,以争取更多企业在香港设立专属自保保险
公司。此外,政府亦会提出法例修订,为海事及专项保险提供税务优惠,并容许成立专为
发行保险相连证券的特殊目的公司。我们会继续研究有助行业发展的措施。
金融科技
58. 香港目前有超过五百五十间金融科技公司,业务范围广泛。我们一直努力吸引更多海
内外金融科技公司来港,以及为他们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
59. 金融科技的应用过去一年有明显进展。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去年九月推出快速
支付系统“转数快”及零售支付共用二维码标准,反应热烈。政府正筹备利用“转数快”
便利市民缴交税款、差饷及水费。运输署、入境事务处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亦
会研究在缴费柜枱试行接受“转数快”付款。
60. 金管局会在短期内发出虚拟银行牌照,银行亦将会分阶段推出各项开放应用程式接口
的功能,为市民带来更创新的银行服务体验。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亦在去年十二月发
出首个虚拟保险公司授权,为香港保险科技发展揭开新一页。
61. 在监管方面,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在去年十一月发表虚拟资产的新
监管方针,探讨如何在鼓励市场创新的同时,保障投资者。金管局和证监会也正利用全球
金融创新网络,与各地监管机构分享管理金融科技应用的经验及知识。
人才培训
62. 去年我在财政预算案宣布成立金融学院,将汇聚学术界、金融服务业界、专业培训机
构及监管机构之所长,并以培育金融服务业领袖人才和推动跨界别的应用研究为两大目标
。金管局正全力落实有关计划,学院预计将于二零一九年年中成立。
63. 除了培育本地人才外,我们亦鼓励境外的金融人才,透过不同的人才入境计划来港发
展。
创新科技
64. 发展创科能为香港带来庞大经济效益,其产生的知识产权,能转化成商业产品,并带
动周边经济活动,创造优质就业机会,市民更可利用新科技享受舒适的生活。
65. 本届政府推动创科发展不遗余力,并集中发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金融
科技四大范畴。我亦确保投放足够资源,至今的承担额已超过一千亿元。
66. 发展创科,必须有蓬勃的生态系统,政府各项创科政策措施均以此为目标。我们在发
展创科基建、推动研发、汇聚人才、支援企业、推动再工业化等方面着手,加强对科研界
和业界的支援,本港的创科生态已有显著改善。
发展创科基建
6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有具质素的基础建设设施,方能吸引创科人才
和协助创科企业营运。我在去年预算案拨款三十亿元,供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公司)
兴建科研基建及设施,包括实验室,部份设施的工程已经开展,并将会陆续投入服务。此
外,香港科学园(科学园)扩建计划第一阶段亦正在进行中,预计会在本年完工,提供约
七万四千平方米的额外楼面面积。
68. 科技园公司亦正全力在将军澳工业邨发展数据技术中心及先进制造业中心,支援及推
动对数据服务有庞大需求的智能生产活动和高端制造业。两个发展项目预计分别可于二零
二零及二零二二年落成。
69. 另一方面,数码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一个超过一千二百间公司和初创企业的
数码科技生态系统,并培育了五百多间初创企业。我会预留五十五亿元用作发展数码港第
五期,以吸纳更多具实力的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进驻,也为年轻人提供投身创科界的途径
。扩建项目预计可提供约六万六千平方米楼面面积,以及包括办公室、共用工作间、会议
场地及数据服务平台等设施。我们会着手进行法定城市规划程序,以期项目可以在二零二
一年动工,预计最快于二零二四年竣工。
70. 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兴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创科园)会是香港未来创科发展的
大本营。我在去年预算案预留二百亿元,用于创科园的第一阶段工程,目前进展良好,目
标是在二零二一年或之前为第一期上盖发展提供首批土地。创科园会为香港创科的持续发
展,提供重要基础设施。我会适时增拨资源,确保创科园如期发展,创造世界级科研枢纽

推动研发
71. 研发是创科的根本,而香港在科研范畴拥有独特优势。政府去年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
资一百亿元,支援基金现有各项资助计划持续运作,并推行多项新措施,推动本港研发活
动。此外,《施政报告》宣布,向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辖下研究资助局的研究
基金注资二百亿元,提供充足经费。
72. 政府在科学园斥资一百亿元建立的两个创新平台,即专注医疗科技的“
[email protected]”,以及专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科技的“[email protected]”,正是凭借上述的
优势,引进海内外顶尖科技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与本港同业共同从事研发,并可向创
新及科技基金申请研发资金。包括哈佛大学、史丹福大学、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
、约翰普金斯大学在内的顶尖学府,已对进驻两个平台及与本港大学合作表示兴趣。
73. 在应用研发方面,指定大学技术转移处、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国家重点实验
室,以及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香港分中心会获得倍增的资助,进行更多科研及研发成果转化
工作。由二零一九/二零年度起计的五年,额外拨款不少于八亿元。
74. 推动科技经济,不能缺少科技企业。为鼓励更多企业在本港从事研发,政府已为企业
合资格的研发开支,提供两级制额外税务扣减,企业在二零一八年四月一日或之后的合资
格研发开支,将可享有税务扣减。
75. 大学的科学探索和学术研究,是本港创科的根本。我会预留一百六十亿元专款,供教
资会资助的大学增建或翻新校舍设施之用,尤其是添置必需的科研设备如实验室,让大学
生及科研人员可在最佳环境下进行教学及研究活动。我期望大学在发展或提升硬件时,特
别留意并优先考虑创科的需要,务求使教研配套切合培养科技人才的目标。
汇聚创科人才
76. 面对全球对科技人才的激烈竞争,我们去年六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加快输入科
技人才来港从事研发活动。参加计划的企业须同时聘请本港员工及实习生。计划推出至今
已批出超过二百个配额,我们会在今年上半年检讨推行细节。
77. 研究员计划至今已资助超过三千七百名本地毕业生,加入创科行列。去年推出的博士
专才库,亦已资助超过三百五十名博士后专才在研发岗位工作。为吸引更多本地毕业生投
身创科行业,我们会由即日起提高研究员的每月津贴额。持有学士学位的研究员,每月津
贴会由一万六千元提高至一万八千元,而持有硕士学位的研究员的每月津贴,则由一万九
千元提高至二万一千元。我们亦会由即日起把研究员计划及博士专才库的资助期上限,由
两年延长至三年,即科研机构或企业可聘用有关科研人才三年,让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在
其进行的科研项目上发挥所长。
78. 住宿是网罗科研人员时面对的一个问题。科技园公司正在兴建创新斗室,为科学园的
租户、培育公司或访问科研人员,提供约五百个灵活设计的住宿单位,惠及科技人才。项
目预期在二零二一年或之前落成。
79. 我们亦会鼓励学校推行科普教育,为培养本地的科技人才铺路。我会动用五亿元,在
未来三个学年推动“中学IT创新实验室”计划,向每所资助中学提供一百万元,让他们自
行购置所需的资讯科技设备和专业服务,以及举办更多相关的课外活动,加深同学对崭新
资讯科技的认识,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端运算、大数据等,务求在中学阶段已为年
轻人建立良好的资讯科技基础。除提供财政资助,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资科办)会
成立一站式专业支援中心提供协助。
支援科技企业
80. 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是创科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推动研发成果的商
品化和应用,以及创新意念开发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在二零一四年推出的大学科技初
创企业资助计划,至今已支持一百八十八间由大学团队成立的初创企业走出校园,当中部
分企业成功获注资超过三亿元。由二零一九/二零年度起,我会把每所大学的资助上限,
由现时每年四百万元提高至八百万元,进一步培育大学初创企业。
81. 去年我预留七十亿元,加强科技园公司对租户和培育公司的支援,当中部分资源用于
扩展创业培育计划,反应踊跃,至今已收到超过一百二十个申请。另外,科技园公司在二
零一五年推出科技企业投资基金,与天使或风险投资者以配对形式,共同投资于科学园的
租户和培育公司。基金的五千万元资金已全数投资于九个项目,吸引共同投资者投入超过
六亿七千万元。科技园公司会再接再厉,扩大科技企业投资基金至二亿元,扶助这些公司
茁壮成长。
82. 我在去年预算案向数码港注资二亿元,加强支援数码港的租户及初创企业。数码港已
将培育计划的财务资助额提高至五十万元,并推出海外及内地市场推广计划,提供额外二
十万元财政资助。数码港亦推出了易着陆计划,以优惠租金吸引跨国公司进驻数码港,设
立办公室和研发单位。
83. 为鼓励私营投资者投资于本地创科初创企业,政府成立了为数二十亿元的创科创投基
金,与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我们已在去年年中选出六个共同投资伙伴,并已陆续收到
共同投资建议。
推动再工业化
84. 《施政报告》提出向科技园公司增拨二十亿元,在工业邨兴建先进制造业所需的专项
设施,以配合更多生产商在香港从事生产。我们计划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二十亿元推行
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生产商在港设立智能生产线。这些发展实体高端生产
的措施,有助改善经济结构,减少对服务业的依赖。创新及科技局(创科局)会尽快向立
法会申请拨款,以在今年下半年推行措施。
85. 过去一年,我走访本港五所研发中心,对应用研发工作有亲身了解。我感受到香港在
推动研发成果商品化和技术转移,以带动产业发展及再工业化方面,例如先进物料、纳米
科技、微电子等范畴,极具潜力。我主持的创新、科技及再工业化委员会,将会研究适当
措施推动这方面的发展。
其他配套措施
86. 政府致力为创科发展拆墙松绑,并为采购创科产品和服务营造更大的空间。支持创新
的政府采购政策会在今年四月推出,增加具创新建议标书的中标机会。此外,政策创新与
统筹办事处已展开工作,检讨窒碍创科发展而不合时宜的法例。
展望
87. 我们正处于推动创科发展的绝佳环境,大湾区亦带来难能可贵的机会。从区域发展的
角度出发,香港拥有雄厚科研实力、世界级大学、国际化及市场化优势、健全的知识产权
保护制度等,可担当区内创科先锋的角色。大湾区拥有庞大的市场,以及转化科研成果和
先进制造的能力,为本港创科企业提供更多合作机会。我们可以透过促进技术合作、产业
互动和科技成果产品化,推动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88. 除了金融服务及创科,政府亦会就其他经济范畴推出措施,推动产业发展。我会在往
后的章节提及有关措施。
扩充市场版图
89. 香港是全开放型的经济体。我们的经济要多元发展以保持活力,亦要扩大市场版图,
开创更辽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全力推动的两个发展策略,即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倡
议,是难得的契机。这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亦是香港作出贡献和大展拳脚的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
90. 大湾区建设是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策略的重要一环,也是香港探索新路向、开拓新
空间、增添新动力的黄金机会。大湾区人口七千万,经济总量与韩国相若,为我们提供近
水楼台的庞大商机。
9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刚在上星期公布,勾划大湾区直至
二零三五年的发展方向,是重要的发展里程。香港在《规划纲要》中与广州、深圳及澳门
并列四大“中心城市”,担当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香港在大湾区的定位是国际金融
、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并会增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国际资产及风险管理
中心功能,以及大力发展创科和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这些都是香港的优势所在,我
们会好好把握机会,全力参与和推动发展,提升大湾区的全球竞争力。
“一带一路”
92. “一带一路”日渐发展为贯通欧、亚及非洲的经贸合作走廊,相关地区的联系亦正增
强,为香港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新空间。政府在支持业界开拓市场、建立平台推动企业对
接、鼓励香港专业服务界别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等方面的努力渐见成果。
93. 香港一直是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和把海外投资者“引进来”的一线平台。我们的
集资及保险市场发展成熟,可以担当“一带一路”基建项目融资及风险管理中心的角色。
金管局旗下的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致力推动基建投融资活动及资讯交流。证监会亦已阐
明审批基建工程公司上市申请的考虑因素,为这些公司来港上市提供清晰指引。香港是国
际金融、贸易、航运及专业服务中心,政府会继续推动内地及“一带一路”经济体善用我
们的优势,包括专业人才和服务。
94.《施政报告》中提出,支持非政府机构开发争议解决网上平台,促进香港在法律科技
的发展,巩固香港国际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有关机构正筹备开发一个跨地域、便捷
、安全和具成本效益的平台,提供网上仲裁、调解,以及智能合约和相关服务。我会拨款
一亿五千万元,支持该平台的开发及初期运作。平台会利便包括本港以至“一带一路”沿
线经济体、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及东盟成员等地的中小微企,促成交易,并避免及解决争议

政府角色
95. 政府致力扩充市场版图,为企业创造营商机会。过去一年,我们继续扩大香港的自贸
协定及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网络,使港商在外及外商来港投资及开拓市场,都同样受到保
障。自本届政府上任以来,香港已与十二个经济体签订三份自贸协定,我们去年亦分别与
澳洲及马尔代夫完成自贸协定谈判。我们正与英国探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方案,并寻
求与太平洋联盟(即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四国)缔结自贸协定,以及计划在东
盟与相关经济体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的谈判后,寻求加入该协定。
96. 此外,香港亦积极拓展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的网络,提升我们的营商环境和吸引
投资。计及去年与印度和芬兰签订的协定,香港已与四十个税务管辖区签订协定,其中十
三个是香港主要的贸易伙伴,占二零一七年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七十三。我们的目标是在未
来数年把协定的总数增至五十份。
97. 政府亦致力拓展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网络,加强香港对外推广,为香港企业开
拓新商机。政府目前在东盟设有驻雅加达及新加坡两个经贸办。随着香港成立驻曼谷经贸
办,我们与东盟的经贸联系将更加紧密。此外,政府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政府就设立驻杜
拜经贸办的商讨进展理想。我们亦会继续与印度、韩国及俄罗斯政府商讨在当地设立经贸
办的细节安排。
创造容量
98. 放眼未来,我们要更进取有为,达致经济多元发展,扩充市场版图,为年轻人创造更
多机会。我认为容量方面的限制,阻碍本港发展新兴产业和开拓多元经济。要发展人才密
集的产业如创科,就必须有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亦需要土地,支持新兴的经济
活动。我们会继续推出措施,一一克服这些障碍,为香港的持续经济发展创造容量。稍后
我会阐述政府发展其他产业,以及开发土地、创造容量的措施。
公共财政
99. 在预算案咨询期间,我不时听到市民关心政府在经济放缓和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会否
紧缩开支,抑或会推出措施刺激经济。我认为目前政府应继续投放资源,改善及提升公共
服务。因此我在筹备这份预算案时,秉持本届政府的理财新哲学,在确保公共财政稳健的
前提下,采取具前瞻性和策略性的理财方针,为香港投资、为市民纾困。
100. 本届政府上任以来,推出多项改善民生的措施。二零一八/一九年度经营开支增加
百分之十七点二,政府整体开支亦增加百分之十四点二。新一个财政年度的经营开支会进
一步上升百分之十五点四,体现政府善用资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决心。在直至二零
二三/二四年度的中期预测这五年期间,公共开支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二十二。
善用财政储备
101. 正如我刚才所述,预计到本财政年度终结,财政储备会达到一万一千六百一十六亿
元。
【财政预算案】824亿房屋储备金回拨库房 林郑再DQ前朝房策遗物
房屋储备金
102. 二零一四年,政府利用财政储备的投资收益成立房屋储备金,以支持公营房屋发展
及相关基建所需。储备金目前滚存至八百二十四亿元,独立于财政储备之外。另一方面,
香港房屋委员会未来几年的预测结余,均会超过四百亿元,在可见将来无须动用储备金。
同时,我亦理解社会上有意见认为,房屋储备金独立于财政储备之外,未能全面反映政府
财政状况。因此,我会将房屋储备金回拨到财政储备,同时在财政储备预留相同的数额以
作公营房屋发展之用,以表明政府对发展公营房屋的承担不变。为免因一次过回拨而扭曲
单一年度政府帐目所反映的财政状况,我会在二零一九/二零年度及本届政府任期内,分
四年将房屋储备金回拨到财政储备中。
未来基金
103. 政府在二零一六年设立未来基金,首两年的综合投资回报率分别为百分之四点五及
九点六。为了进一步善用未来基金,我会邀请几位资深财经界人士,就基金的投资策略和
组合作出建议,并研究如何作更多元化投资,在争取较高回报的同时,巩固香港作为金融
、商贸和创科中心的地位,长远提升香港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税务政策
104. 过去数年,香港经济表现强劲,政府财政稳健,让我们有空间和实力推出税务措施
,一方面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减轻纳税人的税务负担,特别是中小企和中产人士

105. 面对香港经济正朝向多元发展。政府会继续策略性地运用税务措施,提升香港竞争
力及确保税收稳定。
106. 我会将税务政策组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辖下,转移至直属于财政司司长办公室,并
会按需要增拨资源。
利民纾困
107. 我十分关注在职人士的税务负担。在薪俸税方面,我在过去两份预算案除了提供一
次性的税务宽免外,还调高各种薪俸税免税额和扣除项目上限、扩阔和增加税阶,以及调
整边际税率,以期从结构上纾缓市民的长期税务负担,并提高纳税人的可动用收入,以照
顾个人和家庭所需。此外,我也为合资格自愿医保产品、延期年金保费和强积金自愿性供
款提供扣税优惠,鼓励市民为医疗开支及退休生活作准备。
108. 基于我对来年的经济展望,并考虑到政府的财政状况,我会推出一系列利民纾困措
施,包括:
支援企业
109. 近期环球经济及贸易环境的变化,对香港企业造成影响,尤其是从事外贸的企业和
中小企。我会推出措施协助本港企业面对不明朗的环境,达致“撑企业、保就业、稳经济
”的目标,包括:
110. 目前环球政经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应随时做好准备。我会继续密切留意外围及本港
的经济情况,在有需要时推出适切的支援措施,撑企业、稳经济。
发展经济
111. 除了刚才提及的金融服务和创科,政府亦会致力发展其他经济范畴,协助企业开拓
新商机,带动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更宽广的出路,让他们各展所长。
国际航运中心
112. 我在去年的预算案中,就发展香港空运业提出了数项措施,亦提及政府正制订促进
海运业发展的策略,这些工作进展良好。
113.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并拥有世界级基础建设、多式联运运输服务等独特优势,《规
划纲要》更确立了香港国际机场在大湾区机场羣中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我们会继续推动
高增值航空业务的发展,提升竞争力。
114. 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客运量也位居世界前列,而毗邻的大屿山
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亦成为通往世界和连接大湾区城市的“双门户”。政府已邀请香港机
场管理局就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上盖发展项目提交方案,以期与机场三跑道系统和
机场岛上其他发展项目及设施发挥协同效应,令大屿山成为连接大湾区以至全世界的“机
场城市”。
115. 此外,政府为飞机租赁及相关业务提供利得税宽减。措施推出以来市场反应积极,
多间大型飞机租赁公司已透过香港与世界各地航空公司商讨或完成交易。
116. 海运方面,虽然香港港口近年的货柜吞吐量下降,但我们在海运传统、地理位置,
以及船舶注册、金融和法律等服务,仍有相当优势。香港有蓬勃的海运服务业羣,超过八
百家海运公司提供船务代理和船舶管理、船务经纪、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仲裁等服务,
同时也是区内的船舶融资中心,船舶贷款和垫款在过去十年上升超过一倍。面对激烈竞争
,我们必须善用优势,把握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带来的商机,继续发展高增值海运服务

117. 船舶租赁是日益普遍的融资模式。政府已委托香港海运港口局成立专责小组,研究
税务及其他措施,吸引船舶融资公司进驻香港,将香港发展成为亚太区的船舶租赁中心。
研究预期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此外,为带动海事保险业务的发展,向船东和船公司提供更
佳支援,政府将为包括海事保险在内的合资格保险业务,宽免一半利得税。
旅游业
118. 经政府、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和旅游业界的努力,本港旅游业经历数年调整
后重拾增长,过夜旅客增长近百分之五,而消费较高的长途旅客数目亦有稳健升幅。我们
会致力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推广具香港特色的多元文化,以争取不同客源市场的高
消费过夜旅客,并兼顾本港的承载能力,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119. 政府会继续联同旅发局和业界落实二零一七年公布的《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我
会额外拨款约三亿五千三百万元,让旅发局加强对外推广香港作为首选旅游目的地、带动
旅客到不同地区体验香港地道文化、加强本港各大节日盛事的宣传等,并推出多项新措施
,包括:
(一)加强昂坪自然中心为游客提供郊游资讯的功能,改善附近行山径的设施,并委聘顾
问研究改善香港湿地公园内的设施;
(二)向香港旅游业议会额外拨款,推动业界开发更多主题旅游产品、举办境外商务座谈
会或业务合作交流活动,并为旅游从业员提供培训资助,提高行业服务质素;以及
(三)委聘顾问研究在本港推动智慧旅游的策略和项目,透过应用科技提升旅客访港体验
。我们会陆续将官方着陆网站扩展至所有跨境口岸。此外,旅游事务署会继续与资科办合
作,在旅游热点增设免费Wi-Fi服务。
创意产业
120. 创意产业是香港具有人才优势的新兴产业,值得我们积极发展。继去年向创意智优
计划注资十亿元,政府会在二零一九/二零年度向电影发展基金注资十亿元,支援本地电
影业再创高峰。换言之,我们这两年投放在创意产业的新资源达到二十亿元,凸显政府锐
意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决心。我们会善用拨款加强培育人才及支援新血、推动初创企业和
为业界开拓市场,以及为相关行业树立“香港品牌”,促进电影产业长远发展。
121. 我们会利用新增注资,扩大第六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规模,得奖队伍名额会倍增
至六队,每队资助额亦会提升约百分之五十,为香港电影市场注入新动力。我们亦会把电
影制作融资计划的制作预算上限提高至六千万元,并把每部电影的资助额上限提高至九百
万元,支持本地中型预算电影制作。
122. 我们正与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和香港设计中心合作推展深水埗设计及时装基地计
划,并在该区一个重建项目中预留五层商业楼面,以建立培育年轻设计师和支援时装设计
初创发展的地标。建筑工程将于今年启动,预计在二零二三/二四年度竣工。
建造业
123. 未来数年,基本工程的年度开支预计会增至超过一千亿元,整体建造业每年的工程
量亦会增至超过三千亿元,包括兴建公私营房屋、推进医院发展及重建计划、发展及扩建
新市镇和新发展区,以及兴建机场第三条跑道。
124. 近期一些工程项目,引起市民对工程质素的关注,也影响了建造业界多年来建立的
信誉。业界需要努力增强市民对他们的信心。
125. 为提升工务工程项目监管水准和效率,我们会推动工程监督系统数码化,并透过先
导项目,鼓励工地监督和承建商利用创新科技,即时收集工地环境及施工进度等数据以便
记录、监察和分析。发展局会为此成立专责小组,策划及协调跨部门的工作。
126. 我们亦会把项目成本管理办事处升格成为项目策略及管控办事处,推行策略措施及
加强成本监察和项目管控的能力,并采取全面的方法,加强成本管理和提升工务工程项目
的表现。发展局亦正积极筹办设立主要项目精英学院,培训公职人员以更创新的思维及更
佳的领导技巧,推展工务工程项目。我们已预留四千万元,作为学院首三年的运作经费,
并计划在今年年中开办课程。
127. 为应对建造业工人短缺和老化的挑战,以及配合中短期基建发展对技术工人的殷切
需求,我会拨款二亿元扩大建造业学徒计划,以涵盖更多人手短缺的工种,并增加一年全
日制课程新学员的津贴,鼓励和吸引在职工友进修。
128. 此外,政府会领导建造业界推行“建造业2.0”,透过创新、专业化及年青化,改善
业界生产力、质素、安全及对环境的影响。
宜居城市
129. 市民每日辛勤工作,希望改善生活,而我们努力发展经济,就是要将香港建设成更
宜居的家。政府会继续善用资源,朝目标迈进,以利民生。
土地资源
130. 我会在资源上全力配合一系列短、中及长期措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
房屋用地
131. 过去两年,我们透过出售土地、改划土地用途、发展铁路物业及市建局项目等措施
,增加短期土地供应,计有七十八幅土地,可供兴建约九万三千个单位。
132. 未来五年公营房屋预计建屋量约为十万零四百个单位,包括约七万四千二百个公共
租住房屋(公屋)及绿表置居计划单位,以及约二万六千三百个其他资助出售单位。
133. 房屋土地供应过去数年持续有序地增加,二零一八年的私人住宅单位落成量达二万
一千伙,为十四年新高。未来三至四年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供应量可维持在较高水平,包
括九千个货尾单位、六万四千个兴建中未售出的单位,以及二万个在已批出土地上可随时
动工兴建的单位。初步估计未来五年(即二零一九至二零二三年)的每年平均落成量约为
一万八千八百个,较过去五年平均数增加约两成。
134. 二零一九/二零年度卖地计划共有十五幅住宅用地,当中七幅为新增用地,预计合
共可供兴建八千八百多个单位。加上铁路物业发展、市建局、私人发展和重建项目,预计
全年的潜在土地供应可供兴建约一万五千五百个单位。发展局局长将于明天公布下一年度
卖地计划详情。
135. 楼市方面,住宅的成交量和价格去年下半年回软,但现时楼价仍然与市民的负担能
力脱节。政府现阶段无意撤销任何需求管理措施。全球经济增长减慢,政经形势充满变量
,或会影响投资情绪,以及令环球金融市场更加波动。市民置业前必须小心衡量风险,量
力而为。
136. 除继续改划用地、增加发展密度外,我们会在今年全力推展多个新发展区项目,包
括分别为古洞北/粉岭北和洪水桥新发展区首批基建工程申请拨款,陆续正式展开收地及
清拆,让项目尽快动工。同时,元朗南发展的法定规划程序亦会在今年启动。上述三个发
展项目,连同正在填海的东涌新市镇扩展区,会由二零二三年起分阶段提供约二十一万个
房屋单位。
过渡性房屋
137. 部分市民居住环境欠佳,过渡性房屋有助纾缓他们的住屋困难。为促成各个由民间
主导的过渡性房屋项目,运输及房屋局(运房局)已成立专责小组,统筹及提供一站式支
援,并会联同相关的政策局和部门,给予适切的支持。我会预留二十亿元,支持非政府机
构兴建过渡性房屋。运房局会拟订具体安排及申请拨款。
工商业用地
138. 政府一直致力增加商业楼面面积,满足工商业发展需要。政府在二零一九/二零年
度的卖地计划将包括七幅商业用地,预计可提供约八十一万四千六百平方米楼面面积,当
中包括可提供最多约二千九百个酒店房间的楼面面积。七幅商业用地包括高铁西九龙站上
盖,该用地可提供约二十九万四千平方米楼面面积,为近年政府推售的最大型商业用地。
未来几年,政府将陆续推售包括位于启德发展区、中环新海滨、加路连山道及金钟廊等多
幅商业用地。
善用政府用地
139. 我在去年预算案预留了十亿元,支援非政府机构使用空置政府用地及复修校舍,作
各种对社区有裨益的短期用途,各界对措施反应正面。我欢迎立法会早前通过有关拨款,
发展局已开始接受资助申请。
140. 我们会加快推动在政府用地落实“一地多用”的多层发展模式,善用有限的土地资
源,提供更多“政府、机构或社区”设施,满足社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政府产业署会推
动涉及跨部门设施的多层大楼项目。规划署亦会收紧单一部门预留政府用地的做法,并按
情况建议增加发展密度,善用政府土地的发展潜力。我已预留约二百二十亿元推展首批“
一地多用”发展项目,包括重建屯门诊所、发展上环消防局旁的拟议救护站用地,以及整
合荃湾市中心数块政府用地。
长远土地发展
141. 政府上星期公布全盘接纳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建议,推动八个土地供应选项,我会
在资源上全力配合。由我担任主席的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将会改组,加强统筹土地供应工
作,并优先处理多项策略性议题,包括以愿景带动和前瞻性的方法,评估土地需求及订立
土地储备目标,和以基建先行、创造容量的思维,规划策略性交通基建。只要大家齐心协
力,持之以恒,我们有信心扭转土地供不应求的局面,并为香港长远发展提供足够土地。
“明日大屿”
142. “明日大屿”是一个宏大的愿景,政府会分阶段推展相关项目,为香港开拓更多土
地,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和质素,配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除提供充足土地供应外,亦会
建设策略性的道路及铁路网络,连接屯门沿海地区、北大屿山、中部水域人工岛和港岛北
,提高新界西北以至全港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
143. 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能力实现“明日大屿”愿景。在制订推展策略时,我们会进行详
细财务分析,兼顾财政可持续性及政府承担能力等因素,分阶段推展相关项目。
144. 就首阶段在交椅洲附近兴建面积约一千公顷人工岛及相关主要交通运输网络,政府
会尽快展开研究。至于近岸填海的研究,涵盖龙鼓滩、欣澳及小蠔湾,政府计划在今年内
申请拨款。我们亦会就屯门沿海地带进行规划研究,包括考虑龙鼓滩及内河码头的土地用
途和相关交通配套。
医疗
145. 香港的公营医疗人员及支援团队,以专业和热诚守护市民的健康。不断增加的服务
需求和人手及设施的局限,令他们的工作压力日增。我在去年预算案提出第二个十年医院
发展计划及增加医疗人手培训,正是为了推动长远规划,以应对与日俱增的服务需求。第
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初步涵盖十九个项目,额外提供约九千张病床。至于第一个十年
医院发展计划当中九个项目已经开展,进度良好。
146. 与此同时,政府也会为公营医疗系统的运作和发展提供足够资源。二零一九/二零
年度,整体政府经常医疗开支预算为八百零六亿元,增长百分之十点九,占整体经常开支
的百分之十八点三。
医院管理局
147. 每逢流感爆发,我们的公营医疗系统面对更大压力。急症室轮候时间长,病房使用
超出负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是本港公营医疗系统的前线机构,
必须妥善规划和管理公立医院服务,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应对流感高峰及其他可能出现
的公共卫生挑战,不负市民厚望。政府会在资源上全力支持其工作。
148. 有见前线医护人员面对工作繁重,我早前要求医管局提出对策,以提高士气,挽留
人才。因应医管局的具体建议,我会额外提供超过七亿元经常资助,供医管局推行以下措
施:
(一)上调医生当值津贴、医护人员特别酬金计划津贴及病房支援人员薪酬;
(二)增加资深护师职位,以加强病房夜间服务;
(三)增加专职医疗人员职位,以改善晋升前景;以及
(四)增拨资源,继续推行特别退休后重聘计划。
医管局会在二零一九/二零年度内尽快落实上述措施,惠及前线人员。
149. 此外,医管局平均每年投放约十亿元,更新或添置医疗设备。我会额外预留五十亿
元,推动医管局加快这方面的工作,提升医疗质素及效率,除用于一般医疗设备,也包括
引进尖端医疗仪器供治疗癌症及其他专科疾病,以及提供相关培训。
150. 为使医管局更有效地规划资源,本届政府以三年为一周期,按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
变动逐步增加医管局的经常拨款。考虑到公营医疗的重要性,我会预留一百亿元作为公营
医疗拨款稳定基金,若医管局面对突发情况而需额外开支,也可应不时之需。
资助药物治疗
151. 我会增拨四亿元经常资助,供医管局扩阔药物名册,以纳入更多药物。医管局二零
一九/二零年度用于药物的总开支会因而增至六十亿元。此外,撒玛利亚基金和关爱基金
亦已放宽经济审查机制,病人家庭的药费负担将会减轻。医管局亦已把自费药物纳入安全
网的工作增至每年两次,加快将合适的新药物纳入可资助范围。上述措施实施后,二零一
九/二零年度的资助总额会倍增至十五亿元,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基层医疗
152. 政府会投放资源,大力推动以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服务,提升市民预防疾病的意识
和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位于葵青区的全港首个地区康健中心,预计在今年第三季投入服
务。我已预留超过一亿五千万元,作为该中心的营运费用及人手开支,亦会在资源上配合
日后扩展地区康健中心网络。
香港基因组计划
153. 《施政报告》宣布推行香港基因组计划,以促进基因组医学的临床应用和创新科研
发展。我会拨款约十二亿元成立香港基因组中心及推展计划,在未来六年进行四至五万个
全基因组测序。
智慧城市
154. 政府自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已推出多项主要措施,包括
开放政府数据、制订有利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以及推出“转数快”系统。今年四月,我
们会成立智慧政府创新实验室,让业界参与和协助政府引入资讯科技,改善公共服务,推
动公私营合作,并为本港初创企业和中小企创造商机。此外,我们正在筹备三项智慧城市
基础建设项目,包括为所有本港居民提供数码个人身分、安装多功能智慧灯柱,以及提升
政府云端服务和设立大数据分析平台。我们已为上述项目投放超过九亿元,在未来两年陆
续完成。
155. 政府通过收集、处理及分析地理资讯等,掌握大量相关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的互联
互通,可协助政府各部门规划和制订政策。发展局正联同创科局和多个经常使用这类数据
的政府部门,推动建立空间数据共享平台,让地理空间资讯得以整合、互通和共享,配合
民间开发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程式。我会预留三亿元加快发展数码基础设施,以便利地理
空间数据的发放、使用及创新应用。平台预计可在二零二二年年底前全面投入服务,加上
分阶段推出高质素的全港三维数码地图,为公私营机构提供更多及更方便搜寻和使用的空
间数据。
156. 发展智慧城市,必须得到数码基建的配合。第五代流动技术(5G)的发展全球瞩目
。5G具备高速、高容量、超可靠和低时延的技术特点,长远会为各种商业服务和智慧城市
的应用提供巨大潜力。政府会分批指配及拍卖不同频带的频谱,为发展5G网络和服务作准
备。
文化艺术
157. 戏曲中心上月启用,而西九文化区其他的主要设施也会陆续竣工。我在去年预算案
提出的各项文化设施发展计划亦正在推进,未来数年会一一投入服务。
158. 为丰富市民的艺术文化生活,巩固香港国际文化大都会的地位,我会向康文署增拨
合共一亿七千六百万元,在未来五年举办大型世界级表演艺术节目,以及在香港不同地方
转播部分大型表演。康文署亦会分阶段与区议会合作加强社区艺术活动。
159. 为进一步推动香港的艺术发展,我会在二零一九╱二零年度再增加约五千四百万元
资助,惠及不同规模艺团、香港艺术发展局和香港艺术节协会,以改善员工待遇、鼓励艺
术创作、增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
160. 康文署辖下的香港电影资料馆致力保存香港电影历史文化、促进研究,以及把电影
艺术带进社区。我会拨款二千万元,增聘技术人员及添置器材,将急须保存的电影孤本和
电影菲林数码化,让下一代有机会认识和欣赏珍贵的香港电影文化遗产。
体育
161. 香港运动员表现超卓,过去一年在大型国际赛事屡获佳绩,令人鼓舞。踏入二零一
九年,港队在自行车、乒乓球、剑击及足球等项目都有亮丽表现,我深信香港运动员会继续
发光发亮。
162. 运动员在竞技场上力争上游,但大部分退役时都不到四十岁,必须为展开生活新篇
章及早规划。政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